血液成分在血管或心脏内形成凝块的病理过程
血栓形成初期无症状,形成后表现为血管梗阻的症状
病因复杂,分为遗传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
定义
血栓形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成分在血管内形成栓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相应部位血供或血液回流障碍的病理过程,可发生在心脏和任何部位的血管内。
分类
根据血栓堵塞的血管不同,主要分为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
深部静脉血栓一旦脱落,有可能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造成
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动脉血栓形成
若动脉血管长期处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状态,易使胆固醇堆积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硬化斑块,斑块破溃后可造成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壁形成血栓,阻塞血管畅通。
发病情况
据统计<80岁的男性人群中10.7%患有
静脉血栓形成。80岁人群的发病率是30岁人群的30余倍。
动脉血栓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
致病原因
病因复杂,可分为遗传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
本身与凝血、抗凝和纤溶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天生就易出现血栓形成倾向。
有些患者很年轻,却患有冠心病或心肌梗死,便与其相关。
获得性因素
多种生理或疾病因素可导致机体出现血管壁损伤、血液成分改变或血流异常,容易形成血栓。
血管壁损伤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常见的损伤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免疫复合物等。
血液成分改变
各种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加、活性增强的因素,均有诱发、促进血栓发生的可能性。
在多种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如妊娠、
肿瘤、手术、创伤等,某些凝血因子水平升高或活性增加,而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基础。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黏滞度增高。
纤溶活力降低、
纤溶酶原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人体对纤维蛋白的清除能力下降,有利于血栓形成及扩大。
血流异常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流速度变慢、瘀滞,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
高危因素
存在高危因素者易形成血栓,主要危险因素列举如下:
60岁以上老人。
长时间吸烟。
肥胖。
个人血栓史或家族病史。
长时间制动,如手术后卧床休息、久坐不动超过3个小时。
正在服用避孕药或接受雌激素治疗。
疾病因素,如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等。
血栓形成初期,身体没有任何症状,血栓形成或脱落后,表现为血管梗阻的症状或体征。
主要症状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多见,主要症状为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皮肤多正常或暗红、轻度淤血,重症可呈青紫色。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形成
肺栓塞,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
咯血、心悸、胸痛、咳嗽,部分患者有发热、发绀、晕厥等。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血栓形成多见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肠系膜动脉及肢体动脉等。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导致心绞痛,患者表现为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向上、向左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症状严重时还会冒冷汗。
脑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常于睡眠中或晨起突然发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肢体无力,嘴歪眼斜,吞咽困难,流口水,
步态不稳,言语不清或无法说话,沟通困难等。
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前,患者表现为进食后胀满不适或腹部绞痛,一旦血栓形成,患者即可出现剧烈腹痛,伴有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血性物,严重者出现休克。
肢体动脉血栓早期的症状主要为肢体麻木、发凉,沉重无力,酸痛和
间歇性跛行,若突然发生肢体剧痛、苍白、运动和
感觉障碍,可能为动脉硬化基础上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立即到就近医院的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就医。
突发一侧或两侧肢体无力、嘴歪眼斜、流口水、
步态不稳、言语不清。
持续无法缓解的胸前区压榨样疼痛,超过15分钟以上。
剧烈腹痛,伴有频繁呕吐。
血管外科
如果自觉一侧
肢体肿胀、疼痛,行走时疼痛加剧,建议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明确诊断。
神经内科
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可能为脑血栓的先兆,建议尽早到神经内科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就诊准备
就医提示
脑动脉血栓紧急处理方式
家属首先保持镇静。
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到附近医院的急诊科进行抢救。
让患者躺下,如有呕吐时,应让其侧卧以免呕吐物及分泌物进入气管而引起肺炎。
将患者身上的紧身衣物如领带等解开,以维持足够的换气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侧卧,不喂食任何东西。
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处理方式
患者出现疑似心梗发作症状时,要立刻停止任何重体力活动,平躺或半卧位休息,并及时平息激动的情绪以减轻心肌耗氧量。
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切忌不要自行走动,更不要自行走到路边等候急救车。
其他
如果有患肢红肿,就诊前可拍摄近期照片。患肢制动或保持抬高。如行动不便,建议家属陪同就诊。
就医时,可能常需要拍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及时告知医生。
若每天有监测并记录血压、血糖的习惯,可将记录提供给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哪个部位肿胀、疼痛?哪种情况下会加重或减轻?周围皮肤是否有颜色改变?是否感觉皮肤局部温度升高/降低?
是否感到呼吸局促、心跳加快?是否有胸闷或胸痛?症状出现多久了?之前是否有诱因,比如运动、情绪激动等?
有无头痛、头晕、恶心或呕吐?有无肢体无力、麻木?有无言语不利、发音不清?
有无
饮水呛咳、尿便失禁?有无嗜睡、昏睡、昏迷不醒?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受过外伤?
近期是否接受过手术?
近期是否有骨折或肢体制动的情况?
是否长期卧床?
近期是否有坐长途汽车或飞机的旅行史?
是否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接受雌激素治疗?
近期是否怀孕?
近期是否接受过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或长期静脉输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D-二聚体测定等。
影像学检查:如血管超声检查、静脉造影、CT血管造影、核磁静脉成像、超声心动图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有手术、严重外伤、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久坐或长途旅行史。
有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接受雌激素治疗史。
近期有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或长期静脉输液史。
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血栓典型表现为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多向左侧臂、肩放射,含
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伴有濒死感。
脑动脉血栓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偏瘫、口歪眼斜、流口水、言语不清等。
实验室检查
血浆D-二聚体测定
可用于急性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筛查,特殊情况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静脉血栓栓塞症复发危险程度评估等。
注意:手术后、孕妇、炎症、感染及
肿瘤时,血浆D-二聚体也会升高。
血生化检查、凝血四项
血生化检查:可能会发现血脂、血糖增高等。
影像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多普勒超声可测定血管的血流情况,提示有无血管狭窄及闭塞。
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静脉血栓形成时检查结果显示静脉腔内低回声、静脉不能压缩,无血流或点状血流等。
动脉血栓形成可发现大动脉狭窄、闭塞。
超声检查经济、方便、无创且可反复检查,但准确性受操作医师的经验影响较大。
血管造影
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来评估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
缺点:有创、造影剂过敏、肾毒性以及造影剂本身对血管壁的损伤等。
CT血管成像
CT血管造影可清晰地看到血管的狭窄或闭塞的部位、程度,显示血管腔内有无钙化斑或附壁血栓。
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若结果呈阴性,一般患者无管腔狭窄存在,也无需进一步行血管造影的有创检查。
CT血管成像具有一定放射性,儿童、孕妇不宜使用;CT血管成像需要使用造影剂,肾功能异常患者不宜使用。
核磁血管成像
可以直接发现血管内的栓子及血栓栓塞所致的低灌注区,动态显示血流方向,对侧支循环的显示更直观。
可用于肾功能严重受损、对碘造影剂过敏或妊娠患者。
有固定金属植入物及心脏起搏器植入者,不可实施此检查。
注意事项:
MRA检查结果可能会放大动脉的狭窄程度。
有假牙、体内有心脏支架等金属植入者,需告知放射科医生,根据具体磁共振机器决定是否能行MRA检查。
其他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ST-T和Q波的改变有助于识别心肌梗死的发生,并提示梗死心肌的范围。
超声心动图
若在右心房或右心室发现血栓,同时患者临床表现符合肺血栓栓塞症,即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
治疗目的:尽快恢复血流、缓解症状,防止血管栓塞。
治疗原则:应当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病程早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溶栓,严重者采用介入治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血小板药物
主要用于冠心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预防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血栓的形成。
用药注意事项:抗血小板类药物共同的不良反应为出血,故遵医嘱用药。
抗凝药物
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普通肝素常用APTT作为监测指标,华法林常用INR值监测用量。
抗凝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因此,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全身性出血征象:如皮下出血点,鼻黏膜、牙龈出血,穿刺点和伤口渗血,血尿或黑便等,一旦发生出血,应立即告知医生,停用抗凝药物。
溶栓药物
溶栓疗法主要用于新近的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
动脉血栓最好在发病3小时内进行,最晚不超过6小时:静脉血栓应在发病72小时内实施,最晚不超过6天。
溶栓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用药前应充分评估出血的危险性,必要时应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介入治疗
动脉溶栓是指在DSA的监视下,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将溶栓药物经微导管直接注入血管闭塞处,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
机械取栓是指在DSA的监视下,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使用特殊装置如可回收支架或血栓抽吸系统去除血栓,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
介入治疗是治疗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但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要求患者早发现早送诊,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动脉切开直接取栓和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者最为常用,即利用Fogarty带囊导管,从患肢动脉顺向或逆向插入,可向近侧或远侧取栓。
治愈情况
预后取决于血栓的大小、堵塞的部位、受累脏器以及治疗时机。
血栓形成大多发展缓慢,若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不遗留功能损害。
危害性
颈动脉或脑动脉血栓可引起病变部位
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患者应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鸭鱼类、瘦肉、蛋类(蛋黄应少吃)及豆制品。
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胆固醇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每天300毫克以下。
患者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5克。
饮食规律,多喝水,少喝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生活管理
深部
静脉血栓形成时,需绝对卧床1~2周,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避免膝下垫枕或调节病床单纯抬高局部,以免阻碍静脉血液回流。
不要用手按摩、拍打血栓部位,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脑梗死、肺动脉栓塞。
建议戒烟以及避免吸入二手烟。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
病情监测
若有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
咯血、
低氧血症等症状,或出现晕厥,伴有苍白或发绀等,应及时就医。
注意监测体温,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水肿情况,若发生皮肤发绀、水肿严重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监测并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凝血功能。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消化道出血,应观察有无腹痛、大便发黑。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
长期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当定期到医院监测凝血功能、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相关指标。
定期监测体重、血压、心率、血糖水平,并遵医嘱调整用药。
预防
饮食宜清淡,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平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戒烟酒。
适当饮水,避免血液浓缩黏稠。
避免久坐,长途旅行时注意活动下肢。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