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单个或多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一类脊柱畸形
早期无明显症状,侧凸严重者可出现畸形和心脏受压表现
可能是基因、生活习惯及疾病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侧凸较轻者可定期观察,必要时采取支具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胸椎侧弯是胸椎处于前后位时,一个或多个椎体节段偏向左侧或右侧,或伴有椎体旋转的一种
胸椎畸形。
胸椎侧弯与腰椎侧弯均属于脊柱侧凸畸形,侧凸畸形常常合并后凸畸形,临床上最为多见。
国际上
脊柱侧凸研究会对脊柱侧凸的定义是:站立时正位X线平片的脊柱向侧方弯曲,如角度大于10°,则定义为脊柱侧凸。
分类
非结构性侧凸
胸椎及其支持组织无固定性改变,针对病因治疗后,症状可消除。
姿势性侧凸:由于长期身体姿势不良,如长期一侧倾斜,习惯于长期用同一侧肩膀负重等原因导致。
神经根受刺激性侧凸:因腰椎间盘突出或马尾肿瘤等疾病刺激一侧腰神经而产生疼痛,为减少疼痛身体向一侧倾斜,导致脊柱倾斜,椎体并无旋转畸形。
下肢不等长致代偿性侧凸:因各种先天或后天的疾病,如骨骺发育不完全,小儿麻痹后遗症等,造成双下肢不等长,行走中出现骨盆不对称,进而发展为腰椎的侧凸,本质上是一种代偿性的侧凸。
骨盆倾斜致代偿性侧凸:髋部
肌肉痉挛,如控制骨盆活动肌肉出现不自主性的抽动,造成骨盆的倾斜而引起代偿性的侧凸。
癔症性侧凸:属于非结构性侧凸,当癔症治愈后,侧凸也可之消失。
结构性侧凸
伴有旋转的、结构固定的侧方弯曲,平卧或者侧方弯曲无法自行纠正,或纠正后不能维持。目前按照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特发性脊柱侧凸
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总数的75%~85%,发生原因不明。
发病愈早,畸形愈重。
根据发生年龄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婴儿型(0~3岁)。
少儿型(4~10岁)。
青少年型(10岁后)。
先天性脊柱侧凸
分节不良:即分节不完全,相邻椎体有一部分连着,形成骨桥,使其不能发育,因此造成椎体左右楔形改变,产生侧凸。
发育不良:多发的椎体可以相连一起,也可被间隔几个椎体距离。
混合型:以上两种均存在。
肌肉神经性侧凸
由于肌肉神经方面的疾病(肌力不平衡)所导致。最常见的是小儿麻痹后遗症所致的侧凸、
进行性肌萎缩症等。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侧凸
脊柱畸形多发生于胸椎5~7节,呈锐角,是脊柱侧凸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皮肤上常有
咖啡斑。
其他侧凸
多数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如合并先天性成骨不全、胸廓成形术、
Marfan综合征。
发病情况
胸椎侧凸最常见的类型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率在国内部分地区为2%。
有数据显示,青少年脊柱侧凸最易发生在13~15岁,男生多见于14岁,女生多见于15岁。性别差距明显,女生占85%。
25岁以上成年人脊柱侧凸患病率为8%,60~90岁脊柱侧凸患病率高达68%。
导致胸椎侧弯的确切原因现在还不明确,目前多认为其病因有遗传因素、疾病、生活习惯等。
致病原因
非结构性脊柱侧凸
长期坐姿不规范、行走姿势不对称如长期一个姿势、习惯一侧肩负重,会导致一侧肌肉持续收缩,容易引起侧凸,该病因多形成非结构性
脊柱侧凸。
结构性脊柱侧凸
遗传因素
遗传可能与
特发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等有关,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疾病
小儿麻痹症、大脑发生痉挛、先天性成骨不全、烧伤、代谢性病变、
肿瘤等疾病,会对患者神经或肌肉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形成代偿性胸椎侧凸,形成结构性脊柱侧凸。具体分类可见上述疾病分型。
其他
外伤、胸椎退行性变等原因可能引起脊柱侧凸。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不引起注意。生长发育期,侧凸迅速发展,可出现双肩不等高等外观畸形,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和呼吸循环问题。成年以后,骨骼不再发育,畸形的增剧趋缓。
主要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可出现上肢、肩部或背部疼痛。同时可伴有肢体不协调、
肌无力表现。
循环系统症状
出现胸闷、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
多见于患者严重时,弯曲脊柱挤压胸廓,导致呼吸不畅,易发生感染,引起上述症状。
皮肤色素沉着或皮下肿物
部分患者胸椎侧弯时脊柱受到挤压,可在背部摸到一处或多处肿物,较硬,不易推动。
部分情况可见一侧背部皮肤皱褶皮纹。
两肩不等高
照镜子时发现两肩一侧高一侧低,症状较轻时,不易发现。
脊柱偏离中线
脊柱自头颈部一直延续到臀部裂隙,自上而下多成一条直线。对维持身体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发生胸椎侧弯时,患者脊柱不再呈直线,而是发生弯曲并偏离中线。
“剃刀背”
身体前屈时,两侧背部隆起不对称,称作“剃刀背”。
如果背部两侧隆起高度差1.5cm以上,提示
脊柱侧凸。
并发症
心肺功能损害:严重的胸椎侧弯可能会压迫肺部或者心脏,出现易疲劳,运动后气短、心悸等情况。呼吸不畅,易发生
肺部感染。
神经受压:胸椎侧弯严重时,可能压迫胸髓,导致肢体无力、麻木、感觉异常等情况。
就医科室
骨科
出现身材矮小且双侧肩膀不等高、胸廓不对称,弯腰背部不平滑、有异常包块,建议及时就诊骨科。
如果医院分科比较细,有脊柱外科,也可以就诊脊柱外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果出现双肩不等高,背部疼痛,脊柱偏离中线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没有出现两肩不等高的情况?
从背后看上去脊柱是否向侧面弯曲?
症状持续多久了?是否伴有疼痛、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有代谢类疾病(如粘多糖贮积症、风湿病、
佝偻病等)?
胸椎是否受过外伤,或者有胸椎病变(如椎间盘突出、胸椎滑脱)?
是否歪着身子伏案写作业、工作?
家庭其他成员有无类似症状?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如X线(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像)、脊髓造影、颈胸段CT或磁共振成像(MRI)。
实验室检查:如钙离子、血脂、肌酐、血常规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类止痛药:如布洛芬制剂、塞来昔布等药物。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背部畸形、皮肤异常毛发、背部包块等表现。
有不良坐姿史、小儿麻痹等疾病史以及
脊柱侧凸家族史。
临床表现
双肩不等高,两侧肩胛骨不等高、脊柱偏离中线,一侧腰部皱褶皮纹,有“剃刀背”等表现,脊柱偏离中线等。
少数可有脊柱活动受限伴脊柱疼痛。严重者出现呼吸不顺畅、心悸等心肺压迫症状。
皮肤表面
色素沉着或触及皮下肿物,背部有异常毛发及包块。乳房发育不对称、向前弯腰时背一侧隆起。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血生化检查,可排除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脊柱侧弯情况,为进一步确诊提供支持。
多为排除性检查,必须结合其他检查才可以确诊。
检查指标与正常范围相差不大时,意义不大。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便宜等优点。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像:诊断最基本方法。
X线检查可见连续多个椎体偏离中线形成弯曲,Cobb法测量脊柱侧方弯曲角度大于10°即可确诊。
特殊影像学检查
脊髓造影
采用腰椎穿刺并注入造影剂的方式进行检查。有助于了解神经系统畸形情况。
CT
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从各个层面看到胸椎情况。
相对于X线,CT可以更好的分辨椎骨、椎管内、椎旁组织的细微结构,多用于病情确诊后,判断病情程度的检查。
MRI
多用于对脊髓、肌肉组织的检测,对于诊断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脊髓形态和位置。
肺功能检查
评估病人
肺总量和肺活量,用于了解有无肺功能损害。是本病的常规检查。
对判断胸椎侧弯程度,判断疗效和评估手术的耐受性意义重大。
电生理检查
对了解脊柱侧凸病人是否合并神经、肌肉系统障碍有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检查:
肌电图检查:了解运动单位状态,评定及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的一项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传导功能障碍。
诱发电位检查:判断脊髓神经损伤程度,对评估或观察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术中脊髓监测:多用于手术过程中,在保障病人术中的安全性、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和改善手术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鉴别诊断
部分胸椎侧弯病史及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应予以鉴别。
胸椎结核
胸椎肿瘤
相似点:疼痛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背部可见肿块。
不同点:
肿瘤特异性指标明显阳性,磁共振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可见椎体及附件骨结构破坏,椎间隙正常。
强直性脊柱炎
不同点:
强直性脊柱炎表现为晨起腰痛、
晨僵,HBL-27强阳性,X线检查可见骶髂关节间隙狭窄,脊柱呈呈竹节样改变。
治疗目的:纠正畸形、获得稳定、维持平衡、减缓或阻止病情进展。
治疗原则:不同类型的
脊柱侧凸,治疗原则和方法不尽相同。需根据病因、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方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治疗疾病。但对于部分患者出现疼痛症状,可以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快速减轻组织炎症肿、肿胀以缓解疼痛。
支具治疗
适应证:生长期儿童20°~40°的柔软性侧凸。
一般根据病人身材量体定做治具,初始穿戴时,应从第1天穿2~3小时,逐渐增加穿戴时间,1周后每天需佩戴16~23小时,直至骨骼发育成熟。
初始穿戴1个月后复查,进行调整;以后每3~6个月复查1次,按时调整或更换支具。
不推荐应用人群:女孩初潮后一年,Risser征IV度;男孩佩戴至Risser征V度。因为此时支具已无明显效果。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支具治疗无效,侧凸角度超过50°。
生长期儿童侧凸不断加重。
脊柱失平衡。
明显外观畸形。
术前准备
脊柱侧凸患者早期不重视,晚期就诊时病情通常非常严重,手术治疗难度系数较大,且手术时间比较长,做好术前准备,对手术的操作和术后的恢复均有重要的意义。
术前牵引:对于脊柱侧凸大于100°的严重患者,需要先进行术前牵引,行头盆环牵引或头环轮椅牵引矫正,为手术校正做好准备。
呼吸训练,增加肺活量:对于重症中度脊椎侧弯的患者,可以提高手术耐受力。
清醒试验训练:是指在麻醉下为了避免发生截瘫的最好试验方法。保障手术治疗效果。麻醉医生通过术前进行沟通,在术中患者按照麻醉医生指示做出相应动作,以减少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
手术方法
通过前路矫形术或(和)后路矫形术对畸形进行矫正
后路椎弓根钉及钩棒矫形固定融合术:比较适用于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尚需使用外固定3~6个月,某些患者可能需要分期手术。
脊柱截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术:适用于侧凸角度大,畸形严重的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患者,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但矫形效果良好。
前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手术:有校正度大、固定时间短、改善旋转畸形、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弯度小(<90°)的病人。
植骨
植骨融合是获得远期疗效的关键。无论采取哪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矫正和固定,都必须进行确切的固定。目前可选择的材料有自体骨和骨移植替代物。
治愈情况
早发现、早干预对于胸椎侧弯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多数轻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重度侧弯畸形可以通过手术矫正畸形,明显改善症状。
危害性
胸椎侧弯可导致双肩不对称,乳房发育不正常,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胸椎侧弯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可出现不可逆性加重恶化,导致躯干畸形、塌陷、疼痛等,劳动能力下降。
胸椎侧弯严重者可导致
胸廓畸形,使心肺、脊髓受压,甚至可能影响寿命。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以高蛋白(如鱼、虾、鸡蛋、牛肉、禽类)、高
纤维素饮食为主(如鸡蛋、蔬菜水果等),增强体质。
增加全谷物和含钙食物摄取,补充钙量和维生素。
运动管理
保持规律、适度的有氧锻炼。
多以扩胸运动、深呼吸运动为主,也可逐步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
可加强腰背肌肌力训练,练习独立从仰卧位起身到坐位等生活能力训练。
生活管理
生活和工作中避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势,避免长期歪斜姿势。
休息时保持平卧,手术后卧床时家属应协助患者定期翻身,以免发生
压疮。
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流通。
心理调节
患病后需调节心情,乐观面对。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家人、朋友需多加鼓励,给予心理支持。
随诊复查
无论采取哪种措施,均应该在治疗期间、治疗后定期复查,以观察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当Cobb角<20°时,可不采取任何措施,一般每4~6个月复查一次。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病情进展情况。如出现侧凸持续进展,每年超过5°,则需要尽快支具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支具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定期复查,可及时调整支具、评估预后,更好适应身体变化并进行针对性的恢复性训练。
建议每3~6个月行全脊柱前、后位与侧位X线检查,观察Cobb角与顶椎旋转程度的变化情况。
预防
有脊椎侧弯家族史的患者应及早去专业科室进行早期检查,并定期复查。
改善不良生活弊端,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超过1个小时同样姿势的站立或坐立。
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运动中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避免外伤。
每年定期体检,尤其是儿童、有家族史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