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病是脊柱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胸椎退行性增生造成,以下位胸椎居多见。其为一系列疾病,包含了胸椎管狭窄,胸椎间盘突出,胸椎压缩性骨折,胸椎关节紊乱,胸椎肌肉劳损,胸椎骨质增生,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胸椎错位,侧弯,筋膜嵌顿等。
1.其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胸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微陷使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假性椎体滑脱、椎体边缘和关节骨质增生,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其中最常见的为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
2.年龄的增长和代谢功能紊乱与减退,是其发病的基础因素。绝大部分有劳损或受凉病史,有外伤病史,术后复发或手术后遗留后遗症,部分患者同时患有颈椎、胸椎、腰椎病。
一般为
慢性腰背痛,胸痛,
肋间神经痛,手臂麻痛,肩背部麻木,蚁行感,多汗或无汗,胸闷,心悸,头昏,失眠,消化不良,严重时出现站立不稳,行走困难,胸腹出现束带感,大小便异常,截瘫等。
1.胸椎病常见的主要表现为胸背疼痛及驼背,胸痛在弯曲坐位时重。
2.上位胸椎退变造成的疼痛放射到前胸;
3.下位胸椎病变时,疼痛可放射到腹壁,有时误认为心绞痛。
4.增生如刺激位于脊椎旁的交感神经,可产生循环障碍等自主神经症状。
5.患者因椎间隙变窄而致胸部后凸出现驼背。
6.因肋骨活动受限使呼吸幅度减小。
7.退变重者如有脊髓受压,则可出现下肢麻木及锥体束征。
1.X线检查
胸椎侧位片可见椎体前缘唇样增生,正位片可见肋骨小头半脱位。大多显示比较广泛的胸椎间隙变窄、软骨板硬化,椎体前侧或外侧缘唇样骨赘。部分病例可见思莫氏结节阴影,胸脊柱侧弯、生理曲度加深等改变。偶尔可见胸椎体后缘骨唇样增生,据认为此症的诊断意义较大,往往提示有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
2.化验室检查
应查HLA-B27、ESR、ASO以及RF,以排除风湿性病或
强直性脊柱炎。
主要表现为胸背疼痛及驼背,胸痛在弯曲坐位时重。上位胸椎退变造成的疼痛放射到前胸,下位胸椎病变时,疼痛可放射到腹壁,有时误认为心绞痛。增生如刺激位于脊椎旁的交感神经,可产生循环障碍等自主神经症状。病人因椎间隙变窄而致胸部后凸出现驼背。因肋骨活动受限使呼吸幅度减小。退变重者如有脊髓受压,则可出现下肢麻木及椎体束征。
1.非手术疗法
(1)休息 根据病情轻重可选择绝对卧床休息、一般休息或限制活动量等。
(2)正骨推拿、理疗 可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理筋整复。
(3)药物治疗 包括口服镇静药、外敷镇痛消炎药膏、活血化淤类药物及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
2手术疗法
胸椎病锻炼方法是什么
胸椎病一般指胸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脊柱疾病,通过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胸椎病的锻炼方法有俯卧位支撑、躯体腰前屈、平板支撑,在锻炼时要适度适量,不可逞强造成胸椎的二次伤害。
1.俯卧位支撑:俯卧位的支撑方式类似于小燕飞,俯卧位,肩关节为支撑点,双臂伸直向前向上抬起,头部也缓慢抬起,有助于启动到胸背部的肌肉,从而让胸背部的肌肉保护胸椎。
2.躯体腰前屈:双脚打开与髋关节同宽,垂直站立,五指自然垂落于身体两侧,双手十指相扣,从骶骨关节缓缓向前躯体,感受背部的拉伸。
3.平板支撑:俯卧位,双手放于双肩的正下方,双脚回勾,身体呈一条直线,不可以塌腰翘臀,收紧腹部核心,可以增强后背部的肌肉。
胸椎锻炼要适度,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逞强造成腰椎二次伤害。
胸椎病应该怎么治疗
胸椎病的治疗,要结合患者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1.胸椎管狭窄:对于轻症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一方面注意日常生活工作习惯调理,减轻对局部神经压迫,另一方面可以服用营养神经、镇痛药物,改善临床症状。例如:甲钴胺、布洛芬等。对于重症患者,需要积极手术,解除神经压迫,改善病情。
2.胸椎间盘突出:需要及早通过CT、核磁共振等检查项目,明确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改善局部病情,结合热敷、推拿、按摩等治疗措施,稳定病情。出现疼痛症状后,可以结合病情,服用甲钴胺药物营养神经,服用布洛芬等药物改善疼痛症状。
3.胸椎压缩性骨折:发生损伤情况后,及早就医,明确胸椎骨折程度。对于压缩较轻微患者,可以采取卧床静养的保守治疗措施,促进骨折愈合。可以结合促进骨折愈合药物,例如:维生素D和钙片等。
对于压缩严重的患者,特别是出现椎管狭窄的患者,需要积极手术,通过椎体固定来稳定伤情。
4.胸椎关节紊乱、胸椎肌肉劳损:口服布洛芬等镇痛药物,结合热敷、针灸、正骨等治疗措施,稳定病情,改善临床症状。
胸椎病有多种,建议及时正规医院就诊后遵医嘱治疗,不要盲目用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