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更多功能

冠状动脉造影
概述 检查流程 结果解读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诊断冠心病的有创诊断技术
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病变的解剖特征和功能异常
了解冠状动脉起源、分布、变异与狭窄程度
包括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
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是将特殊设计的导管经动脉送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然后在冠状动脉开口注入对比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和病变的心血管介入性诊断技术,简称冠脉造影。
分类
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最初采用的是主动脉根部造影,使左、右冠状动脉同时显影。
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因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整个冠状动脉血管树,尤其是冠状动脉远端血管,因此改进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注射造影剂使左或右冠状动脉显影。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959年儿科心脏病专家索恩斯(Sones)进行了选择性右冠状动脉显影,1966年安普莱茨(Amplatz)、1967年贾金斯(Jud-kins)等对造影导管顶端的形状和弧度及导管操作技术做了改进,进一步简化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使得这一技术简单易行,并发症少,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检查目的
以诊断为目的
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的详细情况。
了解冠状动脉起源、分布与变异,了解病变的解剖特征和功能异常。
了解冠状动脉间和冠状动脉内侧支循环情况。
以治疗为目的
疑似心肌梗死患者需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是否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已行PCI或CABG治疗者,为评价疗效及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可行冠状动脉造影。
适用人群
以诊断为目的适用人群
不典型胸痛经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有无冠心病者。
临床无症状,但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提示心肌缺血客观证据者。
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需排除冠心病者。
疑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
风湿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或其他非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需手术治疗或腹部大手术前需排除冠心病者。
无症状但为冠心病高危者(如有冠心病家族史、代谢综合征等)或从事高危职业者(如飞行员、运动员、宇航员等)。
以指导、评估治疗为目的适用人群
稳定性心绞痛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不稳定性心绞痛需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和制订治疗方案者。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以内或发病12小时以上仍有持续胸痛者。
无急诊PCI手术条件或错过急诊PCI时间,病情稳定患者。
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出现再发心绞痛、并发室壁瘤、乳头肌功能障碍等患者。
已行PCI或CABG治疗者,为评价疗效及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患者。
禁忌人群
绝对禁忌证
无。
相对禁忌证
不明原因的发热、尚未控制的感染。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度贫血;电解质紊乱
肿瘤等疾病的终末期。
对造影剂过敏。
未经控制的甲状腺功能异常。
脑血管意外急性期。
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
严重凝血性疾病。
活动性心内膜炎
检查风险
冠状动脉造影术创伤小、方式成熟,发生风险比率较低,但仍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冠状动脉造影术动脉穿刺局部可能会出现局部血肿、出血、动静脉瘘,严重者可能出现动脉闭塞等并发症。
患者对麻醉药品、造影剂过敏。
冠状动脉造影术操作过程中出现导管缠绕、打结、断裂。
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诱发部分患者基础疾病突然加重,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脏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参考价格
与所在地区、当地医院等级及病情轻重缓急等因素有关,通常为3000~5000元。
除耗材外,一般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检查项目。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