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脂肪瘤为外膜完整的良性肿瘤,内含典型的成熟脂肪细胞。脂肪瘤可位于心脏各部位和心包。位于心肌内的脂肪瘤通常较小且有完整的包膜,偶尔也有生长于二尖瓣或三尖瓣上。患者年龄20岁以上,可高达7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部位。由于瘤体较小,患者一般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心脏脂肪瘤的
肿瘤组织为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通常起源于心外膜或心包的脂肪,外包以纤维及少许心肌组织,并含有周围结缔组织成分。瘤体大小不一,对心脏的影响亦存在差异。一般瘤体较小,患者很少出现症状;瘤体较大压迫心脏,产生相应的症状。心肌内的脂肪瘤通常较小且有完整的包膜,偶尔也有生长于二尖瓣或三尖瓣上,显微镜下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
本病无性别差异,可发生在从出生0~77岁的任何年龄,临床表现取决于
肿瘤的大小及部位,由于瘤体较小,患者一般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或尸检时发现,当瘤体较大压迫心脏时,可出现患者运动耐力差,用力后明显气短,甚至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查体可发现心音减弱,无
心脏杂音或出现Ⅱ期
收缩期杂音。
如房间隔脂肪瘤巨大可引起静脉回流受阻表现,心包脂肪瘤可以压迫心脏引起相应的症状,腔内脂肪瘤可引起全身发热,血沉增快,甚至引起
周围动脉栓塞,大的心包下脂肪瘤可能压迫冠状动脉引起心绞痛或干扰正常的心功能,心肌内脂肪瘤可能干扰心脏传导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1.血常规
血沉加快。
2.X线检查
可见心影呈中、重度增大。
3.心脏超声
4.CT及MRI
可推测
肿瘤性质,因为
脂肪瘤的放射密度低,有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当
肿瘤较大且心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时,常在追踪或常规查体时偶然发现,CT及MRI检查均可达到确诊的目的,但是相比之下,MRI检查更具权威性,因其不仅可以显示病变的大小,部位,组织特性及血流类型,还可通过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在T1及T2值上存在差异,可清楚的显示病变的边缘及轮廓,瘤体较小时,则较难诊断。
有症状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一旦确诊,外科切除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腔外型
脂肪瘤可直接切除。腔内型脂肪瘤,如起源于房间隔,应在
体外循环下切开心房直视下切除,心房间隔缺损,以涤纶补片修复。可用现代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和心脏起搏处理。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