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儿在解剖生理上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对于创面、休克、
败血症等刺激反应与成人不同,抵抗力也有较大差异,对于同样面积的深度烧伤,小儿休克、败血症、死亡发生率均较成人高,因此小儿严重程度的分类和成人不同。
小儿中度烧伤:指12岁以下的儿童受热力(火焰、热水、蒸气及高温固体)、电能、放射能和化学物质等作用引起的损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5%以下的Ⅲ度烧伤。根据小儿生长发育阶段分为五期: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满月~1周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7岁);学龄期(7~12岁)。小儿烧伤多见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特别是1~4岁小儿。小儿烧伤的发生率约占烧伤总人数的50%。烧伤原因,以开水、火焰和稀饭烧伤为多见。小儿烧伤死亡率我国报道约为18%,美国报道为30%左右,常见的死亡原因有休克、败血症、肺炎及心肌炎等。
小儿烧伤多为热力烧伤,即高温物质对皮肤造成的损伤,包括热液、火焰、热金属物等。少数为特殊原因烧伤,如:酸、碱性化学物质;电接触伤;
放射性损伤。
由于上述原因而使小儿烧伤部位多发生在头面部、会阴部、臀部及手掌部。这些部位的烧伤创面在转运治疗的过程中易受到污染,对感染的预防应加倍注意。
实验室检查:应做血、尿、便常规检查,血电解质、pH值、肝、肾功能检查,
心肌酶谱等检查。
诊断依据
1.小儿烧伤面积的估计
(1)头颈 为9+(12-年龄)。下肢为46-(12-年龄)。躯干和上肢与成人的面积估计方法相同。
(2)手掌法 病儿的五指并拢,一面手掌的大小为1%。
2.小儿烧伤深度的判断
应特别注意避免估计过浅。
1.治疗原则
(1)脱离致伤源。
(2)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3)镇静止痛。
(4)正确处理创面。
2.用药原则
中度烧伤病人要防治感染及休克,可选用青酶素类、先锋酶素类、丁胺卡那及电解质、胶体溶液等治疗。外用药选用SD-Ag混悬液或霜剂。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