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成分
性状特征
玉竹膏为棕红色黏稠液体;气微香,味甜。
制剂规格
膏剂,每瓶装120克。
用途
补中益气、润肺生津。
可缓解咽干口渴、肺痿干咳、气虚食少等症状。
治疗病证
用于治疗元气不足,燥热咳嗽,津伤口渴,阴虚外感所致的虚劳,缓解头痛、身热、自汗、声音低怯、气短、咳嗽、喘息、胸闷、纳少、进食后胃脘部不舒、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等症状。
用于治疗痰热久嗽,热灼津伤,或肺痨久嗽,虚热内灼,耗伤阴津,或消渴津液耗伤,或热病之后,邪热伤津,津液大亏,消灼肺津,肺失濡养,日渐枯萎所致的肺痿,缓解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稠、咽干、口渴、午后潮热等症状。
玉竹膏有散结节的作用吗
玉竹膏没有散结节的作用,只具有补中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润肺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损伤津液,咽干口渴,气虚不足,食量减少等病症。
玉竹膏的成分是玉竹,为棕红色粘稠液体,是一种中成药。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感冒病人不宜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小儿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未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该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自行用药。
玉竹膏对咽喉炎有帮助吗
玉竹膏对咽喉炎有帮助,但作用有限。
咽喉炎为西医病名,相当于中医上的喉痹(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有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困难)、乳蛾(以咽喉两侧喉核(即腭扁桃体)红肿疼痛,形似乳头,状如蚕蛾为主要症状的喉病)等疾病范畴。
玉竹膏主要由玉竹组成,本品具有润肺生津的作用,所以对于辨证为肺阴亏虚(肺阴不足)或热邪伤肺阴证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对其他证型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
同时也要注意玉竹膏的作用有限,若患者同时合并有咽喉部剧烈疼痛或咽喉部分泌物较多时,建议患者及早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制剂积极抗感染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正常呼吸或造成疾病迁延而发展为慢性,影响生活及工作。
如需用药请遵医嘱,切勿擅自用药。
玉竹膏的功效有什么
玉竹膏,有补中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润肺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伤津,咽干口渴,气虚食少等。
玉竹膏可以治疗由元气不足,燥热咳嗽,津伤口渴,阴虚外感所致的虚劳,症见头痛身热,气短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声音低怯,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疲倦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面色黄而无光泽)等。
玉竹膏还可以治疗由痰热久嗽,热灼津伤,或肺痨久嗽,虚热内灼,耗伤阴津,或消渴津液耗伤,或热病之后,邪热伤津,津液大亏,消灼肺津,肺失濡养,日渐枯萎所致的肺痿,症见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稠,口渴咽干,午后潮热(一阵一阵地发热)等。
如需服用此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用药
服用时间:最好在饭后服用。
服用方法:按照说明书,将膏剂口服,温水送服。
服用剂量:一次15克,一日2次。
温馨提示:
如有医嘱,请按医生要求的剂量服用。
儿童一定要在成年人的监护下服用。
用药须知
玉竹膏为非处方药物(甲类),可以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最好在医院由医生根据病情开药。
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溏者应去医院就诊。
过敏性体质者,谨慎服用。
小儿、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玉竹膏婴儿可以喝吗
符合玉竹膏适应病症的婴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玉竹膏。
玉竹膏为中成药,由玉竹组成。具有补中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润肺生津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伤津引起的咽干口渴,气虚食少。
本药服用期间需要注意忌辛辣食物。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感冒病人不宜服用。小儿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未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如婴儿出现身体不适,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去医院就诊,具体用药需要遵医嘱。
玉竹膏的十大禁忌
玉竹膏并无权威资料说明有十大禁忌,注意感冒者不宜使用,糖尿病者慎用。
玉竹膏的主要成分为玉竹,具有补中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润肺生津的作用,适用于热病伤津,症见发热口渴,口燥咽干,伴神疲乏力(精神疲惫,身体乏力),腹胀,食欲不振,饮食减少等。
玉竹膏的不良反应与禁忌尚不明确,且尚无权威资料记载本药有十大禁忌,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感冒发热者不宜使用。本品含有蔗糖,糖尿病者慎用。
若要使用玉竹膏,建议询问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尚未发现。
用药注意
服药期间忌辛辣、寒凉及油腻食物,以防影响药物吸收,降低药效。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目前不清楚哪些药物会与玉竹膏相互作用,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咨询医生,以防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用药后,如果症状没有缓解,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
使用中成药时,首先需要请中医进行辨证,做到合理应用。
不要自行根据症状盲目加量、减量使用,也不可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长期使用。
发生不良反应时请停药,并及时去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调换药物。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要听信广告宣传使用中成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成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密封保存。
如果希望了解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