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瘤性息肉

更多功能

腺瘤性息肉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腺瘤性息肉,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由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整个结直肠(大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多在15岁前后出现息肉,初起时息肉为数不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大便带血或带黏液、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及时治疗,终将发生癌变。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肿瘤内科
别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临床症状
常见腹部隐痛、腹泻、黏液血便或少量血便,偶有大量便血,便血多为间歇性,肛门部下坠感。如息肉较大,出现肠套叠,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危害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及时治疗,终将发生癌变。
检查
消化道钡餐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
诊断
根据家族史,青年期即可发病,有腹部隐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结肠息肉的症状,结合结肠镜下结肠内有数百枚息肉,病理检查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可诊断。
治疗原则
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
治愈性
手术切除可以预防癌变,术后注意饮食,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加强饮食卫生和饮食营养,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浓茶、咖啡等饮料,嗜酒者应戒酒。
腺瘤性息肉伴腺体轻度异型增生是什么意思
腺瘤性息肉伴腺体轻度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此时不能确定为恶性病变。
临床上腺瘤性息肉主要是指黏膜的腺瘤,多呈现息肉状,常见于胃肠道黏膜,更多是在结肠部位。
而出现腺体轻度异型增生的情况,主要是指腺瘤性息肉此时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一种变化过程,并没有达到恶性病变的程度,说明此时细胞核有变化或者细胞核形态不够标准,这也是癌前病变的一种类型。
如果在进行相关检查的时候,提示腺瘤性息肉伴腺体轻度增生的情况,需进一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病理检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