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协同性坏疽又称Meleneys协同性坏疽、进行性协同性坏疽。是由细小嗜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下组织感染,亦可累及皮下筋膜。细菌协同性坏疽病程缓慢,发生罕见,但软组织坏死严重。
致病病原菌与
坏死性筋膜炎相似,多是多种病原菌共同致病。感染灶周围常发现细小嗜氧链球菌,而在中央坏死区可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
本病常发生于胸腹部手术后切口,特别是在缝线留置处,腹内脓肿和
脓胸引流术后切口、结肠造瘘口或回肠造瘘口附近,微小外伤也可并发本病。这与创口局部受到病原菌污染有极大关系。临床上表现如下:
1.红色硬结
术后几天至数周后,伤口附近出现小的红肿硬结,以后形成灰红色的炎症浸润区,中央部呈紫色。
2.紫红色坏疽
紫色区剧烈疼痛伴压痛是本病的局部特征性表现。硬结逐渐坏死,形成溃疡,周围有潜行性皮缘溃疡,周围组织呈紫红色坏疽,有浆液性分泌物。
3.皮肤坏死圈溃疡缓慢增大
周围出现皮肤坏死圈,呈淡紫红色;在皮肤坏死圈外,皮肤呈现紫红色;再外为鲜红色晕圈,可有散在的卫星状小溃疡和多个窦道,触痛明显。此特异性皮损称为“Meleney溃疡”。
4.全身症状轻微,常伴有贫血及营养不良。
1.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①白细胞计数升高。②
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升高。
(2)细菌学检查 ①涂片检查 取皮缘周围的分泌物或浆液进行革兰染色,有利于鉴别细菌种类。②细菌培养和药敏性试验 取病灶分泌物或浆液进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
2.其他辅助检查
X线摄片:局部软组织中有气影,有助于与梭形杆菌感染的鉴别。
1.近期有缝合的胸腹部手术史或外伤史。
2.局部特征性表现为“Meleney溃疡”,伴伤口剧痛。
3.细菌学检查特别是注意厌氧菌的培养对确定诊断有指导。
病原菌为
炭疽杆菌,感染皮肤初起为奇痒的红
斑疹后出现水疱,病变中央暗紫色,充满血和脓液,破溃后形成溃疡,结黑色干痂。多有较严重的全身症状,如淋巴结增大,常可并发严重的
败血症,患者数日内可死亡。
2.气性坏疽
致病菌主要为产气荚膜杆菌,一般有明显的创伤史,病情进展迅速,以
肌肉坏死为主,也可有皮肤的坏死,感染灶周围有“
捻发音”,X线片可见到软组织中的气影。
3.坏死性筋膜炎
亦是多种病原菌的混合性感染。但感染主要侵犯筋膜,除非原发病累及肌肉,一般少有肌肉坏死,此病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早、症状重。
4.蜂窝织炎
为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皮下软组织感染,表面皮肤由于供血中断而坏死,而少有深部肌肉组织坏死,经充分引流应用抗生素后感染常容易控制。
本病为多菌性混合感染,病原菌间有强烈的协同作用,故在治疗上有较大的难度。
1.广泛切除坏死组织,清除溃疡病灶的坏死组织,周围病变组织亦需切除。若创面较大可逐日换药,待肉芽新鲜后再进行植皮。
2.选用有效抗生素,因致病菌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本病的治疗较为复杂,宜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和调整抗生素,其结果报告前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3.
氧化锌油膏外涂,在溃疡外围可涂以氧化锌油膏,以保护周围健康皮肤。
4.支持治疗,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配合静脉给予多种复合氨基酸、新鲜血、
白蛋白等。采用中医“扶正祛邪,托里生肌,清理湿热”治疗,用
黄芪、西洋参补气改善全身情况和肢体循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可用
山莨菪碱等。
5.对换药敷料、分泌物等须集中灭菌处理。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必须严格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细菌协同性坏疽主要侵袭皮下软组织,且病程发展较缓,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污染的缝合伤口应尽量做好术中清洗清创;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强病人的全身营养,提高抗感染能力。加强术后的伤口观察及时处理局部感染。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