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外瘘是腹部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创伤、手术损伤、严重
腹腔感染,慢性肠道炎症及
肿瘤等原因所致。临床上根据不同方法分类,可以分为高位瘘及低位瘘;高流量瘘及低流量瘘;管状瘘及唇状瘘等。
创伤、手术损伤、严重
腹腔感染、慢性肠道炎症及
肿瘤等损伤所致。
1.胃肠内容物自体表创口(即瘘口)流出,瘘口可经久不愈;
2.早期可有
腹膜炎或
腹腔脓肿的表现,即发热、腹胀或局限性压痛、
反跳痛等;
4.瘘口局部皮肤可出现糜烂及感染。
1.一般病人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伴有
腹膜炎者、病因不明者、或怀疑为胃肠道恶性肿瘤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2.早期,胃肠道内容物未穿破腹壁聚集腹腔时,常有腹腔感染的表现。胃肠术后从伤口、腹腔引流口流出混浊污秽液体时,应怀疑有胃肠道瘘,并应进一步检查确诊。一旦胃肠内容物从切口、引流口流出时则可明确诊断。
3.疑有胃肠道瘘时,可口服染料,并观察是否从伤口或引流口溢出。也可以通过胃管内注入
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帮助诊断。
可出现
感染性休克、胃肠道大出血、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1.及早充分引流,控制腹腔感染
胃肠术后及
腹部创伤的患者出现
腹膜炎征象,疑有瘘发生时应行剖腹探查,证实有胃肠道瘘时,应彻底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必要时进行多处引流或放置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或持续冲洗。依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营养支持
对高流量瘘患者,不能恢复
肠内营养时,可由深静脉插管进行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热量167~209KJ(40~50kcal),供给氮量每公斤0.2~0.3克(相当每公斤1.3~1.95克蛋白质)。部分高位瘘可将鼻饲管插至瘘之远侧肠道或行空肠造瘘或经瘘口插管,将管送至瘘口远侧进行管饲或给予要素饮食,直至能经口进食。
3.瘘口局部处理
(1)管状瘘 经2~4周充分引流,腹腔感染得以控制、胃肠道内容物排出量逐渐减少,则可逐渐拔出引流管直至瘘自愈。
(2)瘘口大
瘘管较短的管状瘘及唇状瘘,可用硅胶片内堵,内堵成功后常可恢复患者饮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3)瘘口周围皮肤有糜烂 可涂敷
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以防止胃肠内容物侵袭皮肤。
4.手术治疗
(1)适应证 ①经上述处理瘘仍长期不愈或瘘管已上皮化。②唇状瘘。③
小肠瘘经上述处理,瘘排出量>5000ml/日。④瘘远侧肠道有梗阻。
(2)手术时机 ①腹腔感染已局限或已控制。②全身营养状况良好。③一般瘘超过3个月以上者。但排出量大的小肠瘘,可在炎症控制及营养状况改善后尽早手术。
(3)手术方式 ①
肠切除吻合术。适于早期小肠瘘,腹腔感染轻的患者。②
肠瘘旷置术。将有瘘口的肠段旷置,瘘之近、远侧的小肠切端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适于小肠及
结肠瘘。③带血管蒂肠浆肌片修补术:适于修补难于切除肠段的瘘,如
十二指肠瘘。
5.防治并发症
严格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护及血电解质的监测。出现
感染性休克、胃肠道大出血、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要及时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