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阴部良性肿瘤比较少见,通常分为两类,一是由上皮来源的肿瘤,有
乳头状瘤、色素病和汗腺瘤;二是中胚叶来源的肿瘤,有纤维瘤、
脂肪瘤、
平滑肌瘤、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
血管瘤与
淋巴管瘤等。由于肿瘤的来源不同,其病因病理亦不相同。
原因常见有外阴感染、机械刺激、过敏性
外阴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1.乳头状瘤
外阴部鳞状上皮的乳头状瘤比较少见,多发生于阴唇,往往是单个性、生长缓慢,以中年以上的妇女多见。
肿瘤呈一个软的疣状增生物,表面有油脂性物质。其大小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直径,呈指状突出于皮肤表面,大的乳头状瘤因反复的摩擦,表面可溃破、出血、感染,乳头状瘤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可有
外阴瘙痒史和局部炎症史。
2.色素痣
色素痣可表现为淡棕、深棕或黑色。大小一般为0.1cm~1cm直径,表面平坦或略隆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可有毛发。生长较缓慢。色素痣对性激素的刺激较敏感,往往在青春期增大、变黑。活动期或恶性变时,可表现为色素痣颜色加深,周围皮肤发红。有渗出、出血、结痂及形成小溃疡;局部灼热、刺痒及疼痛,伴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汗腺瘤
大汗腺瘤好发于大阴唇,多见于成年后。肿瘤界限清楚,隆起周围皮肤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1cm。偶可囊性变,达鸡蛋大小。瘤与覆盖表面的薄层上皮粘着,但瘤体可被推动。结节质地软硬不一。生长缓慢,无症状。有时囊内的乳头状生长可突出溃破囊壁之外,有少量出血症状,亦可发痒。
4.纤维瘤
此瘤多数位于大阴唇,少数见于小阴唇、阴蒂及圆韧带。临床上不常见,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妇女。肿瘤大体呈圆形,形状不规则,光滑,质硬,有下坠感及疼痛,可有
排尿困难及性交障碍,如被覆上皮溃破,可有出血及分泌物增多。患者可看到或触及肿物。
5.脂肪瘤
瘤体小者无临床表现,变大时外阴部可有下坠感,溃破则引起出血。瘤软呈分叶状,偶见高出皮肤似皮赘。位于皮下脂肪内者,境界清楚,可推动,位于大阴唇者,可见隆突性肿块。
6.颗粒细胞性肌母细胞瘤
好发于大阴唇,位置可稍深,浅表者占多数。少数可高出皮肤表面,覆盖瘤体的皮肤常色素减少。肿瘤生长较缓,为无痛性硬结节。当肿瘤表面有溃破时,可局部有渗出、疼痛,易误认为癌。肿瘤直径lcm~4cm,无明显包膜。
7.平滑肌瘤
外阴平滑肌瘤直径为1cm~11cm,一般呈哑铃形,质地坚硬,分叶状。多无蒂而有宽的基底,能活动。可渐长大而使行动不便、坠感;向阴道旁生长,可使性交困难。可有疼痛或压痛。
8.血管瘤
(1)老年性血管瘤 多发生于40~60岁妇女,肿瘤位于大阴唇,质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微凸起于皮肤之小结节,表面光滑,压之可褪色。直径通常仅2mm~3mm。显微镜下可见为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一般无症状,不会恶变。表面损伤后易出血。
(2)血管角质瘤 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其发生可能与毛细血管扩张,静脉回流受阻及妊娠有关。肿瘤表面常有表皮过度角化及角化不全。常呈多个性、深红色或紫黑色疣状物,绿豆大小,最大者直径不超过2cm,有的呈血管性
丘疹,多发时可聚集成群。一般无症状。
(3)
化脓性肉芽肿 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常于妊娠期在阴唇部出现,产后退化,常迁延不愈并复发,肿瘤直径约1cm,是成年妇女
外阴肿瘤中最易引起症状的一种。瘤体呈棕红或暗红色,表面呈肉芽组织状,或被覆薄层表皮,其基底部可较硬,并有触痛。易反覆出血,发生糜烂。
(4)
先天性血管瘤 ①
毛细血管瘤 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稍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肿瘤。常于出生后3~5周出现,数月内增大,但以后逐渐自行退化,如2岁后尚未消退,可作冷冻或敷贴治疗。②外阴
鲜红斑痣 少见。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有时成片,边缘小整齐,不高出皮面,压之可褪色,去压后即恢复原色。③
海绵状血管瘤 为皮内及皮下
血管增生扩张而形成的血管瘤。肿瘤柔软,略呈紫色,状似海绵,可呈半圆状、分叶状或结节状隆起,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血管瘤可延伸至阴道黏膜下,使阴道壁膨出。该肿瘤常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可逐渐自行消退。一般无症状,较大者
外阴肿胀。表面皮肤可溃烂、出血并有疼痛。
9.淋巴管瘤
呈单个或多个浅红或灰白色囊性结节。是由淋巴管扩张增生而成。肿瘤为单个或多个,灰红色,质软,边界不清晰,一般无症状。肿瘤表面可有大疱。破裂后流出淋巴液。
海绵状淋巴管瘤较少见于外阴,此瘤可使整个外阴患侧肿胀,范围广泛者可扩展至会阴部甚至阴道。
10.神经纤维瘤
瘤体小,临床多无症状,有时它是全身性
神经纤维瘤病在外阴的表现。皮肤常伴有咖啡牛奶斑。
1. 局部检查
可触及肿物,一般不大,边界清楚,多数为囊性。
2.活体组织切片检查
①甲
苯胺蓝(toluidine)染色试验:清拭后用l%甲苯胺蓝溶液涂擦,待干后,再用l%醋酸溶液脱色,如有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或浸润癌,则病区不脱色,为阳性。说明不全角化细胞着色所致;②激晶法:用新型的胆笛型晶液材料,粘附
肿瘤部位。根据病区体温升高的变化,呈现不同色斑,以诊断肿瘤的性质。此法简便易行,快速,适应于表浅肿瘤,符合率达80%。
单从外观上有时很难看出是哪一种良性肿瘤,要想确切地知道,需要手术切除肿瘤并送病理检验。至于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也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最后确定。
1.外阴尖锐湿疣
此病与典型
乳头状瘤极为相似,组织学上也难以区分。
尖锐湿疣呈多发性,系病毒感染引起,可以消退。
2.外阴癌
外阴癌呈浸润性生长,有痒痛感,易破溃,需作组织学检查确诊。
3.皮赘
皮赘应与带蒂
软纤维瘤鉴别,前者体积较小,可复发,后者为单发,体积稍大。
关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1.一般治疗
外阴良性肿瘤,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
血管瘤、
淋巴管瘤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深部X线或镭照射治疗。
2.乳头状瘤
此类
肿瘤2%~3%有恶变倾向,故应手术切除为宜。手术当时作冰冻切片检查,如标本内有恶变证据考,则应作广泛的女阴切除。
3.色素痣
外阴色素痣容易导致恶变,宜行预防性切除术,但隆起或带毛的色素痣恶变几率较低,可不急于切除。如伴疼痛、出血则应切除。对于平坦的周边活跃的外阴
交界痣、
复合痣,尤其到青春期性激素活跃时,其恶变机会增加,应在妊娠前进行彻底切除。
4.汗腺瘤
一般的治疗方式先作活组织检查,肯定诊断后再作局部切除。
5.纤维瘤
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局部切除后,一般无复发。
6.脂肪瘤
小的脂肪瘤,一般无症状,也无多大危害,可不处理,如果肿瘤较大,则可手术切除。
7.颗粒细胞性肌母细胞瘤
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8.平滑肌瘤
浅表或有蒂肌瘤,局部切除。若肌瘤在较深部位,则可切开包膜将肌瘤剜出,这样出血较少,可以不动包膜。但如包膜不清,周边浸润,或冰冻切片细胞分裂活跃,应作稍广泛的女阴切除。此外,平滑肌细胞有上皮细胞样变化者,不论是局部性还是广泛性变化,也不论肌瘤的大小,都要有足够的切除,不能作肌瘤剜出,因为此肌瘤极易复发。
9.血管瘤、淋巴管瘤
冷冻疗法,面积不大者,也可用硬化剂,如尿脂奎宁液局部注射或分散注入损害处;或用5%鱼肝油酸钠皮损内注射。也可用电灼、电解、电凝固、X线、激光等治疗。面积小者亦可手术切除。
10.神经纤维瘤
此瘤极少恶变,如无症状,不一定手术,若影响生理功能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