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损伤是指创伤或者腹部手术误伤引起的肝内、外胆管的损伤,分为创伤性和医源性胆道损伤两大类,后者占绝大多数。各种胆管损伤的直接结果常表现为胆管感染、
胆管狭窄(不全梗阻)和(或)
胆瘘形成,以及诸多的继发性肝脏和全身的损害。胆道损伤时,常伴有其他内脏损伤,特别是肝脏的破裂或肝门区其他结构的损伤,也可能伴有胃和十二指肠、胰腺、右肾等损伤,特别是胰头后方的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交界部位的复合性损伤,伤情极为隐蔽。
外伤所致的胆管损伤较少见,致伤原因多为上腹部的辗轧伤、踢伤、打伤等钝性创伤,或为戳伤、子弹伤等利器穿透伤。胆管损伤也可因折断的肋骨引起。
医源性胆管损伤,如
胆囊切除术引起的胆管损伤常见的原因有:①解剖变异 如胆囊管过短或缺如,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角度异常、位置过高或过低等;②局部病理因素 如胆囊三角处炎症重,粘连、瘢痕形成,引起局部解剖结构紊乱;③手术操作失误 如误将胆总管当做胆囊管结扎并横断;④热源性损伤 手术过程中用电刀或电凝止血时,由电热传导而引起的胆管壁热损伤和炎症反应;⑤缺血性损伤 手术时剥离胆管周围组织过多,影响胆管血供,造成胆管缺血性损伤,日后产生胆道狭窄。除胆囊切除术外,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肝脏手术时,有时也可误伤胆管。
对于
医源性胆管损伤而言,术中发现胆管损伤非常重要。术后主要表现是胆汁外溢,伤后早期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或是发生
胆汁性腹膜炎,或是出现
梗阻性黄疸,都是胆管损伤的征象。外伤性胆管损伤常为复合性损伤,特别是闭合性腹部挫伤所致,胆管损伤的表现常被休克,腹内出血,腹膜炎或骨折等显著症状所掩盖;有时,胆管胰腺段损伤,胆汁溢入后腹膜,腹腔内没有游离胆汁,更易在探查手术时被遗漏。胆道损伤的后期症状,根据胆管损伤部位,程度和合并伤的不同而不同,但总的表现是
胆道感染、
胆管狭窄、梗阻性黄疸或
胆瘘等。
1.血象
血清胆红素升高,低蛋白血症和白细胞计数增加。
2.腹部穿刺
闭合性腹部伤,及时腹部试验性穿刺发现腹腔液内混有胆汁则具有诊断意义,
3.B超检查和CT、MRCP等检查
剖腹前的有关影像学检查,以B超检查为首选,必要时可采用CT、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可提示肝胆系统失去常态,胆囊、胆道周围有积液。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腹部穿刺结果发现腹腔液内混有胆汁可以作出诊断。由于
胆管损伤常合并其他内脏同时损伤,诊断常在术中发现有胆管损伤时方能确立。如损伤为开放性而有胆汁溢出者,诊断可肯定。
胆管损伤的处理主要应根据发现的时间、损伤程度、损伤胆管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情况、患者的肝功能及全身情况而定。
1.术中发现的胆管损伤
①小裂伤或部分管壁损伤,一般可用细的无损伤线缝合修补,不需放置内支撑管。②较大裂伤或横断伤,胆管壁缺损长度小于2cm,应争取行胆管对端吻合,并放置内支撑管6个月以上。③胆管损伤范围大于2cm,应考虑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并放置内支撑管6个月以上。
2.肝外胆管横断伤或者术中误结扎
术后因出现
梗阻性黄疸才发现,应在术后3周后再次手术,一般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注意术中应切除血供不佳的胆管组织或
瘢痕,吻合用可吸收线,打结在吻合口外,并放置内支撑管6个月以上。
术后常反复发作
胆管炎,并伴不同程度的
黄疸,需手术处理,手术要点是吻合口要大,无张力,黏膜对黏膜的近端扩张胆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同时取出狭窄上方可能存在的结石,冲洗出脓性胆汁,少数肝外胆管短段狭窄,也可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并放置胆道内支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