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胆道出血指外伤所致的胆道出血,常发生于严重肝外伤后,或肝外伤愈合过程中。胆道出血症状较晚,病情凶险,病程反复且容易误诊。非手术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多难以奏效,病死率高。
1.外伤
因交通事故、高处坠地等意外伤及上腹部,肝内或肝外胆道与血管一并撕裂,血液由胆管断端流向胆道。
2.医源性损伤
随着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和引流技术的开展,以及经皮经肝肝静脉造影和介入放射学在胆道外科的应用,医源性
胆道出血的发生率略有增加,因肝穿刺针同时穿通了肝内邻近的胆管和血管,当穿刺针退出后,胆管与血管之间形成了暂时通道,如血管压力超过胆管内压时,血液即由此流向胆管,发生胆道出血。
患者多有明显的上腹部外伤史。一般在伤后1~2周时,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绞痛,其性质与
胆绞痛相似,随后出现呕吐鲜血、便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贫血等
内出血的症状。经过输血、输液等抗休克处理后,出血多能暂时停止,但经过数天或1~2周后,相同的症状又突然复发。患者可因反复发作的多次大出血而致重度贫血,甚至全身衰竭死亡。查体可发现
肝大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
1.B超
肝脏B超检查可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及液性暗区。
2.X线检查
胃肠钡餐X线检查可除外由食管下端曲张静脉破裂及
溃疡病引起的出血。
3.CT及肝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可显示占位性病变。
4.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可显示
动脉瘤样改变或肝动脉-肝内胆管相通,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的阳性结果可为
胆道出血提供治疗依据。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外伤史,一般诊断不难。若诊断有困难者,酌情采取其他辅助检查,如肝脏B超、胃肠钡餐X线检查、CT及选择性
肝动脉造影等可明确诊断。
1.经皮选择性
肝动脉造影是诊断胆道出血、确定出血部位的首选方法。当发现出血来源后,便可经导管堵塞出血的血管,可立即止血。
2.在一般情况下,当不具备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条件而有大量出血时,应行手术治疗,在控制入肝血流后,切开肝脏血肿,清除其中血凝块,结扎出血血管;对位置较深的血肿,可结扎该肝区叶动脉,当血肿较大而壁厚时,可做肝部分切除或肝叶切除,同时一并切除该血肿腔。
发生
肝脏外伤后,行手术治疗者,肝脏创面处理应特别注意:必需彻底对坏死组织进行清创,去除一切失活的肝组织,仔细结扎创面上血管和胆管。若肝创面大,缝合困难者,可敞开创面,充分引流,切不可在肝实质内残留死腔,否则会出现胆汁淤积、血肿和继发感染,发生延迟性胆管血管瘘而致
胆道出血。对肝实质中心内损伤,也必须开放肝创面,因为其内常有胆管和血管破损,若不及时彻底开放创面,处理胆管和
血管损伤,也易形成创伤后胆管血管瘘,继发胆道出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