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是指发生在创伤后或手术后的感染,或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外科感染常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可表现为疖、痈、丹毒、急性阑尾炎、
急性乳腺炎等。特异性感染如破伤风、
气性坏疽、结核病、念珠菌感染等。
引起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病毒、真菌、细菌、原虫等。
1.外科感染常发生在创伤或手术以后,与体表皮肤和黏膜完整性的破坏紧密相关。
2.此种感染常由一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且多为内源性条件致病菌。
3.多数不能自愈,也不能单纯依赖药物治愈,常需要外科处理,如引流、清创、切除,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可危及生命。
4.除了发生于创伤或疾病的原发部位之外,感染还可以蔓延至其他组织或器官,如
菌血症、脓毒血症、
败血症等。
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受到病原微生物、机体防御力、环境和治疗方式的影响。
1.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其致病性
细菌污染是感染发生的前提,其有可能来源于外源性污染,如泥土、尘埃、致伤用具、其他人等;也可能来源于患者自身(内源性感染)。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致病性和毒力,毒力越强也越容易引起感染,感染的程度与细菌的数量也有关系。
2.机体防御能力减弱
当机体防御力良好时,小量入侵的细菌会被机体有效的清除,很少会发生感染。当机体发生创伤和手术后,机体发生感染的几率增高,尤其是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创伤和手术。
3.环境及其他影响
潮湿的环境,炎热的气候,狭小的空间,污浊的空气,都能促进化脓性感染的发生。在医院,烧伤病房和重症监护室是感染的高发区。创伤患者早期外科处理不当、清创不及时或不彻底、异物未消除、死腔未消灭、引流不畅、术后护理不当、无菌技术不严、敷料更换不及时等都是化脓性感染的促发因素。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也有区别,主要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来明确感染的类型。
治疗原则是去除感染灶,用药基础是抗菌药物治疗,辅以引流、清创或其他外科处理。急性感染症状、体征消失,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正常3天,可以停用抗菌药。如果感染只是得到基本控制,并未完全消除,可以考虑停用或少用广谱类药物,选用针对性强的窄谱类药物,直到感染完全消除。全身性感染还需要全身
营养支持,保护好主要脏器功能,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对症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