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存在于肾脏、胰腺和肝脏,血清中的谷氨酰转肽酶的主要来自于肝脏
可了解肝脏、胰腺及肾脏功能,还可反映胆汁淤积情况及严重程度
指标升高见于脂肪肝、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炎、胰腺疾病等
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就诊消化内科、肝胆外科,行彩超或CT、MRI等检查
定义
谷氨酰转肽酶一般指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是一种参与蛋白质代谢的酶,在肝脏、肾脏、胰腺中的含量尤其丰富。
是临床肝功能检测中常见的一种检验指标,在行肝功能检测时,通常检测谷氨酰转肽酶以评估肝胆系统状况。
肝脏中谷氨酰转肽酶分布于毛细胆管和肝细胞微粒体中,可用于
黄疸鉴别及对肝胆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等。
谷氨酰转肽酶:男性11~50U/L;女性7~32U/L。
谷氨酰转肽酶在肾脏、肝脏、胰腺的含量较高,因此这些系统发生疾病可导致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不同仪器不同试剂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指标升高
谷氨酰转肽酶高于正常值上限为指标升高,肝功能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来说,谷氨酰转肽酶男性高于50U/L,女性高于32U/L提示检测结果异常(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高蛋白、高脂饮食、饮酒后行谷氨酰转肽酶检测时,数值可能会偏高。
病理性原因
其他情况:胰腺炎、胰腺癌、肾脏疾病、前列腺癌等情况也可出现。
危害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高本身不具有危害性,主要是疾病本身造成的危害。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进食高蛋白、高脂食物、饮酒后谷氨酰转肽酶数值偏高,此为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避免长期食用高蛋白、高脂食物,避免饮酒,一般可自行缓解。
熬夜、疲劳、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过大,持续焦虑、抑郁也可能会出现GGT增高,应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心态平和,合理运动,适当休息。
病理状态
如果体检发现或者偶然发现,无其他症状,可就诊消化内科,医生可能进一步完善肝功能、肝胆系统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对于肝炎患者,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可能提示目前疾病处于活动期,可就诊消化内科、感染科,完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
白蛋白(ALB)、病原学等检查。
对于肝硬化等肝实质病变患者,可就诊消化内科,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病理组织学检查,依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对于
胆总管结石、
胆汁性肝硬化等胆汁淤积的患者,可就诊消化内科、肝胆外科等,医生可能进一步完善肝胆系统超声及胆道核磁等检查。
对于原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可就诊消化内科、肿瘤科、肝胆外科,医生可能进一步完善肝癌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腹部B超、CT等检查。
对于
酒精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应严格禁酒、合理饮食、尽量减少使用
肝损伤药物,并就诊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医生可能进一步完善腹部CT、核磁及B超等检查
对于
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患者,应及时就诊肾内科,进一步完善肾功能、泌尿系统彩超等检查。
指标降低
谷氨酰转肽酶偏低是指检查数值小于1μmol/L,肝功能报告单常用“↓”标识。
原因
谷氨酰转肽酶单纯的数值偏低,在临床上没有任何意义,考虑可能是平时进食蛋白质的食物比较少而引起,通常在适当增加蛋白质、油脂类的食物后即可改善。
危害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低不具有危害性。
诊疗建议
谷氨酰转肽酶偏低一般没有临床意义,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指标即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