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性骨关节病在我国南方省份如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浙江林区均有流行。多在夏秋两季,四月至八月松毛虫盛发时,呈地区性暴发流行。据调查已发现约40种松毛虫,危害较大及分布较广的有6种: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芽松毛虫。其中以马尾松毛虫分布最广,危害也最大。
松毛虫盛发季节,如在虫区砍柴、割草或在污染的水田中割稻等劳动中,接触了松毛虫活体,尸体,毒毛或污染的衣物,柴草,水等均可发病。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研究所证实,故命名为松毛虫病。松毛虫的毒毛及毒腺细胞分泌的毒素与皮肤接触后进入人体内,可引起过敏性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侵犯皮肤及骨关节,有时眼、耳郭也可受累。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引起的骨关节病变,是全身疾病中的一部分。
患者多在有接触史后两天内夜间突然发病,也可延至15~30天发病。以全身症状轻,局部表现重为其特点。可无或较轻的全身症状,时有畏寒,食欲不佳,头晕头痛,全身乏力或伴有38℃以下的体温,偶尔可至℃,一般2~3日后好转或消退。区域性淋巴结可肿大,半个月左右逐渐消退,多不破溃。
局部症状表现在身体暴露部位,常见为手、腕、足、踝等处。骨关节受累后,急性期出现关节的肿大,局部红,疼痛,皮温高及功能障碍。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刺疼及阵发性加剧,夜间更重,难以入睡。红肿可以反复发作,以单关节发病为多见,但约有三分之一侵犯多关节。也可表现一个关节的症状消退后,另一个关节又发病。多数患者患处出现直径1~2厘米的红晕,中心可及疼痛的结节肿物,部分病例肿胀的结节可有波动感,穿刺可及黏稠血性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若病变呈慢性,可逐渐强直,少数患者可出现难愈的窦道及
瘘管,甚至并发
化脓性关节炎。
当骨关节受累发病时,也可伴有皮肤受侵犯的各种皮肤表现,如
斑丘疹,风团疹,水疱及脓泡,
皮下结节,
皮下血肿,红肿块等。经治疗后,常在一周内退疹痊愈,少数可至数月形成慢性皮炎。也可有
巩膜炎、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耳郭炎等。有时伴有剧痛性软组织肿块。逐渐增大,高峰期为15~30天,随后软化,病程约为1~3个月。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发病率高,危害大,常遗留功能障碍,甚至不同程度的残疾,有的病程可长达1~2年。
以上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可单个出现,也可两种或多种在同一个患者的身体上存在,但较多见的还是骨关节炎,占30%~90%。
1.实验室检查
60%以上的患者血象中嗜酸性白细胞数增多,50%~60%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增高,血沉增快者40%~70%。软组织肿块或关节穿刺液常呈淡黄色或绿黄色黏稠胶状液,偶而带血性。细菌培养多呈阴性。少数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或绿脓杆菌生长。
2.X线检查
(1)在急性期 多为阴性,多数在发病后一个月左右可见骨质改变。发病12天左右,X线片上可表现
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密度增高影,皮下脂肪透明度减低,关节囊肿大。以后少数病例在邻近的软组织出现钙化及骨化影。早期骨质疏松,继而骨质边缘模糊,呈虫蚀样破坏,常见于肌腱、韧带附着的骨突区,如股骨的粗隆,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多数病例在骨破坏区有单层细条状
骨膜反应,有的呈骨刺样或呈花边状。
(2)慢性期 主要是原来小的骨破坏区周围增生硬化,形成边缘清楚硬化的小环形病灶。小管状骨受累表现为整个骨干的增粗。若骨骺或干骺端有破坏可累及骺线;引起骨骺的早期融合。骨质改变中未见有死骨形成的表现。
(3)关节改变 除早期表现肿胀阴影及骨质疏松外,可见关节的间隙不对称性狭窄,软骨面不平,变形,有时可见半脱位。软骨下常有骨质的破坏。慢性病变主要为骨质增生及硬化,有关节自行融合的可能,形成
关节强直。
1.有接触松毛虫及其污染物史,多在接触后数小时至数天后发病。
2.手、足、腕、踝等暴露部位容易发病。
3.皮炎与一般炎症不同,皮肤瘙痒、皮肤血疹、水疱。发病快,皮肤红肿明显,针刺样跳痛,持续性,有时阵发性加剧,夜间及午后疼痛剧烈。
4.皮炎之同时或继皮炎之后,关节周围
软组织肿胀、发亮、紫红色。关节疼痛剧烈,尤以关节活动时明显,关节功能障碍。皮下肿块内有血性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可并发耳郭炎及眼炎。
5.可有血嗜酸粒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
心电图示
心肌损害等。
6.X线表现:需在病后12天才出现骨关节改变。急性期改变主要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和关节损害。慢性期改变主要是骨质增生、硬化和
关节强直。
本病需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诊断:
1.化脓性骨关节炎
急性期以广泛骨破坏为主,破坏区边缘欠锐利清晰,慢性期以增生硬化为主,常有死骨及
瘘管形成,临床上发病急,伴有全身反应症状;
2.骨关节结核
一般先有较明显的骨质疏松,继而发生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模糊,病变邻近可出现广泛性平行成层
骨膜反应,可形成瘘管,发病缓慢,病程长;
3.类风湿骨关节炎
常由近侧指间关节开始,然后向上累及大关节,常为对称性,骨质疏松普遍,关节间隙狭窄。
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
本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炎和骨关节炎。局部剧痒伴灼热感,继而出现水肿红斑,
斑丘疹或风团,偶可出现水疱、脓疱、红肿块,在发生皮炎1~2周后,继发受累关节肿胀、发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病程长的患者出现骨质改变。骨质先呈局限性疏松,骨小梁模糊中断,继而出现骨质边缘模糊,呈鼠咬样或虫蚀状,严重病例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破坏。若治疗不当,病情常迁延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甚至残废。
治疗应采用拔除毒毛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对全身或局部发痒者可用10%的
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口服抗过敏药。局部病灶处可用0.5%~1%
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作病灶周围封闭;或封闭加
蜈蚣、
白芷,蛋清外敷,一日一次,并兼用抗过敏,止痛,消炎的药物。注意受累关节用支具保持于功能位。一般早期及时治疗,一个月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部分病例经长期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症状明显好转,但仍留有关节的疼痛,肿胀变形,有窦道或
瘘管形成,
关节强直,丧失劳动能力,则应根据病情可做病灶清除术,关节滑膜的切除术,截骨矫形术,关节的融合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术等,痊愈后病变一般不至复发。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如何治疗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的治疗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疾病早期可以外用3%氨水外擦,急性期可使用抗炎止痛抗过敏药物,慢性期可选择手术治疗。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是一种由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可引起骨关节过敏性免疫性炎症反应的骨关节病。
1.早期:发病初期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可用3%氨水外擦,或用肥皂水清洗,也可以使用普鲁卡因,泼尼松龙局部封闭或关节内注射。
2.急性期:通过抗过敏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消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如果继发感染,可加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3.慢性期:慢性期仍然以非手术疗法为主,部分病例经药物治疗后,急性症状虽然好转,但关节肿胀畸形,有窦道或瘘管形成。关节强直,并丧失劳动能力,则应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如局部病灶清除术。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患者要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质、钙质的食物,忌辛辣刺激。用药及治疗方式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