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水蛭咬伤是由水蛭的口吸盘吸附在皮肤上吸血引起。同时分泌水蛭素和组织胺样的物质。初咬时不觉疼痛,或仅觉瘙痒,直到水蛭吸血后离去或取掉水蛭时才感觉疼痛,伤口流血不止,出现水肿性
丘疹、大疱、溃疡,甚至坏死,偶可见过敏性休克。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急诊科、普通外科、皮肤性病科
临床症状
咬伤处可有流血不止、红斑、水肿性丘疹等表现。
危害
可侵及鼻腔、阴道,引起相应部位的出血及不适。
并发症
过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等。
诊断
治疗原则
去除水蛭,局部止血。
治愈性
去除水蛭后,症状可改善。
饮食建议
饮食应富含营养,避免饮用生水。
重要提醒
禁止强行拉下吸附于皮肤或鼻腔、阴道等部位的水蛭,以防折断。
典型症状
水蛭咬伤皮肤引起出血不止,但一般不会钻入皮内。多发生在浸入水中的小腿、足背等处。局部皮肤可见一个三角形伤口,自觉微痛,敏感者周围可出现红斑或水肿性
丘疹,严重者可出现大疱及坏死,个别可出现全身反应。较小的水蛭有时可进入阴道,引起阴道流血;侵入鼻腔,则引起鼻塞、鼻衄、流涕、鼻痛、头晕等症状。长期流血可引起贫血。
诊断依据
1.水蛭咬伤史。2.局部流血不止,可伴有一个三角形伤口。3.可见红斑、水肿性丘疹,甚至水疱、大疱。4.可有疼痛、瘙痒。
治疗方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可使用食盐、食醋、酒精等抹于虫体及吸附处,使其自行松开吸盘;鼻腔内可用2%普鲁卡因加0.1%
肾上腺素浸湿棉球塞入,数分钟后即可取出失去活力的水蛭。2.伤口处可使用碘酊或酒精消毒治疗。
其他治疗
局部可压迫止血。
预后情况
去除水蛭后,症状可改善。
日常护理
1.保持环境整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湿度。2.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3.从事水田作业时,可穿长筒靴避免
水蛭叮咬。4.在亚热带丛林中工作或旅游时,穿长衣长裤并扎紧领口、袖口和裤脚,以防旱水蛭爬入叮咬。
饮食调理
应避免饮用生水,给予高蛋白、富含营养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冷、过热的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