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手部汗腺的汗液分泌量多于调节体温所需的生理性需求量
主要表现为手部出汗、湿冷或发绀,精神焦虑、抑郁等
与遗传有关,或继发性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疾病、胸部肿瘤、皮肤疾病等
原发性可使用药物治疗、离子电渗疗法及外科治疗,继发性还需去除病因治疗
定义
手汗症是指手部汗腺的汗液分泌量多于调节体温所需的生理性需求量。属于局灶性
多汗症的一种。
人的皮肤有分泌和排泄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汗腺进行的。汗腺广泛分布于皮肤的真皮层,分为小汗腺、顶泌汗腺和顶泌小汗腺。
出汗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手掌汗腺功能受胸交感神经的控制调节。
分类
原发性手汗症:目前病因尚不清楚。
继发性手汗症:继发于躯体疾病。
发病情况
原发性手汗症在国内较为常见,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为2.08%,沿海高于内陆。
原发性手汗症常见于30岁以下人群,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
致病原因
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常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继发性手汗症可继发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疾病、胸部
肿瘤、皮肤疾病等。
发病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原发性手汗症是胸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的。
主要症状
手部出汗
是手汗症最主要的症状。
可以是持续性或发作性。
通常对称发生于两侧。
剧烈运动及情绪紧张时汗液分泌更多。
手部湿冷或发绀
交感神经兴奋在引起出汗的同时,也引起手部小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从而导致局部温度降低,产生手部湿冷的现象。
个别患者手部呈苍白色或青紫色。
精神症状
可因精神紧张导致手汗症加重,又因手汗症带来的工作、生活及社交不便,产生心理压力,形成相互影响的负面循环。
常见症状有焦虑、抑郁、恐惧等。
其他症状
并发症
感染
可因大量出汗引起手部皮肤真菌感染,自觉瘙痒。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因大量出汗,引起手部角质层剥脱,伴有发红及肿胀。
就医科室
皮肤科
当手部大量出汗,尤其合并手部皮肤病损时,可以首先到皮肤科就诊。
胸外科
如果确诊为手汗症,且需要手术治疗的,应前往胸外科就诊。
其他科室
怀疑有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疾病、胸部
肿瘤的,需要前往相应科室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就诊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需要放松心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出汗部位仅限于手部还是全身?是否两个手都有?
大量出汗的频率为多少?一周发作几次?
第一次大量出汗是几岁?
大量出汗前是否有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
出汗是否影响到生活、工作?
是否有其他皮肤病变?
胸部或其他部位是否有不适?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脊髓疾病?
是否患有胸部肿瘤?
是否患有其他皮肤疾病?
是否患有周围神经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及就诊记录,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胸部CT、胸椎MRI、头部MRI等。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内分泌激素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局部止汗剂:铝盐、氯化铝盐等。
皮下注射:肉毒素等。
诊断依据
病史
原发性手汗症常自幼起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继发性手汗症有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疾病、胸部
肿瘤、皮肤疾病等病史。
临床表现
手部出汗
手部湿冷或发绀
精神症状:常见症状有焦虑、抑郁、恐惧等。
影像学检查
在病史及临床表现上可疑为继发性手汗症时,为明确原发病可行下列检查
胸部CT
明确是否有胸部肿瘤。
注意事项:需要去除金属首饰等不透光的物品,孕妇避免做CT检查。
头部MRI、胸椎MRI
明确头部如丘脑、内囊、纹状体、脑干、垂体或胸髓是否有病变。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要摘掉金属物品;如有起搏器、金属钢板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实验室检查
血及尿生化检查
血糖降低见于低血糖;血糖升高提示可能有糖尿病。血钙下降、
尿钙、
尿磷减少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佝偻病。
内分泌激素检查
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垂体激素的测定常可提示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
诊断标准
原发性手汗症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可参考2004年美国皮肤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至少具备以下两条且无明显诱因多汗持续6个月以上可确诊。
出汗部位双侧对称。
一周发作>1次。
首次发病在25岁以下。
有家族史。
睡眠时无多汗现象。
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
分级
轻度:手掌潮湿,但不能形成水珠。
中度:手掌出汗增多,能形成水珠。
重度:手掌出汗进一步增多,可形成汗滴流下。
鉴别诊断
生理性出汗增多
相似点:出汗量增加。
不同点:生理性出汗增多有明显诱因,如高温、运动等,且出汗部位为全身,不限于手部或脚部;手汗症可无明显诱因,且局限于手部,部分可伴有足部和腋窝多汗。
全身性多汗症
相似点:出汗量增加。
不同点:全身性多汗症为继发于其他基础疾病或药物的全身广泛性多汗。口服解热镇痛药物和发热性疾病可引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
嗜铬细胞瘤、更年期综合征、佝偻病、甲旁腺功能减退、
下丘脑综合征等也可引发;也有一些病因不明的原发性全身性多汗症。
治疗目的:去除病因,缓解症状。
治疗原则
原发性手汗症可以选择药物治疗、离子电渗疗法、外科治疗。
继发性手汗症以去除病因为主,也可选择上述治疗。
去除病因治疗
继发性手汗症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局部止汗剂
包括铝盐、氯化铝盐等。
局部涂抹,阻塞汗腺管的表皮导管,让汗液无法流出。
用药后有灼热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加用1%的
氢化可的松可缓解不适。
口服药物
主要为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交感神经通路中的毒蕈碱受体来抑制汗液的产生。
主要不良反应:口干、视物模糊、精神不振、便秘及胃肠动力低下。
皮下注射药物
药物主要为肉毒素,效果可维持3~12个月。
可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中乙酰胆碱的释放,抑制节后胆碱能向汗腺传递兴奋同时降低汗腺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抑制出汗。
其不良反应包括患者手握力略微下降、注射部位疼痛、红肿、感觉异常。
重症肌无力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女性禁用。
离子电渗疗法
通过施加电流介导相应离子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汗腺,阻碍汗液的分泌。
介质包括:自来水、小苏打水、抗胆碱能药物。
不良反应主要有疼痛、瘙痒和感觉异常,其次还可导致红斑或水疱及灼烧感。
适用于轻症患者,疗效维持时间短,需反复使用。
外科治疗
适用于:保守治疗失败,且显著妨碍工作及生活者。
优点:效果良好,可永久有效。
缺点:代偿性多汗,表现为术后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及小腿出汗比术前明显增加。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胸交感神经切断术、胸交感神经夹闭术。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是目前外科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最公认、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胸交感神经夹闭术在术后出现严重代偿性多汗、患者不满意时,可二次手术去除夹闭让症状逆转。但并非全部逆转,且该术式效果一般,复发的可能性大。
微创射频热凝或消融交感神经节
射频热凝或消融交感神经节是定位于合适的神经节进行射频热凝或消融,进而破坏相应神经。
借助CT进行准确定位,方便快捷。
定位必须准确、否则效果不稳定。
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阻滞
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阻滞术是在CT引导下选择合适的肋间隙穿刺到交感神经后注入药物,从而阻滞神经。
优点:无需全麻,创伤小。
缺点:交感神经位置深,很难准确定位,因此疗效不稳定,若操作不当易引起气胸、损伤脊髓。
治愈情况
部分患者在四五十岁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经积极治疗后,手汗症症状一般可以缓解。
危害性
手汗症可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及生活。
手汗症容易带来心理压力及社交障碍,可能导致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建议均衡饮食,多吃水果和绿叶蔬菜。
生活管理
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熬夜。
进行规律及适度的体育锻炼。
若进行手术治疗后,早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戒烟、减少饮酒。
注意手部清洁及卫生。
心理支持
接受自己有手部多汗的事实,尽可能调适心理、避免过度在意,增强安全感及自信心。
若有明显心理和精神不适,应及时向亲友或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或精神类药物治疗。
病情监测
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后可能出现一过性手掌多汗(术后1周内)、代偿性多汗等症状,需密切关注。
随诊复查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都应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按医生指示定期复查,以确保恢复、观察治疗效果及病情进展等。
预防
原发性手汗症多与遗传有关,目前无特别预防方式。
继发性手汗症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