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憩室是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向外膨出而形成的囊状异常结构
多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上腹不适、口臭等症状,部分患者无症状
主要与感染、进食习惯、消化道疾病、食管壁薄弱等因素有关
包括定期观察、药物对症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定义
食管憩室是一种由于食管局部一层或多层向外局限性膨出所形成的异常囊袋状结构。
食管憩室内口与食管腔相通,憩室内部常嵌塞食物残渣,容易反复继发感染。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
牵引型憩室:是由于食管壁外的炎症粘连牵拉作用,将食管全层或部分向外牵拉而形成的憩室。
膨出型憩室:是由于食管腔内压力增高导致食管壁向外膨出而形成的憩室。
根据结构
真性憩室:由食管壁全层构成的憩室。
假性憩室:仅有食管黏膜构成憩室壁。
根据发生部位
咽食管憩室:又称zenker憩室,发生于咽食管连接处后壁,环咽肌上方。
膈上憩室:又称为食管中下段憩室,常发生在贲门食管连接处上方,较少见。
发病情况
食管憩室的发病率<1%。
食管憩室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 60~70 岁,30 岁以下者罕见。男性偏多见,男女性发病之比为 3.5: 1。
咽食管憩室发病在40~70岁之间,多见于70岁以上者,男性约占2/3。
致病原因
感染
多见于牵引型憩室,一般发生于气管分叉附近,是由于邻近部位淋巴结感染,病灶吸收时发生挛缩,对食管造成牵拉所致。
进食习惯、消化道疾病
经常过快进食、暴饮暴食,可导致食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引起食管内外压差过大,进而造成食管憩室形成。
贲门失弛缓、
食管裂孔疝等消化道疾病有可能造成食管发生功能性梗阻,进而导致食管壁局部过度扩张,引起食管憩室发生。
食管壁薄弱
食管壁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生理薄弱部位,如咽与食管连接处的后方,此处容易向外膨出形成食管憩室。
发病机制
牵引机制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肺门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局部炎症,使淋巴结和中段食管壁发生粘连。粘连及
瘢痕牵拉食管全层,形成真性憩室。
食管动力机制
消化道疾病、饮食习惯引起食管动力异常,进而引发食管功能性梗阻和食管壁内外压力差,形成食管憩室。
食管壁薄弱
Killian 三角位于咽与食管连接处,其后部却缺少肌纤维,形成解剖学上的薄弱区,引发 咽食管憩室。
主要症状
食管憩室较小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食管憩室较大者根据食管憩室的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胸骨后疼痛、闷胀
多见于
食管中段憩室。一般是由于憩室压迫纵隔神经或继发感染所导致。
部分胸骨后还会出现“咕咕”的响声。
吞咽困难
多见于咽食管憩室及食管中段憩室。
通常是由于憩室过大,造成食管管腔狭窄引起。少部分是由于食管憩室影响食管平滑肌蠕动引起。
消化不良
包括恶心、腹胀、反胃等表现,一般多见于比较大的膈上憩室。
通常是由于膈上憩室堵塞贲门,造成胃内压力过高引起的。
口臭
可见于各型食管憩室。由于食管憩室内食物残渣发酵,产生有气味的气体引起。
并发症
临床上食管憩室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上消化道出血、
吸入性肺炎及食管癌等。
感染
较常见,一般是由于憩室内的食物残渣滋生细菌引起。
轻症患者可出现胸痛、发热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导致
纵隔脓肿、
脓胸等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通常是由于憩室感染侵蚀小血管所造成。
轻度的患者表现为少量呕血或呕吐混有血液的食物残渣,严重的患者可能表现为大口呕吐鲜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吸入性肺炎
多见于咽食管憩室。由于咽食管憩室距离咽喉部较近,憩室内部的食物残渣有可能掉入气管中造成吸入性肺炎。
患者有可能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憋、咳黄痰等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
憩室穿孔、食管气管瘘
由于食管与气管或支气管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进食时特别是进流质时可立即引起
呛咳,继而引起肺炎。
食管癌
较少见。
通常是由于食管憩室部位的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反复发生修复,最终发生恶变而导致的。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如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恶心、腹胀、不明原因口臭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消化内科。
胸外科
当食管憩室诊断明确后,建议及时到胸外科就诊,行进一步治疗。
急诊科
如出现
高热、胸部剧烈疼痛、大量呕血等表现时,可能是食管憩室发生感染形成脓肿或出血引起,需要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在就诊前建议清淡饮食,以半流质为主,避免食物残渣嵌塞在憩室内影响检查效果。
在就诊前建议休息,同时停服止痛药、助消化药等药物一周左右,以免掩盖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胸骨后疼痛症状?持续时间?疼痛性质?是否与进食有关?
是否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持续时间?
是否出现恶心、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相关症状?症状持续时间?
口腔是否有臭味?
病史清单
是否存在经常进食坚硬食物、进食过快、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是否患有肺结核、纵隔淋巴结炎等胸部感染性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胸部CT、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
其他检查:胃镜、食管测压术及食管24h pH监测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长期进食过硬食物,长期进食过快、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有肺结核、纵隔淋巴结炎等胸部感染疾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憩室较小时,患者一般缺乏特异性症状。
当食管憩室较大,甚至发生出血、感染等继发改变时,患者有可能出现胸痛、发热、吞咽困难、口臭等一系列症状。
体征
仅当食管憩室继发
吸入性肺炎或食管气管瘘等并发症时,患者肺部听诊有可能闻及湿性啰音。
在吞咽数口空气后,反复压迫环咽肌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咽食管憩室可听到响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明确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
若食管憩室反复出血可导致患者贫血。红细胞计数及
血红蛋白水平可明显低于正常。
若食管憩室继发感染,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升高。
肿瘤标志物
评估憩室部位黏膜是否发生恶变。
若食管憩室继发恶变,SCC、CEA等肿瘤标志物也可能出现升高。
影像学检查
是诊断食管憩室的重要方法之一。若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食管部位出现边缘光滑的囊样结构,且有开口通向食管腔内时,一般可明确诊断。
胸部CT
具有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以清晰观察食管憩室的大小、部位。
可以初步确定食管憩室是否发生感染、出血等继发性改变。
可发现食管憩室继发引起的吸入性肺炎、
纵隔脓肿等并发症。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空间分辨率高,可以较为清晰地观察到食管憩室的形态以及大小,较为敏感地发现较小的食管憩室。
怀疑有食管憩室穿孔、食管气管瘘等并发症原则上禁止做此项检查。
其他检查
胃镜
可以直观地对整个食管的内表面进行观察,能发现较小的食管憩室。
可以明确食管憩室是否发生感染、穿孔等继发改变。
怀疑食管憩室发生恶变时,还可以直接取部分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不作为常规检查方式,仅在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病灶性质时进行。
食管测压术和食管24h pH监测
属于食管功能检查,可以了解食管功能有无异常,对于明确食管憩室的病因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鉴别诊断
食管癌
相似点:均有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不同点:食管癌影像学检查提示食管部位存在边界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或食管壁僵硬狭窄;食管憩室影像学表现为食管部位出现开口于食管腔内的囊样结构。病理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
贲门失弛缓症
相似点:均有可能出现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不同点:
贲门失弛缓症上消化道造影常可发现下段食管末端鸟嘴样狭窄,且食管腔内有潴留物和液体;食管憩室患者一般表现为食管部位出现开口于食管腔内的囊样结构。
食管裂孔疝
不同点:食管裂孔疝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全程食管腔正常;食管憩室食管某个部位出现开口于食管腔内的囊样结构。
治疗目的:轻者缓解症状,严重者根治。
治疗原则:小而无症状者不需治疗;一旦出现症状,可对症治疗;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或癌变者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一旦出现症状,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饭后喝清水冲洗憩室内食物残渣。
改变体位,活动头颈部,促进憩室排空。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不作为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用于缓解
纵隔囊肿所造成的临床症状,但是不能起到根治作用。
止痛药
用于缓解食管憩室由于压迫神经、继发感染等原因造成的胸痛症状。
主要是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塞来昔布、
洛索洛芬钠等。
抑酸药物
用于缓解食管憩室造成胃内压升高导致的
反酸、烧心症状。
促进消化药物
主要用于缓解食管憩室造成的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包括腹胀、腹痛、恶心等。
抗生素
主要用于食管憩室继发感染者,轻症患者可口服用药,严重的患者一般需静脉用药。
黏膜保护剂
保护食管黏膜,防止胃酸侵蚀,缓解胸痛等症状。
解痉药
松弛下食管括约肌。
手术治疗
是唯一能起到根治效果的治疗方式。
适用于症状进行性加重,或有出血、穿孔、癌变者。
常用手术方式包括微创手术、开放性手术及内镜手术三种。
微创手术
利用胸腔镜等微创手术器械完成。
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为首选方式,适合绝大多数食管憩室患者。
开放性手术
手术对患者损伤比较大,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患者发生术后胸痛等风险相对较高。
不作为首选手术方式,仅用于食管憩室比较大或与纵隔粘连严重,胸腔镜下切除困难的患者。
内镜手术
对机体损伤最小,患者的术后恢复期短,属于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
一般用于咽食管憩室患者。
治愈情况
未经系统治疗者一般不能自愈。
绝大多数在手术切除以后可以痊愈。
危害性
食管憩室属于良性疾病,胸部疼痛、发热、口臭等会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食管憩室具有一定恶变风险。一旦癌变,可能危及生命。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过快及暴饮暴食,避免进食坚硬食物。
多吃新鲜蔬果,保持营养均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忌酒。
生活管理
戒烟。
保证充分睡眠,劳逸结合,手术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心理支持
积极学习关于本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常见的治疗方法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增强治疗的信心,有助于保证治疗的依从度。
功能康复
手术后应加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粘连。
手术后要积极进行深呼吸、吹气球等呼吸训练。
病情监测
药物治疗者需观察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是否加重。加重者需积极就医。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是否有呼吸困难、咳嗽、
咳痰等症状,如有需要积极就医。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时间需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复诊检查项目一般包括胸部CT、上消化道造影等。
预防
避免暴饮暴食及进食过快,尽量少吃过于坚硬的食物。
饭后适当活动,避免立即坐下或平躺,以防消化道内压力过度升高。
积极治疗肺结核、支气管肺炎、纵隔淋巴结炎等胸部感染性疾病。
定期体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