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实验诊断是指通过细胞形态学检查、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表型分析等实验室检查为诊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
1.检查前注意事项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骨髓穿刺的目的、时间和注意事项(穿刺后3天内穿刺部位不要着水,保持清洁等)。
(2)对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在骨髓穿刺前应做凝血功能方面的检查。
(3)签署骨髓穿刺知情同意书。
2.标本采集
采用骨髓穿刺术,选择穿刺点(一般选髂后或髂前上棘,其次为胸骨、棘突等部位),消毒,用2%
利多卡因逐层做
局部浸润麻醉,穿刺抽取0.1~0.2mL骨髓组织。
1.细胞形态学检查
(1)血象: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
血红蛋白<110g/L、
中性粒细胞<1.5×10
9/L、血小板<100×10
9/L。成熟红细胞明显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易见形态异常。
(2)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多数明显活跃,少部分呈增生减低。部分患者原始细胞增多,可表现为一系或多系的病态造血。形态特点如下:①红系病态造血:幼红细胞大小不一,类巨幼细胞变;多核,分叶核,核碎裂,核固缩,核溶解;核质发育失衡,可见三核和五核(病态奇数分裂),核体大小不一(病态多极分裂);幼红细胞丝连易见。某些亚型检出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②粒系病态造血:早幼与中幼粒细胞内颗粒稀少或缺失,巨大颗粒常见;晚幼与中性粒细胞内特异性颗粒减少或缺乏,易检出环形核中性粒细胞,易见假性Pelger-Hute畸形。③巨核系病态造血:巨核细胞数常增多,可见核分叶过低,单圆核、多圆核和小巨核细胞。
2.病理检查
可见骨小梁旁区和间区出现3至5个或更多呈簇状分布的原粒和早幼粒细胞。见于任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亚型的患者,但多在进展期检出。
3.细胞遗传学检查
40%~7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有克隆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多为缺失性改变,以+8、-5/5q-、-7/7q-、20 q-最为常见,部分患者有两种以上的染色体异常。
4.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培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体外集落培养常出现集落“流产”,形成集落少或不能形成集落。白血病祖细胞集落增多。粒-单核祖细胞培养集落生长明显减少或无生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