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发生于乳腺的肿瘤
常表现为乳房肿块,少数表现为乳头溢液,皮肤橘皮样改变等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激素及基因突变等有关
部分良性肿瘤定期观察,部分肿瘤需采取手术等综合治疗
定义
乳腺肿瘤是指发生在乳腺内的肿瘤,常表现为
乳腺肿块,即乳房可触及结节,是女性的常见疾病。
分型
按照良恶性程度的不同,乳腺肿瘤可以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
良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
常见的是乳腺叶状肿瘤,根据生物学行为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良性叶状肿瘤、交界性恶性肿瘤及恶性叶状肿瘤。
恶性肿瘤
发病情况
良性肿瘤中,以乳腺纤维腺瘤最常见,约占75%,以20~25岁年轻女性为主,其次为15~20岁和25~30岁。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病率居于良性肿瘤的第2位,约占20%,以40~50岁多见,多见于经产妇。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且发病趋势呈逐年上升。
乳房肉瘤甚为少见,临床上常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
乳腺肿瘤的病因大多数尚不明确,并且有所差异,下文仅阐述重点病因。
【提示】关于更多病因的内容,请参考阅读各乳腺肿瘤分型词条。
致病原因
乳房纤维瘤与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有关。
乳腺肉瘤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或遗传因素有关。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研究发现与BRCA1和BRCA2的基因突变、特定的月经生育因素等多种原因有关。
无论是体内雌激素过多,或是缺乏孕激素的保护,受到过量雌激素的刺激,均会诱发乳腺癌。
高危因素
营养过剩、肥胖、高脂肪饮食等因素,可能增加乳腺肿瘤的发病机会,属于高危因素。
部分乳腺肿瘤患者除肿块外,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不同类型的乳腺肿瘤,其症状也各不相同。
【提示】关于更多乳腺肿瘤的详细症状,请参考阅读相应疾病的词条。
常见症状
乳房肿块
良性乳腺肿瘤
一般为无痛性肿块,增大缓慢,质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类似手按压鼻尖的感觉),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恶性乳腺肿瘤
肿瘤生长较快,在乳腺癌早期可出现
钝痛或牵拉痛,侧卧时尤甚,质硬(类似手按压额头的感觉)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被推动。
乳头溢液
常见于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因乳头溢液污染内衣而引起注意,溢液可为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液体,轻压乳晕区肿块时,常可从乳头溢出液体。
乳腺癌患者中有5%~10%可出现乳头溢液,约1%的患者仅表现为乳头溢液。
乳头改变
乳头糜烂
常伴有瘙痒、烧灼感,之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
乳头回缩
如果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慢性炎症引起的乳头回缩不固定,可用手指牵出来。
如果是肿瘤侵入所致,乳管受到邻近肿瘤侵入而缩短,可把乳头牵向肿瘤一侧,使其扁平、凹陷。
当肿瘤生长距乳头较近时早期出现,生长在较深处时则晚期出现。
皮肤改变
乳腺癌累及乳房悬韧带时,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形似酒窝,故称“
酒窝征”。
乳腺癌细胞阻塞淋巴管致淋巴管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此时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出现发红、水肿、粗糙、皮温升高,发展迅速,预后差。
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向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多见。
肿大淋巴结质硬、无痛,随病情进展可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黏着,不易推动。
伴随症状
乳房恶性肿瘤肿瘤侵及臂丛神经时可有肩部胀痛。
乳房恶性肿瘤侵入皮肤,导致皮肤溃破形成溃疡,伴有恶臭及反复出血。
乳房恶性肿瘤转移至淋巴结,可出现淋巴结肿大、无痛,甚至融合成团与皮肤或深部组黏连。
乳房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如肺转移,可出现胸痛、气喘等;肝转移,可出现
肝大、
黄疸等;
骨转移,可出现局部骨痛。
并发症
急性乳腺炎
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如果在妊娠期或哺乳期,雌孕激素保持在较高水平,瘤体受刺激后有进一步增大可能,易压迫乳管,导致乳汁淤积,若乳汁淤积时间过长,或乳头有破损,易发生
急性乳腺炎。
硬化性乳腺病
可能出现在纤维瘤中,表现为肿瘤变硬,边界不清,和周围组织附着紧密,可出现局部持续性疼痛,在月经前加重,影像学检查难以和乳腺癌进行区分。
就医科室
乳腺外科
乳房发现无痛性肿块,乳房外形改变,乳头有分泌物,腋窝出现逐渐增大的淋巴结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就诊。
普外科
如无乳腺专科,上述情况亦可去普外科就诊。
肿瘤内科
如果确诊为乳腺癌等恶性肿瘤,需要内科治疗时,建议到肿瘤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关注月经周期是否规律。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何时发现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有无增长?增长是否迅速?
乳房表面皮肤有无红肿、疼痛、溃疡、糜烂、褶皱?
病史清单
既往有没有患过乳房疾病?
是否长期服用避孕药?
是否进行过激素补充治疗?
月经初潮是什么时候?闭经是什么时候?
怀孕几次?生育几次?是否哺乳?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乳房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片、磁共振成像(MRI)。
病理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
特殊检查:乳腺导管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激素类药物:如孕激素等。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GnRH-a):如
他莫昔芬等。
其他药物:如氟维司群等。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有肥胖、滥用雌激素、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乳腺肿瘤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或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各年龄段女性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乳房皮肤出现“
酒窝征”、“橘皮样”改变。
体征
乳房检查可能有以下体征:
两侧乳房外形不对称,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乳头会出现糜烂、回缩,乳房可有局限性隆起或凹陷,皮肤有“橘皮样”改变。
乳房可触及肿块,锁骨、腋窝处淋巴结有增大。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记物检查如CA15-3、CEA等常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程监测,但是敏感性低,不适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是目前最常用的乳腺肿瘤辅助诊断方法,可显示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等,还能鉴别不同类型的乳房肿瘤。
钼靶X线摄片
如果呈现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界不规则或者有毛刺,则可能是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是钼靶X线摄片的重要补充手段。
最大优点是可提高
早期乳腺癌、小乳腺癌、多病灶乳腺癌的检出率。
病理学检查
细针抽吸穿刺活检
使用细针对肿块进行
经皮穿刺并抽吸,然后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进而明确诊断。
优点:创伤小、恢复快。
空心针穿刺活检
在超声引导下用粗空心针穿刺肿块,获取长条状的组织标本,然后进行组织学结构诊断。
该检查诊断可靠性优于细胞病理学检查。
切除活检
对于高度怀疑乳腺癌的患者,可将肿瘤及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切除,然后做快速病理检查。
是诊断乳腺肿瘤最可靠的方法。
乳腺导管镜检查
适用于乳头溢液的患者,可探查溢液乳管内是否存在肿瘤以及明确肿瘤位置等情况。
鉴别诊断
乳腺肿瘤最常见的表现是乳房肿块,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常易互相混淆,除了需相互鉴别,还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乳腺囊性增生病
相似点:肿块或局部乳腺腺体增厚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不同点:常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胀痛(月经前明显)、肿块大小与质地可随月经周期变化。若影像学检查未见可疑肿物,且月经来潮后“肿块”变小、变软,则可继续观察。
浆细胞性乳腺炎
相似点:
乳腺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
不同点:60%
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呈急性炎症表现,予抗炎治疗后多可消退,40%的患者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若积极治疗后肿块仍存在,可考虑手术切除。
皮肤湿疹
相似点:乳房局部皮肤出现发红、水肿、粗糙、皮温升高。
不同点:皮肤湿疹常有过敏史,一般对称分布,部分人群慢性反复发作,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后可好转。
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则以综合治疗为主,除手术治疗外,还需根据病情辅以内分泌、化疗、靶向等治疗,最大程度地控制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减少复发及转移,提高生存率。
【提示】关于更多治疗内容,请参考阅读相关疾病词条,如「乳腺癌」等。
手术治疗
乳房肉瘤的治疗以单纯乳房切除为主,若有胸肌筋膜侵犯时,也应一并切除。
乳腺癌目前主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有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和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全乳房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腋淋巴结清扫术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主要适用于
乳腺恶性肿瘤。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
化学药物治疗
常用的有CAF方案(
环磷酰胺、
多柔比星、
氟尿嘧啶),AC(多柔比星或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类药物(
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方案、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等,在整个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含量高者,称激素依赖性
肿瘤,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
他莫昔芬)及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来曲唑、
依西美坦)等药物治疗对其有效。
靶向治疗
针对HER2过度表达乳腺癌的常用靶向药物有
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还有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如恩美曲妥珠单抗等。
上述药物能显著提高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率或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
治愈情况
不同类型的乳腺肿瘤,预后差异悬殊。
50%的
乳腺纤维腺瘤可自然消退;25%不能自然消退者,
肿瘤大小保持不变;25%的乳腺纤维腺瘤切除后仍有复发可能,其癌变率为0.12%~0.30%。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率为6%~8%,一般是良性,可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无法完全自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即使完整切除,也有复发可能,其癌变率为6%~8%。
乳房肉瘤中叶状囊肉瘤5年生存率约为85%,而非叶状囊肉瘤5年生存率约为45%。
乳腺癌患者越早治疗,5年生存率越高。其中
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为98.8%,可手术的乳腺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85%,而浸润癌有远处转移时5年生存率与分子亚型及治疗相关,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25%~30%。
危害性
乳房肿瘤可出现乳头溢液、乳房疼痛、压迫症状等,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及生活。
部分良性随诊的乳腺纤维腺瘤可能在怀孕期间出现迅速增长的情况,唯有定期乳腺彩超检查,待分娩后行手术切除。
乳房恶性肿瘤出现转移时会引起各脏器功能不全,晚期会出现
恶病质,身体极度消瘦,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高脂、油炸的食物。
慎用含大量雌激素的保健品。
卫生管理
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内,应保持乳房局部清洁卫生,此时若有细菌侵入易并发
急性乳腺炎。
运动管理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强度以锻炼后不感到疲惫为宜。
尽量使体重达到正常范围(即体重指数为18.5~23.9kg/m2)。
手术治疗后何时开始活动可以询问医生,术后早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
心理支持
接受健康教育,了解乳腺肿瘤相关知识,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以增强安全感及治愈的信心。
有情绪不稳定、心理压抑等情况时,及时向亲友倾诉,也可以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以免由于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随诊复查
复诊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等情况,具体时间和项目请严格遵医嘱。
乳腺良性肿瘤
需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如乳腺超声等。
乳腺恶性肿瘤
临床体检:最初2年一般每3个月1次,其后3年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
乳腺超声:每6个月1次。
乳腺X线照相:每年1次。
胸片或胸部CT:每年1次。
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以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基线骨显像检查,全身骨显像每年1次,5年后可改为每2年1次或遵医嘱。
血常规、血液生化、乳腺癌标志物的检测每6个月1次,3年后每年1次。
预防
乳房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很难有效预防,但以下措施可降低发病风险。
预防措施
定期专科检查
普通人群在健康体检时,建议由专业医生进行乳房的体格检查。
乳腺自我检查,即自己对双侧乳房进行观察和触摸检查,手法尽量轻柔。着重关注双侧乳房是否对称,局部皮肤有无异常,肿块的大小和活动程度有无变化,乳头溢液的性状和量有无改变。
注意饮食习惯
多吃水果和绿叶蔬菜。
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饮食。
改变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等,强度以锻炼后不感到疲惫为宜。
保持积极的心态,遇到烦心事多向亲友倾诉,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避免滥用激素类保健品。
定期筛查
我国指南中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影像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但从18岁开始就应该进行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乳腺自我检查。
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请参考阅读词条「乳腺癌」的日常部分。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