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乳腺结构紊乱
多表现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乳房胀痛、刺痛及乳腺肿块
病因不明,发病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大部分无须治疗,有疼痛等症状时可进行药物治疗,不能排除恶变者可能须手术切除
乳腺增生症是什么?
定义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乳腺结构紊乱,本质既不是炎症,也不是
肿瘤。
分类
乳腺增生症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多样,病理分型繁多,国内外并无统一的分类。我国《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将乳腺增生症分为
乳腺腺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症)。
乳腺腺病
乳腺腺泡和小导管明显地局灶性增生,并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小叶结构基本失去正常形态。
乳腺囊性增生病(症)
导管上皮增生,管腔扩大,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囊肿内容物多为淡黄色、无色或乳白色浆液。
发病情况
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
乳腺增生症吃什么中药好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需要辨证论治,不一样的证型采用不同的中药。
如肝郁气滞证可以采用
乳癖散结胶囊,冲任失调证可以采用丹鹿胶囊,血瘀证可以采用红花
逍遥片,肝火上炎证可以采用
夏枯草口服液,痰凝证可以采用
小金胶囊。
流产会让乳腺增生症加重吗?
流产不会让乳腺增生症加重,但怀孕有可能导致乳腺增生症加重。
乳腺增生症主要是因为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任何导致性激素(雌、孕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乳腺增生症加重,如避孕药等。而流产不会导致性激素及其受体改变,故不会让乳腺增生症加重。
但怀孕,雌、孕激素含量会发生改变,有可能导致乳腺增生症加重。
哺乳期乳腺炎以后会发展成乳腺增生症吗?
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增生症无关。
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哺乳期未能及时排空乳房,乳汁不畅通,堵塞乳管,引发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腺红肿、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等。
乳腺增生是因为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雌、孕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会导致乳腺增生症加重。
哺乳期乳腺炎、乳腺增生症是两个疾病,没有必然联系。
致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乳腺性激素受体质和量异常,使乳腺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催乳素(PRL)升高,影响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功能,同时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高危因素
任何导致性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均可增加本病的患病风险。
月经周期紊乱。
流产次数多。
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脂肪摄入过多。
痛经。
初产年龄大。
怀孕次数多。
主要症状
乳腺疼痛
常为本病的首发症状。
早期的疼痛可为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如月经前明显、月经后减轻或消失。
乳腺肿块
肿块常为双侧多发,也可单发,可推移。
肿块可同时出现,也可相继出现,常在月经前增大或变硬、月经后缩小或变软。
肿块一般较小,形状不一。
可伴有轻微压痛。
乳头溢液
伴乳头溢液的人群占所有患者的3.6%~20%。
溢液常为淡黄色、无色或乳白色浆液,较少出现血性溢液。
其他症状
多伴有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月经紊乱。
并发症
乳腺癌:部分类型的乳腺增生症有可能发展为乳腺癌,出现不易被推动的乳腺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局部凹陷、橘皮样改变、溃烂等表现。
乳腺癌癌前病变:如不典型导管增生、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与乳腺增生症的症状类似。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63
乳腺增生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普通外科
如出现乳腺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常规体检(包括自检)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用力按压或按摩肿块部位,以免造成局部损伤。
可记录乳房疼痛性质、周期,乳头溢液性质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时建议穿着易穿脱的衣物,以便医生进行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出现乳房肿块有多久了?大小有变化吗?
乳房是否有疼痛、肿胀等症状?与月经周期相关吗?
是否出现乳头内陷及溢液?溢出的液体什么样?
月经周期正常吗?有痛经吗?
病史清单
是否有月经周期紊乱的情况?
生育过几个孩子?初次生产是什么时候?
流产过吗?流产几次?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超声检查
钼靶检查
乳腺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
病理学检查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63
乳腺增生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月经周期紊乱、流产次数多、饮食结构不合理、痛经、初产年龄大、怀孕次数多等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症状
乳房周期性疼痛,多发生于月经前期。
乳房肿块伴有轻微压痛。
部分患者有乳头溢液。
体征
可触及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韧,有时有触痛。
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与皮肤及深层组织无粘连,可推移。
少数患者挤压时可有少量乳头溢液,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
对腺体丰富且年龄<40岁的患者,首选超声检查。
超声对致密腺体中的结节、囊、实性肿物的分辨率优于
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X线检查)
对微钙化的检查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常常作为排除早期癌和微小癌的一种手段。
一般在超声检查有问题的情况下,由医生判断是否进行钼靶检查。
处于备孕、孕期、哺乳期的女性,应提前告知医生。
乳管镜、乳管造影检查
适用于有乳头溢液的患者。
乳管镜或乳管造影常结合细胞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乳腺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乳腺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作用是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辅助及鉴别诊断该疾病。
病理检查
是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金标准。
适用于临床上经超声检查和/或钼靶检查怀疑为恶性病变者。
检查包括针吸细胞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及开放手术活检。
还可同时进行细针穿刺抽吸等治疗。
鉴别诊断
乳痛症
相似点:乳房周期性疼痛,多发生于月经前期。
不同点:乳痛症没有
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有腺体回声增强,但无肿块及结节。
乳腺纤维腺瘤
相似点:发病年龄相似,且都可有乳腺肿块。
不同点:
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单侧,多为单发,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无明显影响,无疼痛和其他明显症状,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乳腺癌
相似点:都可出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症状。
不同点:乳腺癌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疾病进展迅速,乳腺肿块常为单个且无疼痛,乳头溢液常呈血性、黄色或黄绿色,乳房皮肤有局部凹陷、橘皮样改变、破溃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可鉴别。
特别提示
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适宜的影像学检查和对可疑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乳腺增生症绝大部分无须治疗,疼痛明显者可药物干预,不能排除恶变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一般治疗
定期观察
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及到医院复诊。
个体化干预
伴随轻至中度疼痛者,以心理疏导及改变生活习惯为主
心理疏导:如了解疼痛发生的原因,消除的顾虑,保持心情舒畅。
改变生活习惯:如选用松紧合适的乳罩托起乳房、减少饮食中脂肪的摄入。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不能根治本病,只能缓解疼痛症状。
适应证
适用于有持续存在的严重疼痛的患者,尤其是绝经前期患者。
常用药物
甲睾酮:月经来潮前服用。
溴隐亭:月经前2周开始用药。
他莫昔芬:月经结束后应用,优点是药物不良反用较小。
特别提示:上述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避免自行应用或更改剂量。
手术治疗
本病本身并无手术治疗指征,手术仅用于治疗癌前病变或切除可疑病变。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疼痛等症状,包括中药疏肝理气、调和冲任、软坚散结等方法。
治愈情况
本病为良性疾病,多在数月或1~2年自行缓解。
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但很难根治,常复发。
少数可恶变为乳腺癌。
病情监测
乳腺增生症患者需要每月进行1次乳房自我检查,主要关注以下几项:
乳房有无肿块。
乳头有无异常液体流出。
乳房皮肤有无异常改变,如皮肤上有酒窝样凹陷、橘皮样改变。
腋下有无肿块。
如果有异常变化,建议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乳腺增生症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恶变等情况。
复查时可能需要做乳腺超声、钼靶等影像学检查。
危害性
常常迁延不愈,且反复发作,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可发生恶变,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增生症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性不同,
乳腺囊性增生病癌变率1%~5%。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无特定饮食禁忌,可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
注意均衡营养。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生活管理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避免和减少可引起紧张的精神心理因素。
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或每年进行1次乳腺体检。
选用合适松紧度的乳罩,睡眠时予以放松。
预防
乳腺增生症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发现有无恶变等。
学习和掌握乳房自我检查方法,养成每月1次的乳房自查习惯。
自查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月经过后或两次月经中间,此时乳房比较松软,无胀痛,容易发现异常。
已绝经的女性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乳房自查。
自查中如发现异常或与以往不同体征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