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多表现为乳腺外周组织的疼痛性肿块,可伴有脓肿或窦道、溃疡
多见于产后5年内、非哺乳期的育龄期女性
无传染性
定义
肉芽肿性小叶性
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通常为单侧发病,但也有双侧乳腺受累的,或是单侧病变进展为双侧病变。
该病进展较快,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个阶段:自限期、充血肿胀期、脓肿形成期和复杂难治期。
发病情况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相对少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8%,亚裔、西班牙裔及地中海国家女性更易患此病。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并不会增加未来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该病多见于年轻的经产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33~36岁不等。也可见于未经产女性和男性。
有研究显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近年呈明显增多态势。
致病原因
有研究报道,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
高催乳素血症、棒状杆菌感染及口服避孕药等相关。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乳腺导管上皮损伤,致导管内分泌物外渗,从而诱导乳腺间质结缔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诱发因素
长期吸烟。
哺乳障碍或乳汁淤积。产后1~5年的女性,乳房内有残留的乳汁,易形成细菌的培养基。
乳房钝性外伤。
长期口服避孕药或精神类药物。
主要症状
在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一,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短期内出现的乳房肿块和脓肿,进展迅速,多为外周起病,出现局部红、肿、热、痛。
自限期:又称单纯肿块期,一个或多个自限性乳房肿块,通常小于5cm,伴轻度疼痛和压痛。皮肤可以是正常的,腋窝淋巴结肿大不常见。体格检查或超声检查未发现乳房脓肿。上述症状可能会消失,或在数月至数年内保持无进展。
充血肿胀期:乳房局部肿块进展为充血肿胀,范围≥5cm,肿块边界不清,质硬韧,伴疼痛,无明显波动感,临床检查无明显脓肿。皮肤充血肿胀。
脓肿形成期:由单纯肿块期或充血肿胀期进展而来。局部已形成脓肿,可通过查体或超声检查发现。病灶通常较大,常累及两个以上象限,表现为局部波动感,按压疼痛明显,通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尚未形成复杂的窦道和
瘘管。
复杂难治期:脓肿破溃形成窦道、瘘管或皮肤溃疡。可表现为脓肿、窦道、瘘管和持续性伤口感染(皮肤溃疡和浓稠或稀薄的脓液)多种形式并存。病变广泛分布,交错复杂,通常累及超过三个象限。
若诊断错误或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肉芽肿性小叶性
乳腺炎反复发作,以致乳房溃烂,外形损毁。
其他症状
若诊断错误或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反复发作,以致乳房溃烂,外形损毁。
就医科室
乳腺外科/甲乳外科/普通外科
出现乳房肿块、疼痛等,请及时到乳腺外科/甲乳外科/普通外科就诊,进一步检查后明确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乳房的视诊和触诊是必不可少的。女性朋友可能会对乳房检查心有芥蒂,请放心,并穿着易穿脱的衣物。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乳房肿块什么时候出现的?多大,是否疼痛?
乳房皮肤颜色是否有变化,是否出现皮肤红肿、脓肿?
是否出现乳头溢液、乳管瘘、
瘢痕、乳房萎缩或橘皮外观?
是否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病史清单
是否有生育史和哺乳史?距今多久?
当前是否正为哺乳期?
乳房是否发生过外伤?
是否吸烟?吸烟史多久?
既往诊治经过。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泌乳素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乳腺X片、磁共振成像(MRI)等。
病理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取材做病理的结果。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是否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如避孕药。
是否服用精神类药物?
是否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
诊断依据
病史
月经史、婚育史、哺乳史等,既往乳房疾病史。
家族乳腺癌或其他肿瘤病史。
吸烟史。
精神类药物等用药史。
临床表现
该病临床表现复杂。
疾病初期常以疼痛的
乳腺肿块多见,组织炎症不明显,随后肿块出现充血肿胀,病变多开始于乳房外周,可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又形成
瘘管、窦道、皮肤溃疡等。
如治疗不及时易造成乳房挛缩、乳头回缩,皮肤瘢痕等。
影像学检查
乳腺B超
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可用于观察乳房炎症、脓肿、瘘管及窦道。此外,还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活检。并用于治疗过程中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观察疾病转归。
因肉芽肿性小叶性
乳腺炎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在早期阶段。因此,可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弹性成像、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技术,提高诊断率。
乳腺X片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呈明显良性病变特征的患者可不行乳腺X片检查,但对于40岁以上患者、且不排除乳腺癌时,可慎重选用。
由于乳腺X片检查需挤压乳腺组织,有加重乳管破损、从而导致疾病向周围扩散的风险,故在常规检查中不推荐进行。
磁共振检查(MRI)
乳腺MRI对病灶范围评估的准确性远高于B超或B超联合乳腺X片。
MRI还可有效监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影像学表现及病情缓解情况,尤其是针对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早期可没有明显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白细胞的升高。
C-反应蛋白可有升高,脓肿期尤为明显。
部分患者可有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升高。
此外,对于穿刺组织及脓液可进行细菌培养,从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病理学检查
确诊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首选空芯针穿刺活检,建议病灶内多点穿刺活检。不建议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对于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当进行多点多次穿刺活检。
病理特征性表现为: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形成,伴有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及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可见多发微脓肿和脂肪坏死。
其他
必要时可行微生物二代测序检查,指导抗生素使用。
此外,还可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查,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乳腺癌
相似点:两者均可表现为乳房肿块,边界不清,质硬韧,可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不同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近期有妊娠生育史者,伴有乳汁淤积或异常泌乳相关因素,肿块常伴明显疼痛等。病理活检可鉴别。
乳腺结核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乳房慢性迁延性脓肿、窦道。
不同点:
乳腺结核多伴有全身结核病史,局部脓肿、窦道可见干酪样坏死及稀薄脓液,可伴有潮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结核抗体等专项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本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强调多学科协作,包括乳腺外科、病理科、影像科、风湿免疫科等。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所处的疾病分期,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目的:控制炎症进展,避免疾病复发。
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肉芽肿性小叶性
乳腺炎具有自限性,特别是早期单纯肿块期,可选择观察。
辅以中医的活血化瘀贴敷疗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具有缩小病灶并且缩短整体治疗时间的作用,特别是较大病灶可在手术前应用激素治疗。急性脓肿期慎用。
不能耐受口服激素的患者,可酌情病灶内注射
曲安奈德。
免疫抑制剂
用于糖皮质激素耐药以及无法耐受长期激素治疗的患者。具有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激素用量和并发症、缓解炎症进程、降低复发率的效果。
抗生素治疗
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
如处于脓肿期,可配合穿刺引流治疗。根据活检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生素。对于棒状杆菌,可选择
多西环素治疗。经验性应用可选择喹诺酮类抗生素,如
左氧氟沙星等。
通常抗生素可使用5~7天,必要时可延长至10~14天。
三联抗分枝杆菌治疗
对于既往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并伴有棒状杆菌感染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可尝试三联抗分枝杆菌治疗。常用方案为
利福平、
异烟肼、乙胺丁醇联合治疗。
需要注意监测药物性肝损害、听力视力下降、
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对病灶局限、窦道、无脓肿的复杂病变有效。手术方式包括脓肿切开引流、肿块切除术、乳房重建等。
需要强调的是,手术方式及时机选择,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疾病分期、病灶范围来决定。
对于有强烈手术意愿的患者,建议待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起效,病灶范围明显缩小(至少<1个象限)后,再行手术治疗。
抗高泌乳素血症治疗
对于
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应由乳腺科医师和精神科医师共同评估,选择其他药物替代治疗。
其他治疗
此外,金黄散外敷、中药治疗等也有一定疗效。
治愈情况
肉芽肿性小叶性
乳腺炎自然病程相对较长。有研究报道,早期单纯肿块期选择观察,可能需要5~20个月才能完全恢复。手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也较慢。
有研究报道,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复发率为15.4%~24.8%。
具有以下因素患者复发风险较高:
停止药物治疗时仍有可触及的肿块;
棒状杆菌感染;
病变累及乳房皮肤;
治疗后高催乳素水平。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清淡饮食,少吃高脂食物,多吃富含
纤维素的食物,比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
生活管理:养成健康的作息,长期熬夜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不要自行使用含性激素类的药物。
心理支持:调节情绪,尽量避免抑郁、焦虑、生闷气等不良情绪,学会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
随诊复查
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需要定期随访复查,具体复查时间遵医嘱。
通常,手术后1年内每间隔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年随访1次。
随访内容应包括患者自觉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预防
长期应用避孕药及精神类药物者咨询专科意见后停药或换药。
减少诱发因素,避免乳房外伤等。
科学饮食,规律作息,劳逸结合,情绪舒畅。
定期体检,关注乳房健康。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