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钙素是成骨细胞分泌的活性多肽,其水平可用于评估骨形成情况
仅包含骨钙素一项指标
指标异常见于畸形性骨炎、骨折、恶性肿瘤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疾病
异常时建议就诊内分泌科、骨科、肿瘤科等科室
定义
骨钙素是在1,25-(OH)2D3刺激下由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活性多肽,与羟基磷灰石结合,约50%沉积于骨基质,其余50%进入血循环。
骨钙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抑制异常的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成,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
测定血清中骨钙素水平可反映骨形成的活跃程度。
检查目的
辅助诊断疾病
通过检查骨钙素,可辅助诊断骨转化增加相关的疾病,如
佩吉特病、骨转移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肾性骨营养不良等疾病。
监测骨发育、骨代谢
儿童时期骨钙素最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高转换率的骨质疏松患者,
绝经后骨质疏松,经雌激素治疗2~8周后骨钙素可下降50%以上。
监测疗效
监测血中骨钙素的浓度,不仅可以直接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和骨形成情况,而且对观察药物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可了解成骨细胞的状态,是骨更新的敏感指标。
适用人群
有意外骨折病史者。
骨密度降低者。
怀疑有代谢性骨病者。
骨质疏松、骨代谢异常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
检查风险
骨钙素检查一般对身体没有影响。
采血时会有轻微痛感,采集后如果不正确按压,可能会出血、皮肤淤青等。
参考价格
骨钙素检查一般在60~80元(以北京市医疗服务价格为参照)。详细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
采集方法
骨钙素一般使用静脉血。将针头插入肘部弯曲处的手臂静脉,抽取血液样本。
注意事项
检查前
采集时间
骨钙素检查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一般推荐上午。但如果与其他指标同时检查,需要咨询医生,在要求的时间进行检查。
是否空腹
无需空腹。
着装注意
为方便检测,应穿着容易露出手肘部位的衣服。
饮食及运动建议
检查前一天建议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
复查建议
如需反复检查,则建议检查时间、状态相对固定。
其他
采血前12小时不要服用复合维生素及含有生物素(维生素B7)的膳食补充剂。
女性无需避开月经期。
检查期间
若晕针,最好有家人陪护,并应提前告知抽血的医护人员。如出现头晕、眼花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怀疑有低血糖者,可饮少量糖水。
如果静脉采血前曾经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需要告知采集人员,避开输液侧,在另一侧采集。
检查后
采血后,需要使用无菌棉球局部按压针孔处几分钟,直到不出血为止。注意不要揉。
采血后保持针孔处的干燥清洁,避免沾水。
骨钙素检查一般对机体没有影响,采血后正常生活运动。
报告获取时间
一般情况下门诊半天内可以拿到结果。具体报告等待时间以采集时告知或提示为准。
参考范围
检查报告单中,数据在【参考范围】内,通常说明结果正常。
不同仪器不同测定方法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指标名称 | 简称 | 参考范围 |
---|
骨钙素 | OC | 成年男性:14.0~70 μg/L\n绝经前妇女:11.0~43 μg/L\n绝经后妇女:15.0~46 μg/L |
异常解读
结果高于【参考范围】上限或低于【参考范围】下限,常用“↑”或“↓”标识,提示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由于骨钙素受1,25-二羟基维生素D的调节,对于使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治疗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可能无法反映骨形成情况。
使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和检查的患者,骨钙素结果可能会受到干扰。需要由医生综合判断。
骨钙素
骨钙素是反映骨形成的敏感指标。
就医建议
由于骨折或骨转移癌导致骨钙素升高,需要就诊骨科、肿瘤科,采用手术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骨密度改变者,需要积极就诊骨科,根据骨密度及临床病史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钙素不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在服用抗再吸收药物(双膦酸盐或激素替代疗法)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骨钙素。一般治疗3至6个月后(即开始治疗前)骨钙素水平从基线水平下降20%或更少。
对于可治愈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需要就诊内分泌科,遵医嘱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骨钙素,一般在完全治愈后3~6个月内骨钙素水平恢复至参考范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