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是指阴囊鞘膜腔内液体增多形成的囊肿
一般无自觉症状,积液量大时可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囊性肿块,伴有阴囊下坠等
与鞘状突未闭合、固有鞘膜分泌过多或吸收减少等有关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鞘膜积液是什么?
定义
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增多而形成的囊肿。
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从腹膜后下降入阴囊,在此过程中,附着在睾丸的腹膜一起下降,形成鞘状突。
鞘状突在出生前后大部分闭合,睾丸周围的形成鞘膜腔。
分型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鞘膜积液
多继发于急性睾丸炎、
附睾炎、精索炎、
腮腺炎、精索静脉手术、
腹股沟疝修补术、阴囊手术、局部创伤等。
慢性鞘膜积液
大多原因不明,为原发性。
也可能继发于慢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
血吸虫病、血丝虫病、结核病、梅毒、
睾丸肿瘤等。
根据病因分类
原发性鞘膜积液
病因不明,发展缓慢,可能与慢性炎症、创伤等有关。
继发性鞘膜积液
由明确原因导致的鞘膜积液称继发性鞘膜积液,常见原因如下。
腮腺炎。
精索静脉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阴囊手术等手术。
结核病。
梅毒。
睾丸肿瘤。
局部创伤等。
根据鞘膜积液部位分类
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是鞘膜积液最常见的类型。
鞘状突正常闭合,与鞘膜液体分泌过多或吸收减少等有关。
精索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也称精索囊肿。
腹股沟内环到紧邻睾丸上方应当闭合的鞘状突两端闭合,中间精索鞘膜腔未闭合。
积液位于阴囊上方和/或腹股沟内,不与腹腔或睾丸相通。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又称婴儿型鞘膜积液。
出生前鞘状突在腹股沟内环处闭合,精索处未闭合,并与睾丸鞘膜腔连通。
交通性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又称先天性鞘膜积液。
鞘状突完全没有闭合,鞘膜腔积液可经小管与腹腔连通。
混合型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存在,两者互不相通。
发病情况
鞘膜积液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男性,以小儿多见。
鞘膜积液手术会影响生育吗?
一般不会。
鞘膜积液手术有鞘膜翻转术、鞘膜切除术、鞘膜开窗术、膜折叠术(Lord手术)、鞘状突高位切断及结扎术等。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会避开精索血管和输精管,不会损伤到输精管,也就不会影响精子的功能,所以一般不会影响生育。
为什么有的鞘膜积液囊肿会时大时小?
这类鞘膜积液属于交通性鞘膜积液。
因为鞘状突未完全闭合,鞘膜囊的积液可经一小管与腹腔相通,当体位变化或活动时,液体可能回流入腹腔,体积变小;若液体进入鞘膜囊腔,体积变大。
有时还可有肠管或大网膜进入鞘膜囊,导致先天性
腹股沟疝。
如何初步判断是鞘膜积液还是疝?
通过包块是否会消失来判断。
鞘膜积液时,在睾丸周围的鞘膜腔内积存的液体比较多,过多的液体包裹着睾丸,囊性肿物可能会越来越大,但不会变小。
疝是腹腔内容物,比如小肠、大网膜,通过腹股沟进入阴囊内,体位变化或活动时,包块可以变化,可能消失。
致病原因
鞘膜积液的直接病因是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增多。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鞘状突在出生前后部分闭合,睾丸周围的形成鞘膜腔,鞘膜腔内有少量液体,由鞘膜分泌和吸收,液体量相对稳定。
如果鞘状突没有闭合或闭合不全,或者鞘膜分泌过多或吸收过少,都有可能导致液体增多,最终形成鞘膜积液。
主要症状
囊性肿块
鞘膜积液的囊性肿块多出现在一侧,位于阴囊或腹股沟等位置,呈慢性、无痛性增大。
睾丸鞘膜积液
一般表现为阴囊囊性肿块,积液量缓慢增多,阴囊可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可增至篮球大小。
如果由
睾丸炎、
附睾炎等引起,发病较急,积液量相对较小,可伴有局部胀痛、发热等症状。
精索鞘膜积液
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上方肿块,多不伴有其他不适。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
约1/4为双侧囊肿,表现为阴囊增大,可呈梨形。
交通性鞘膜积液
可表现为阴囊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站立时鞘膜积液增多;平卧挤压阴囊则积液减少或消失。
混合型鞘膜积液
可同时出现睾丸鞘膜积液和
精索鞘膜积液的表现,如阴囊和沿精索走行的肿块,缓慢进展增大。
阴囊不适
积液量多时,可出现阴囊不适,如下坠、胀痛、牵拉感等。
其他症状
如果是继发性鞘膜积液,还可出现原发疾病症状。
并发症
腹股沟斜疝
交通性鞘膜积液者,腹腔和睾丸鞘膜腔相通,腹腔内肠管、大网膜等可进入,形成
腹股沟斜疝,可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用手回纳的肿物。
腹股沟斜疝有嵌顿的风险,发生嵌顿时可表现为突发疼痛,局部可逐渐出现发红、肿胀等不适。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当出现阴囊或腹股沟部位包块,阴囊有下坠、胀痛、牵拉感时,建议及时就医。
男科
如果有性生活障碍,也可以去男科就诊。
儿科
如果是儿童出现上述症状,可前往儿科或儿童医院。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就诊时需要进行阴囊检查,请选择穿脱方便的衣物。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阴囊或腹股沟部位包块,包块能否活动?
是否有
阴囊下坠、胀痛、牵拉感,多长时间了?能否自行缓解?
是否有性生活障碍?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过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
影像学检查:睾丸超声。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有急慢性睾丸炎、
附睾炎、精索炎、
腮腺炎、
血吸虫病、血丝虫病,结核病,梅毒、
睾丸肿瘤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阴囊内或腹股沟区有肿块,逐渐增大,一般不伴有疼痛,可伴有局部下坠、胀痛、牵拉感等不适。
肿物大小可随身体位置改变而发生变化。
体征
体格检查可触摸到阴囊内大小不等的肿物,呈梨形或球形,无按压疼痛,不能清晰地摸到患侧的睾丸和附睾。
精索鞘膜积液的肿块位于睾丸上方的阴囊或腹股沟部,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牵拉精索时可随之移动,肿块下可摸到睾丸和附睾。
交通性鞘膜积液在站立位时可发现肿物增大,卧位时肿物可变小或消失,这一发现可作为诊断依据。
透光试验:在暗室内用光源贴着肿物一侧照射,如果肿物内是清亮液体,可看到透亮的表现,为透光试验阳性,多数鞘膜积液为阳性结果;如果看不到光亮,则为阴性结果,可能与肿物是实性的,或内有血性、乳糜液体,或肠管、大网膜等有关,不能完全排除鞘膜积液。
影像学检查
彩超
彩超是一种方便、快捷、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排除
肿瘤、
腹股沟疝等情况并帮助确诊。
鞘膜积液在彩超下可表现为无回声的液性暗区。
CT、磁共振成像(MRI)
如果怀疑肿瘤继发鞘膜积液,可能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帮助排除或确定肿瘤。
穿刺检查
如果透光试验为阴性,怀疑有血丝虫病、血肿等情况,可能会进行穿刺检查。
穿刺检查是有创检查,有导致出血、感染等的风险,因此医生会谨慎评估是否进行,一般较少采用。
鉴别诊断
睾丸肿瘤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阴囊肿物。
不同点:睾丸肿瘤为实性肿块,透光试验为阴性;质地较为坚硬,病侧睾丸有沉重感;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帮助鉴别。
腹股沟疝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腹股沟肿物。
不同点:腹股沟疝侧的阴囊有时可发现肠型,闻及
肠鸣音,平卧位时阴囊内容物可回纳入腹腔,咳嗽时内环有冲击感,透光试验为阴性。
精液囊肿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阴囊肿物,透光试验可为阳性。
不同点:精液囊肿常在附睾头的位置,体积较小,较大者可感觉阴囊坠痛,体格检查可触摸到睾丸。
睾丸梅毒
相似点:均可出现阴囊肿大。
不同点:睾丸梅毒者常有不洁性生活史,触诊可发现睾丸肿大,有硬结,梅毒血清学检查可为阳性。
可根据鞘膜积液患病者年龄、有无症状等,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非手术治疗
观察、期待治疗
对于患鞘膜积液的成年人,如果病情发展缓慢,积液量少,甚至长期不增长,且没有明显症状,可以按照医生要求观察,暂时不行手术治疗。
1岁以内小儿,鞘膜积液常可自行吸收,也不会优先选择手术治疗。
穿刺抽液治疗
小儿
睾丸鞘膜积液明显、自行吸收缓慢、可能影响睾丸发育者,以及有明显阴囊胀痛者,可以进行穿刺抽液治疗。
穿刺抽液治疗能减轻症状,但无法彻底治疗鞘膜积液。
其他
阴囊胀痛等不适可以使用阴囊托等抬高阴囊,减轻症状。
如果有
睾丸炎、
附睾炎、局部外伤、血丝虫病等原发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2岁以下婴儿鞘膜积液,伴有先天性
腹股沟疝,或有可能发生睾丸病变,应早期手术。
2岁以上有
交通性鞘膜积液或较大的睾丸鞘膜积液,并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也可进行手术。
手术方式
鞘膜翻转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切除大部分鞘膜,留小部分足够翻转,再缝合,可与鞘膜切除术联合进行,术后并发症较少。
鞘膜切除术:切除全部壁层鞘膜,不用再翻转,适合鞘膜明显增厚者。
鞘膜开窗术:切开鞘膜形成“窗口”,手术简单且创伤较小,但如果鞘膜切除过少,容易复发。
鞘膜折叠术(Lord手术):适合鞘膜较薄者。
鞘状突高位切断及结扎术:适合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可同时行鞘膜翻转术、鞘膜切除术等。
术后并发症
术后可能有睾丸水肿、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大多可自行消失。
术后护理
如果手术后身体情况稳定,可早期下床活动;伤口愈合后可恢复运动。
保持伤口清洁,愈合前不要用手触摸或用水清洗,定期消毒、换药。
选择宽松的内裤,排便后注意保持阴囊干燥,防止尿液等刺激皮肤。
伤口愈合前尽量避免性生活。
选择富含
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治愈情况
1岁以下婴幼儿的鞘膜积液常可自行吸收,可按照医生要求观察和接受后续治疗。
鞘膜积液经过治疗多可痊愈。
危害性
如果小儿的鞘膜积液不吸收,可能会影响睾丸正常发育。
日常管理
手术恢复后可恢复正常活动、工作等。
未进行手术治疗者不必有心理负担,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即可。
小儿有鞘膜积液者,需要监护人注意观察囊肿有无增大、小儿有无异常哭闹等情况,按时复诊。
预防
注意安全,防止下腹、会阴部创伤,受外伤后应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