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患者在急性创伤恢复之后,仍有许多自觉症状长期不能消除,但临床上又没有确切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甚至通过CT、MRI等检查亦无异常发现。这类患者往往是轻度或中度
闭合性颅脑损伤,伤后一般情况恢复较好,但头昏、头痛及某些程度不一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却经久不愈。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至伤后3个月以上仍无好转时,即称之为
脑外伤后综合征。
以往虽曾有脑震荡后遗症或脑外伤后神经官能症之称,但对其发病原因究竟属器质性是是功能性,至今仍无定论。不过从目前的观点看,可能是在轻微脑器质性损害的前提下,再加上患者心身因素与社会因素而促成。在暴力打击头部之后,无论轻重都将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轻者仅有暂时的生物化学及脑血灌注方面的变化。例如,头伤后颅内循环减缓可持续数月之久,重者不仅造成
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脑缺血、缺氧,也可引起
蛛网膜下腔出血、轴突断裂及某些细微的损伤。其中,显著的病变在后期检查时易于发现,但也有一些难以查出的轻微病变。例如,头皮的外伤性神经瘤、颅内外小血管沟通、脑膜-脑软膜粘连、蛛网膜绒毛封闭、轴突断裂、脑白质或脑干内的微小出血、软化以及颅颈关节韧带或肌肉的损伤波及颈神经根等,都可引起各种症状。必须指出,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生与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并无相应的关系。相反,脑损伤轻不伴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的比重型脑外伤有神经功能缺损者为多。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头痛、头昏和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三方面:
1.头痛
头痛最多,患者常有头部胀痛、割裂或跳痛,发作时间不定,以下午为多,部位常在额颞部或枕后部,有时累及整个头部。头顶压迫感或呈环形紧箍感,因而终日昏沉,焦躁不安。位于枕后的头痛经常伴有项部肌肉紧张及疼痛,多与颅
颈部损伤有关,头痛的发作可因失眠、疲劳、心绪欠佳、工作不顺利或外界的喧嚣而加剧。
2.头昏
头昏亦较为常见,患者往往陈诉为头昏目眩,其实多非真正的眩晕,而是主观感到头部昏浊,思维不够清晰,或是一种混乱迷糊的感觉,有时自认为身体不能保持平衡,常因转动头部或改变体位而加重,但神经检查并无明确的前庭功能障碍或
共济失调,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和安慰鼓励之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但不久又复出现。
3.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除了头昏、头痛之外,患者还常有情绪不稳定、容易疲倦、失眠、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甚至喜怒无常、易激动等表现;间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时,患者尚可出现耳鸣、心悸、血压波动、多汗、性功能下降或月经紊乱等症状。
1.脑电图检查
可能出现广泛性节律异常,阵发性慢波减少,对声、光等刺激的反应减弱等。有部分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可出现局灶性慢波、快波或发作波等异常波,尚有失同步化现象。
2.神经系统检查
大多无肯定的客观体征,但仔细检查,有时可以发现一些零散的、轻微的体征,常见的有前庭功能的轻度异常,腱反射的普遍亢进或不对称,眼睑、四肢或头部有轻微节律性
震颤,瞳孔光反应迟钝或不等大,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出现掌颌反射阳性,视力减退,不恒定的锥体束征等。
3.脑脊液检查
大多属正常范围,但也有少数患者可压力稍高或稍低,蛋白质定量也可稍增高,但糖和氯化物在正常范围内。
4.CT或MRI检查
CT或MRI检查多无异常,也可显示脑室、脑池扩大,脑实质内出现低密度或异常信号。
5.脑血管造影
治疗方面采用综合疗法,包括各种治疗措施,如气功、太极拳、平衡体操、针灸、静脉
普鲁卡因注射、静脉镁盐疗法、理疗、内服各种镇静镇痛剂等,并配合对患者作浅近的病情介绍,调整患者的起居作息时间,开展个人及集体文娱生活,使患者消除悲观失望的情绪,改变精神面貌。总的来说,本症尚缺乏特效疗法,但多数经治疗后能康复。急性
颅脑损伤病例在早期应卧床静养。
1.头痛治疗
头痛症状可用对症治疗投给适量的镇痛药,但不宜用麻醉剂或吗啡类药品,以免成瘾。
2.自主治疗
为了使患者恢复身心的健康,还应积极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生活规律化、纠正不良习惯和嗜好;尽早恢复力所能及的工作、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工作顺利、家庭和睦,更有益于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全康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