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退热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
大青叶、蒲公英、
紫花地丁、
甘草。
适应证
用于外感热病、热毒壅盛证,症见发热头痛、口干口渴、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亦用于疮疖肿痛。
药物联用
目前消炎退热颗粒的药物联用尚无权威资料,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消炎退热颗粒能退烧吗?
消炎退热颗粒对外感热病、热毒壅盛证引起的发烧具有一定的退烧作用,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烧一般没有作用。
消炎退热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外感热病、热毒壅盛证,对于中医辨证属于这种证型的患者,使用该药物可起到退烧作用,还可缓解患者头痛、口干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除上述原因外,导致发烧的原因还有很多,对于白血病、
淋巴瘤、风湿热等原因引起的发烧,该药物一般是无法起到退烧作用的。
发烧患者最好是去医院检查,明确原因后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不可私自服用药物治疗。
消炎退热颗粒是退烧还是消炎?
消炎退热颗粒有一定的退烧作用,但只适合外感热病、热毒壅盛证引起的发烧,其是否有消炎作用尚不明确。
消炎退热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外感热病、热毒壅盛证,可缓解这类患者发热头痛、口干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因此具有一定的退烧作用。
该药物是否具有消炎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如需使用,应先咨询医生,并在其指导下应用。
禁用情况
对本品中任一成分过敏的人,禁止服用。
慎用情况
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怕冷)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高血压、心脏病、
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哺乳期女性:尚不明确,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服药时必须有成人监管,以免出现吞咽意外。
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配伍禁忌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本品所含成分
甘草与
甘遂、
芫花、大戟、
海藻存在配伍禁忌,因此本品不宜与甘遂、芫花、大戟、海藻及其制剂联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剂型规格
颗粒剂:每袋装3克(无蔗糖);每袋装10克(相当于总药材10克)。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开水冲服。
用量
一次1袋;一日4次。
药物漏用
如果想起忘记服药的时候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超过标准用药时间间隔的一半,就可以补服;如果想起忘记服药的时候,已经距离下次服药时间不足标准用药时间间隔的一半,就不要再补服了,下次按时、按量服药即可。绝对不可以一次服用双倍药量。
无需补服:本应在当天7时、11时、15时、19时分别服用药物,患者11时忘记服用,13时后想起忘记服用药物,则无需补服,于15时、19时正常服用药物即可。
需要补服:本应在当天7时、11时、15时、19时分别服用药物,患者11时忘记服用,13时前想起忘记服用药物,则可立即补服,并于15时、19时正常服用药物即可。
药物过量
目前尚无关于消炎退热颗粒过量使用的研究资料,请遵医嘱服用。如果不慎服用过量,身体出现不适,还需及时就医。
药物停用
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如果用药后感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良反应
目前消炎退热颗粒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如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药物贮存
密封。
放于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其他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