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各种疾病导致髋关节毁损病变的重要手段,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美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已经成为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术后患肢等长收缩练习、持续被动活动练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转移练习、步行练习和上下楼梯练习等方法,达到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恢复步行能力的目的。
1.单项功能评定:肿胀、疼痛、肢体长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平衡功能、步态等。
2.人工髋关节术后位置评价。
3.髋关节功能评分。
1.预防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
压疮、
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2.改善和恢复髋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重建关节的稳定性,防止
关节脱位,减轻髋部疼痛。
3.恢复患者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康复治疗程序:
1.术后体位
平卧,患髋外展20°~30°,踝关节中立位,防止
髋关节脱位,被动活动膝、踝关节,并开始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练习。
2.术后1天
主动活动健侧关节并进行患侧踝关节和足趾的主动背伸和跖屈练习,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等张收缩锻炼,按摩髌骨周围、膝关节及小腿后部,同时进行深呼吸、引体向上运动,防止肺部并发症。
3.术后2天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髋关节轻度屈伸练习,髋关节屈曲应<60°,以防活动过度致假体脱出,时间限定在30分钟之内。
4.术后第3~7天
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并保持10~15秒,重复10~20次,膝下垫枕以膝部为支点,小腿抬离床面做伸膝动作,保持10秒,重复10~20次,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从0~30°开始,逐日增加5°~10°,直至90°,1小时/次,2次/天。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床上移动训练,训练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下进行。
5.术后第2周
助力下直腿抬高30°,保持10秒,重复20~30遍,逐渐过渡到主动直腿抬高,健腿支撑站立平衡练习,平行杠内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及转体,扶双拐行走,以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为主。
6.术后第3周
仰卧位双下肢空踩自行车运动20~30次,患髋屈曲90°以内,10次为一轮,组间休息1分钟;股四头肌及髋外展肌渐进抗阻训练,四点支撑半桥运动保持10秒,重复10~20次,坐、站重心转移及步行训练。患者此期间下床站立,并开始练习行走,行走扶拐杖或步行器,以防跌倒。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拐杖向前。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注意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转弯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转动,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
7.术后晚期
6个月内避免患髋内收内旋,术后3个月扶双拐,逐渐过渡到单拐,弃拐时间因人而异,一般6月后行走平稳且无疼痛时可弃拐行走,每年复查3、4次。
1.患者在活动时髋关节屈伸不能>90°,避免负重,不坐矮凳,不做下蹲动作,不过度内旋或外旋下肢,不侧身睡觉。
2.上楼时健肢先上,拐随其后或同时跟进,下楼时拐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
3.尽量避免以下动作: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去取东西、接电话等;翘二郎腿和坐位穿鞋;入厕时坐便桶过低,或沙发过矮,健侧翻身不当时患侧髋关节过于伸直、内收内旋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