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股骨头与髋臼构成的关节出现脱移位
髋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
多为暴力导致股骨头脱出髋臼
尽早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严重者则需要切开复位
定义
组成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构成的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出现脱移位,称为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其中有四条韧带维持关节稳定。
关节囊前下有耻股韧带,后方为坐股韧带,韧带之间为薄弱区,是脱位常见的损伤部位。
分型
按股骨头及髋臼的位置
按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分为三类:后脱位、前脱位、中央性脱位。
后脱位
股骨头脱出到髋臼后方,临床上多采用Thompson-Epstein分类法,将
髋关节后脱位分为五种类型:
Ⅰ型:单纯的髋关节后脱位,或只伴有裂隙骨折。
Ⅱ型:髋关节后脱位,伴有髋臼后缘单个大块骨折块。
Ⅲ型:髋关节后脱位,伴有髋臼后缘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可能包含一个主要的骨折块。
Ⅳ型:髋关节后脱位,伴有髋臼唇和髋臼底部骨折。
前脱位
股骨头脱出到髋臼前方,此类较少见。Epstein将
髋关节前脱位分为两型:
Ⅰ型:高位型(耻骨型或髂骨型)
ⅠA型:单纯前脱位于耻骨横支。
ⅠB型:前脱位伴有股骨头骨折。
Ⅱ型:低位型(闭孔型)型
ⅡA:单纯前脱位于闭孔或会阴部。
ⅡB:前脱位伴有股骨头骨折。
ⅡC:前脱位伴有髋白骨折。
中央型脱位
由于髋臼骨折使股骨头穿过髋臼底部进入盆腔造成脱位。此类最少见,但最严重。根据髋臼骨折的范围和股骨头的移位情况,可将髋关节中央型脱位分为四种类型:
Ⅰ型:髋臼底部有横形或纵形骨折,股骨头无移位,损伤较轻,但比较多见。
Ⅱ型:髋臼底部骨折,股骨头呈半脱位进入盆腔,损伤较重,也比较多见。
Ⅲ型:髋臼底粉碎性骨折,股骨头完全进入盆腔,股骨头嵌入髋臼底部骨折间,损伤严重,但较少见。
Ⅳ型:髋臼底部骨折并有髋臼缘骨折,同侧髂骨
纵行骨折,骨折线达髋臼顶部,股骨头完全脱位于盆腔,损伤严重,较为少见。
按照发病时间分类
髋关节新鲜脱位:脱位时间少于等于3周。
髋关节陈旧脱位:脱位超过3周为陈旧性脱位。
发病情况
髋关节脱位约占全身各关节脱位的5%,在四大关节脱位中占第三位。
外伤性髋关节脱位多发生在青壮年,以男性患者常见,男女之比约为3∶1 。
髋关节脱位最常见的类型为后脱位,其发生概率约为前脱位的10~20倍。
致病原因
多因遭受强大暴力导致。
交通事故是造成髋关节脱位最常见的原因,以后脱位多见。
当下肢内收或外展时,突然承受外力,也会造成髋关节脱位。
高危因素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群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驾驶员
运动员
危险作业者
对抗性运动爱好者
发病机制
最常见于撞车时膝关节撞击到仪表盘或者前排座位,巨大的外力由前向后作用于膝部,再经股骨干传递至髋部,导致脱位。
当髋关节向内收或者外展,使其活动度达到极限时,再附加外力,也能造成脱位。
主要症状
疼痛
是最主要的症状。髋关节疼痛明显,不能走路或站立。
肿胀与瘀斑
损伤后由于局部组织水肿及破裂出血,关节附近很快出现肿胀。如果出血较多,可见皮肤
瘀斑。
关节畸形
不同脱位类型畸形情况不同。
髋关节后脱位
关节处明显畸形,移位的骨端常可在异常位置摸到。肢体形态异常。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
脱位后,骨端离异正常位置,原关节处空虚。
后脱位时髋关节不能外展和伸直,臀部隆起。
髋关节前脱位
如果是闭孔型脱位,髋关节呈屈外展、外旋、屈曲;耻骨型或髂骨型脱位髋关节呈伸展位。
髋部前方可见局部隆起,原关节处空虚。
髋关节中央性脱位
损伤程度轻者一般无明显畸形。
明显移位者,可出现下肢缩短,伴有内、外旋畸形。
关节功能障碍
弹性固定
脱位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可感到其具有一种弹回至脱位后畸形位置的抗力,为弹性固定。
关节活动障碍
髋关节主动活动不能,被动活动时出现剧痛。
骨折
前、后脱位可合并髋臼、股骨头、股骨干等部位骨折以及韧带损伤。
并发症
坐骨神经损伤
受伤一侧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全部瘫痪,感觉减退,出现蹒跚样步态。
股骨头坏死
这是髋关节后脱位最严重的晚期并发症。如合并骨折、损伤严重者,股骨头坏死几率高。
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髋部疼痛、不能行走。
创伤性关节炎
如果合并骨折脱位,可因关节内骨折复位不佳,或股骨头缺血坏死,导致
创伤性关节炎。
就医科室
骨科
外伤后,出现髋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建议及时到骨科就诊。
急诊科
如果患者疼痛严重,无法自行前往医院,或出现意识昏迷等休克症状时,需及时拨打120叫救护车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受伤后避免伤侧肢体活动。
搬动患者时,注意避免活动患肢,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怎么受的伤?
是否出现疼痛,具体部位在哪里?
受伤一侧下肢能不能动?
髋部及下肢是否出现畸形?
有无疼痛减退、麻木感、皮肤苍白、皮温下降、皮下出血斑等表现?
病史清单
以前髋关节有没有受过伤,是否出现过脱位、骨折?是否接受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以前有没有其他疾病?是否做过检查及治疗,疗效怎么样?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髋关节的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药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等。
诊断依据
病史
一般有交通事故等外伤病史。
受到明确外力作用,如对抗性运动时受到撞击、被塌方重物砸伤等。
临床表现
受伤侧髋关节剧烈疼痛,伴有压痛,活动受限。
髋关节可出现内旋、内收或者外旋、外展畸形,两侧肢体长度不一致。
可伴有下肢麻木等感觉异常。
影像学检查
髋关节X线检查
是目前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可显示髋关节脱位的程度、分型以及有无合并骨折。
表现:股骨头与髋臼的对合关系失常。股骨头位于髋臼前方为前脱位;位于后方为后脱位;股骨头突破髋臼底部进入盆腔为中央型脱位。
髋关节CT检查
当X线检查提示髋关节间隙较健侧增宽时,应行CT检查。
CT检查方便观察骨碎块,有助于辅助诊断髋臼及
股骨头骨折。
磁共振检查(MRI)
磁共振对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及韧带的显示优于CT及X线检查,可以更好地观察有无损伤、水肿及出血,为临床治疗做出有效指导。
鉴别诊断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
不同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表现为先天髋关节外展受限,多为双侧对称性,走路出现跛行和鸭步。髋关节脱位多为受到外力后出现的下肢畸形,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多表现为单侧。可增加对侧X线检查以鉴别。
股骨头骨折
相似点:髋关节剧烈疼痛,局部肿胀,活动困难。
不同点:股骨头骨折较少出现局部畸形和关节囊空虚。需注意髋关节脱位也可能伴有股骨头骨折,需通过X线检查鉴别。
治疗目的:使髋关节恢复正常对合关系,恢复其功能,预防并发症。
治疗原则:尽早进行髋关节复位、减少并发症,固定关节防止再脱位,疼痛减轻后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
一般治疗
包扎固定,患肢制动。避免患肢活动引起二次创伤加重症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治疗,可减轻疼痛及炎性反应,预防
血栓形成。
适应证
患者炎症反应重,疼痛持续不缓解者。
血小板计数较低或需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血栓,造成动静脉栓塞。
常用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具有解热、抗炎、镇痛作用。
抗凝药
如
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可预防深静脉血栓。
手法复位
适应证:适用于Ⅰ型髋关节脱位,如髋关节高位型前脱位或单纯后脱位。
利用杠杆原理,将股骨头还纳进髋臼内。手法复位应尽早(12小时内)在麻醉下进行。
手法复位方法:单纯
髋关节后脱位,可采取Allis法,Bigelow法,Stimson法,Bohler法等;单纯
髋关节前脱位可选择Addis法,反Bigelow法,推挤法等;
手法复位有一定风险,如果复位不当,可能会造成
坐骨神经损伤甚至骨折。因此建议至多复位1次。
复位后需进行X线复查及髋关节稳定性检查(如屈髋下活动髋关节),后进行牵引治疗及康复治疗。
牵引复位
前、后脱位手法复位后早期持续皮牵引,约3周。
中央性脱位主要采取牵引治疗,多数可采用闭合复位治疗,如持续牵引法复位。具体方法如下:
Ⅰ型脱位可采用持续皮牵引。
Ⅱ型脱位可采用持续骨牵引。
Ⅲ、Ⅳ型脱位:可骨牵引同时加用侧方皮牵引或骨牵引。常用牵引法如Lowell牵引法、Watson牵引法等。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手法复位、牵引复位不理想者。
合并复杂骨折者。
禁忌证
患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病。
存在其他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的情况。
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髋关节不稳定(如髋臼后壁骨折块较大导致)、复位的髋关节内有碎骨块残留、手法及牵引复位不能达到良好的整复的程度。
手术目的:减低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重构髋关节解剖结构。清除多余及有坏死可能的小碎骨块,修复并固定大块骨。
手术复位可明显降低脱位复发可能。
髋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年老者(60岁以上),Ⅲ、Ⅳ型髋关节脱位合并
股骨头骨折。
术前注意事项
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利于手术后因麻醉及病情不能下床期间的顺利排便、排尿。
术前12小时禁食水。
术后注意事项
做好创面及切口引流管护理,避免感染。
如合并严重骨折,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可继续进行患肢牵引。
术后早期应当制动,避免髋关节再次脱位。
康复治疗
一般在固定2~3周后,患者疼痛减退,便可进行功能锻炼。需遵循循序渐进、全面训练、适度运动、动态评估的原则。
待髋关节稳定后可逐步下床活动,并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期间避免深蹲、盘腿、外展等髋关节活动度较大的动作。
接下来可以进行在非负重下活动关节(如卧位抬腿)和不活动关节的负重练习(如游泳),尽量避免爬山、频繁上下楼梯等动作。
治愈情况
髋关节脱位如不及时复位,股骨头坏死率约为10%~25%,但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差别很大。
一般单纯性髋关节脱位而及时复位者,坏死率低;而合并骨折,损伤严重者,则坏死率高。
及时的手法复位是髋关节脱位最常用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行手术治疗,合并骨折者可以一并处理,达到解剖复位。
预后因素
吸烟及饮酒可能会影响到局部血运,导致损伤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
久卧床休息静养,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出现腿疼,严重时可引起
肺栓塞,严重影响预后。
髋关节脱位治疗不及时,超过3周则为陈旧性脱位,关节活动不利,患肢乏力。
损伤严重,没有积极治疗,或治疗后护理不佳,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危害性
脱位后髋关节无法正常活动,行走困难,
步态不稳,在日常生活中带来诸多不便。
髋关节脱位可能导致股骨头血运不足而出现坏死,患侧出现疼痛、不能行走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髋关节脱位并发骨折,治疗不当可能导致
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进而导致髋部疼痛、跛行。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保证每日进食400克蔬菜,平时可以补充蛋白和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鱼肉等。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难消化的食物。
运动管理
关节疼痛时以休息为主,早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疼痛缓解后可适度进行活动。
保持规律、适度、科学的体育锻炼,强度以循序渐进、梯次增加为原则。
心理支持
有情绪不稳定、心理压抑等情况时,及时向亲友倾诉,也可以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
病情监测
观察患者髋关节有无肿胀、有无疼痛不适、有无畸形、有无活动受限,可以双侧对比观察。
手术者观察切口有无愈合,有无红、肿、热、痛等,如有不适可及时就诊。
随诊复查
复诊目的:了解髋关节复位情况及活动度,判断有无并发症及后遗症。
复诊时间:一般在复位后2周,1、2、3、6个月以及1年后,分别需要到医院复诊。
复查方法:以髋关节正、斜位X线检查为主。
预防
以下措施可降低发病风险。
注意交通安全
乘坐交通工具时,应系好安全带,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注意安全生产
高空作业人员、杂技表演者等从事危险劳动者,需做好安全措施,如腰间系安全绳、铺设安全拦网、调试并佩戴专业作业工装。
运动管理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加强臀腿肌肉力量,增强髋关节稳定性。
活动前需充分热身,日常生活及运动时需注意避免跌倒、损伤。
运动员及对抗性运动爱好者,建议做好防护,避免暴力损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