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坏死

更多功能

距骨坏死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因创伤或非创伤原因造成距骨的血供中断,引起距骨骨质坏死
表现为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多由于创伤性距骨骨折脱位导致
好发于高空作业、驾驶机动车、从事高强度体育活动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
定义
距骨坏死多发生在距骨脱位、距骨周围脱位、距骨骨折脱位后,炎症或外伤性关节积液,压力较大,造成营养距骨的血管阻塞,引起的距骨骨质坏死。
距骨位于跟骨的上方,可分为头、颈、体三部分,是人体骨骼中唯一的无肌腱肌肉直接附着的骨骼,仅被软骨和关节面包绕,其血供主要由关节囊和滑膜进入距骨。
距骨的营养血管供给主要来自前后关节囊及韧带附着处,如骨折或脱位后血管受损,血供减少,复位后距骨坏死率可高达95%以上。
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
创伤性距骨坏死:由创伤因素(如距骨骨折、脱位等)导致的距骨坏死。
药物诱导性距骨坏死:由于部分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距骨坏死。
特发性距骨坏死:目前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楚的距骨坏死。
按照疾病发展阶段分类
通常根据受伤后疾病进展的情况,区分早期和晚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早期距骨坏死:是指受伤后6至9个月以内的距骨坏死。在早期阶段,治疗方案的选择比较多元,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晚期距骨坏死:是指受伤后9至12个月以上的距骨坏死。在后期阶段,治疗方案常包括关节融合固定术和距骨切除术。
按照坏死部位分类
距骨头坏死;
距骨颈坏死;
距骨体坏死。
发病情况
创伤因素导致的距骨坏死占所有距骨坏死病例的75%~90%。
无移位距骨颈骨折中,缺血坏死很少见,发生率为0~14%。
有移位的距骨颈骨折及半脱位中,距骨体的缺血坏死发生率明显上升,但进入距骨体内侧面小孔的血管未受损伤,骨坏死的发生率为16%~60%。
有移位的距骨颈骨折合并完全脱位中,单纯靠后结节本身的血液难以维持距骨体的营养需要,骨坏死发生率可达90%~10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