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背及肢体疼痛、麻木、无力
病因较多,颈椎退行性病变是主要原因
可选择理疗、牵引、药物及手术治疗
颈椎病是什么?
定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导致出现颈椎稳定性下降,椎间盘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椎管狭窄等病变。
以上病变刺激或压迫了颈椎周围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导致患者出现颈肩部疼痛、四肢麻木、力量减退、头晕恶心等临床表现。
分型
颈椎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六种类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较为常见,主要原因是颈椎的椎间孔变窄压迫颈神经根。
脊髓型颈椎病
是最危险的类型,主要原因是颈椎椎管内发生的病变压迫脊髓。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原因是颈椎的病变压迫、刺激到颈椎横突孔内的椎动脉所致。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是表现最复杂的类型,主要原因是颈椎的病变刺激了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相对少见,主要原因是
颈椎骨质增生刺激和压迫了食管。
颈型颈椎病
最常见,症状较为轻微,是由于颈椎不稳定刺激了颈椎窦椎神经末梢及周围肌肉。
发病情况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人群中有高达20%以上的人患有此病,男女患病的比例没有差别。
颈椎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患病人数逐渐增多,60岁以上人群中有超过85%的人受到颈椎病的影响。
随着“低头族”逐年增多,颈椎病患病率不断上升,患病年龄不断降低。
颈椎病头晕怎么治?
颈椎病患者出现头晕症状时可采取卧床休息、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颈椎病患者头晕症状可能与颈椎病变刺激、压迫交感神经或椎动脉有关。卧床休息时颈椎负荷下降,周围肌肉放松,有助于压迫缓解。同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改善症状。对于头晕严重不能缓解的患者有些需要手术治疗。
颈椎病的克星是什么?
颈椎病不存在克星,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方法包括牵引、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可减轻神经根、脊髓受压,消除神经炎症、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可切除病变颈椎组织,解除神经根、脊髓受压,恢复颈椎稳定性,方法包括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术。
颈椎病吃什么药效果好?
颈椎病治疗没有特效药,常用口服药主要包括镇痛药、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
伴
肌肉痉挛的患者可使用乙哌立松、替扎尼定等肌肉松弛药物。
以上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致病原因
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各个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
颈椎退行性变可演变出一系列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
椎体边缘骨刺形成。
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
椎管容积减小。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与颈椎管内径狭窄程度有关。
矢状径(即前后方向的径线长度)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影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部分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
部分人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受到自身颈椎管内狭窄影响,代偿间隙小。
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程度的各种超限活动。
慢性损伤容易被忽视,但其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不良的睡眠体位
不良的睡眠体位持续时间长,并且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不当的工作、生活姿势
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
家务劳动者。
刺绣女工。
办公室人员。
打字、抄写者。
流水线装配工等。
在屈颈状态下椎间盘压力高出正常体位所受压力的一倍以上,其退变进程大大加快。
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都会加重颈椎的负荷,导致颈椎劳损,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运动会使颈部关节囊、韧带等松弛乏力或加重颈椎负荷,引起颈部劳损。
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
颈椎连续十次以上全方位大幅度运动。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椎体发育异常。
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
诱发因素
如果遭受突然撞击的外伤:如乘车时没有系好安全带,急刹车时造成
颈部损伤。
颈部受凉:如夏季空调冷风直吹颈部,也容易诱发颈椎病。
发病机制
颈椎功能单位由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两个关节突关节、两个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或钩突)和椎间盘构成。
由于颈椎运动度最大,容易发生退变,尤其是长期从事屈颈姿态工作和有颈椎外伤或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者,很容易发生退变。
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者出现椎间盘突出等,会使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促使颈椎病的发生。
颈椎运动范围大,易受劳损的节段最易发病,第5~6颈椎是最易受损的节段,第4~5颈椎次之,第6~7颈椎与前两部分比较最不容易受损。
由于病理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好发人群
睡觉姿势不好者,比如枕过高的枕头的人。
长期低头工作的人,比如保洁员、刺绣工人、打字员和流水线操作工。
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变的人,如办公室白领、老师。
颈椎先天性畸形的人。
长期颈部运动姿势不正确的人。
颈椎病的表现较多、较复杂,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根据不同的颈椎病类型,可有如下具体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沿受压颈神经根支配区走向的放射疼痛。
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扯,可有剧烈锐痛,放电样。
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
脊髓型颈椎病
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
双足踩棉花感。
胸腹束带感。
双手精细动作障碍,举筷子、系扣困难等。
后期可能出现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潴留、排尿无力等,可有大便秘结、性功能减退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头晕、恶心、耳鸣、出汗、偏头痛等。
转动头部时可突发眩晕而猝倒。
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心悸、心律失常、胃肠功能减退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
常有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
可有颈项痛、头痛、面部或躯干麻木发凉、痛觉迟钝、心悸,亦可有听力减退、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
次要症状
面部或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
鼻塞、口干等。
消化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嗳气等。
伴随症状
可能会出现以下伴随的障碍:
吞咽异物感
吞咽有梗阻感。
少数人有恶心、呕吐、胸闷等表现,但没有骨赘或食管占位病变。
与颈椎节段不稳定刺激交感神经末梢有关。
视力障碍
主要有干涩、眼胀、流泪、畏光、视力下降。
个别人可发生失明。
颈椎病造成椎-基底供血不足,引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病损是主要原因。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可能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也可由骨刺形成速度过快,刺激食管周围软组织导致。
颈型颈椎病
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
可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85
颈椎病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骨科
如出现颈背疼痛、四肢无力、手指发麻,同时伴有头晕、恶心、头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临床症状较多者,应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及发作频率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特别提示:建议家属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肩颈哪里不舒服?是否有疼痛?
是否有四肢无力、发麻的情况?
是否伴有头晕、恶心、头痛等症状?
病史清单
颈椎是否受过外伤?
是否有颈椎退行性病变、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等情况?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85
颈椎病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病史
颈椎外伤史。
颈椎退行性病变史。
其他颈椎疾病史。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颈背疼痛、四肢无力、手指发麻、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等。
不同类型颈椎病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
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
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
体格检查可见病侧颈部
肌肉痉挛,颈肩部肌肉可有压痛,患肢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
上肢牵拉试验、压头试验可出现阳性,表现为诱发根性疼痛。
脊髓型颈椎病
多出现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胸腹束带感、双手精细动作障碍等。
体格检查时可有四肢
感觉障碍,
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而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霍夫曼 (Hoffmann)征、巴宾斯基(Babinski)征等可呈阳性。
椎动脉型颈椎病
多出现头晕、恶心、耳鸣、偏头痛等症状,或转动颈椎时突发眩晕而猝倒。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可感到颈项痛、头痛、头晕、面部或躯干麻木发凉、痛觉迟钝、心悸。
可有耳鸣、听力减退、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
颈型颈椎病
可有颈、肩及枕部疼痛,颈部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常被认为“落枕”。
可有颈肌紧张,有压痛点。
专科检查
颈椎病的专科检查包括对肢体感觉、运动和反射等检查的专项试验。
前屈旋颈试验:使颈部前屈,头向左右旋转活动,如果颈椎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向下加压,如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局部椎间狭窄,神经根受压。
臂丛牵拉试验:检查者一手向健侧推挤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向下、后牵拉上肢,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平片检查可示颈椎曲度改变,生理前凸减小、消失或反张,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及椎间隙狭窄,颈椎斜位片可见椎间孔狭窄。
动力位过伸、过屈位摄片可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CT检查
用于诊断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
脊髓肿瘤等导致的骨质破坏。
横断层图像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网膜下腔。
能帮助诊断
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纤维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可示颈椎间盘突出,硬膜外腔消失,脊髓受压或脊髓内出现高信号等征象。
肌电图(EMG)检查
颈椎病及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
肌电图检查都可提示神经根长期受压而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
鉴别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
鉴别方法:通过体检、影像学检查及EMG可以确定。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可出现上肢运动改变、肌力减弱或颈椎关节感觉异常等表现,需要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或
脊髓空洞症进行鉴别。
鉴别方法:颈椎病罕见出现肩部和颈部肌肉萎缩,可通过EMG或MRI进行鉴别。
椎动脉型颈椎病
鉴别方法:颈椎病行颈椎动力位片示颈椎不稳,椎动脉造影或磁共振成像椎动脉显影(MRA)显示
椎动脉狭窄、迂曲或不通等,可进行鉴别。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鉴别方法:X线颈椎动力位摄片示有颈椎不稳时,用0.5%
普鲁卡因5~8毫升行颈硬膜外封闭后,原有症状消失可诊断此病。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鉴别方法:颈椎侧位X线片、食管镜、颈部CT。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以颈、肩部疼痛为主要表现,需要与外颈部扭伤、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织炎等疾病相鉴别。
鉴别方法:X线片结果显示颈椎曲度改变、轻度梯形变以及双边双突征象等表现,可以进行鉴别。
治疗原则
颈椎病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一些非手术治疗,例如生活习惯的改变、运动、药物和物理治疗等。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的推拿、牵引、手法按摩、针灸等,也对颈椎病的缓解和康复起到很大作用。
一般疗法
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
通常,急性期可进行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
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温热敷
可改善血循环,缓解
肌肉痉挛,消除肿胀,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处颈椎稳定。
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
急性期患者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做温热敷治疗。
运动疗法
主要是对颈肩部肌肉的锻炼,游泳为锻炼颈背部肌肉较好的运动。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
症状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不增加运动刺激。
有比较明显的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应停止运动,特别不能做颈椎后仰运动。
可适当进行颈后部肌肉等长收缩抗阻训练,方法为手指交叉放在脑后,头向后仰,增加颈后部肌肉力量,纠正颈椎不稳定。
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松解软组织粘连,可帮助颈椎改善症状。
“牵引”曾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应严格遵医嘱使用。
改善生活习惯
避免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避免长时间弯曲颈椎,间隔大约一小时应活动颈椎。
睡眠时应调整枕头高度,避免颈部过度屈曲。
手术治疗
严重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者,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脊髓或神经根明显受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
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上肢某些肌肉出现无力,甚至肌肉萎缩。
脊髓型颈椎病会随疾病发展逐渐加重,甚至致残,在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拖延时间较长者,可能会影响预后。
常用的手术方式
颈椎病常用手术方式分为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最常用的术式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神经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必要时还可以切除钩椎关节行椎间孔扩大减压。
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术
通过脊髓后移而完成“间接减压”。
常用的术式为椎板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也有使用钛板内固定术,保留颈椎活动度。传统常用的颈椎半椎板切除减压术、颈椎全椎板切除术,现已较少使用。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出现急性期发作时,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药缓解症状,必要时可给予脱水、激素治疗等。
对于有神经、
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神经营养类药物。
【特别提醒】所有药物均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肩颈臂疼痛患者的镇痛,主要是对神经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损伤性炎症,可有消炎镇痛作用。
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反应者,常使用布洛芬或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类药物。
肌肉松弛药
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痉挛,解除对神经和血管的刺激。
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和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
神经营养药
有营养神经,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常用的营养神经类药物包括维生素B12制剂、
甲钴胺、神经妥乐平等。
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服用超过1个月后,如果疗效不佳,则不必继续服用。
其他药物
镇静剂
对于存在精神兴奋、紧张、激动的患者,可减轻其神经兴奋性,使肌肉紧张得到缓解。
可能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和头晕等不良反应。
主要使用苯二氮䓬类等药物。
糖皮质激素及利尿脱水剂
对于存在脊髓水肿的患者短期使用。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内服
活血通络类中成药、神经营养药可用于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轻微的脊髓型颈椎病。
外用
可有解热、温经药物。
在颈椎病患部位进行外用,如外敷、喷药等。
针灸治疗
对颈部穴位进行针刺、艾灸,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手法按摩推拿疗法
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和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常禁止使用按摩和复位,因此疗法应用不当可能导致截瘫。该类患者多推荐手术治疗。
治愈情况
保守疗法在适宜患者群体中有较好疗效。
颈椎手术效果确切,不易复发,但有邻近节段退变和术后颈痛的可能。
出现手麻、头晕等症状的,相对较严重的颈椎病,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危害性
出现上肢
放射性疼痛、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束带感、双手精细动作障碍等症状者,预后较差,会对工作和生活有影响。
在颈椎病状态下遭遇急性损伤可使原有症状加重,严重者可能瘫痪。
日常保健
颈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生活调节、运动调节等多个方面。
生活调节
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及睡姿。
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和学习时,每隔1小时要稍微活动一下。
颈椎病引发头痛、牙痛时,以静养为主,不要做大幅度、高难度的动作。
饮食上,多补充钙、铁等营养物质,促进骨骼生长和健康。
运动调节
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注重运动后颈椎部位的拉伸。
养成做颈椎保健操的好习惯。
先天性颈椎不好的人,遵照医嘱治疗或进行手术。
可学习中医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也可用于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
可适当参加游泳、羽毛球、排球、网球等运动,但要避免对抗性运动或体育比赛。
饮食调节
可多食用一些强筋健骨的食物,包括动物的筋类,海参、芝麻、黑木耳、番薯等。
病情监测
持续性疼痛,经休息和保守治疗后仍不缓解或加重,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预防
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化基本属于不可避免的现象,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颈椎病变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
如日常使用电子产品时,注意视线与屏幕保持持平或略微仰视5°~10°一定时间后注意放松,活动肩颈等。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避免颈部外伤。
重视青少年颈椎健康意识的教育。
改变不良的睡姿,可借助专门的睡眠抱枕。
睡觉时注意枕头高度,以平卧时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厘米最好。
高度应与肩宽相同,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最好。
每伏案工作1~2小时后休息5分钟,活动肩颈,改变体位,消除疲劳后再继续工作。
避免颈部受凉、受潮,避免夏季空调直吹、注意颈部保暖,不用冷水冲洗颈部等。
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可学习抗阻运动,每天2~4组,每组5~10次,每次坚持5秒。
改善不良坐姿,不要长期低头玩手机,养成做颈部放松操的好习惯。
饮食均衡,营养全面,尤其注意补钙。
如果已经有颈椎病,要积极治疗和预防颈椎病恶化。
定期进行体检,注意颈椎健康。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