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慢性炎症反复刺激致肛缘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突起的皮赘
常无症状,偶有肛门瘙痒、异物感,严重时水肿疼痛
常由慢性炎症刺激、肛周皮肤黏膜反复撕裂、损伤等引起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有症状者主要为药物治疗,辅以一般治疗,根治需要手术治疗
定义
结缔组织
外痔是因慢性炎症反复刺激肛缘皮肤,导致肛缘局部皮肤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皮赘。
结缔组织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属于外痔。
结缔组织外痔无明显
静脉曲张改变,血管很少,多呈黄褐色或褐黑色,突出易见。
其大小、外形、数量不等,多位于在肛门后部或前正中,有时有数个盘绕肛门四周。
发病情况
目前没有详细、完善的结缔组织外痔的发病情况。
痔占国内肛肠疾病的87.25%。
35~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
女性的结缔组织外痔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致病原因
结缔组织
外痔主要是在肛周皮肤损伤的基础上由慢性炎症刺激引起。
肛周皮肤损伤
肛门部手术:如痔核切除术、肛窦切除术等手术,可导致肛周皮肤损伤。
长期便秘:便秘时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肛门过度扩张,可引起肛周皮肤损伤。
慢性炎症刺激
妇科慢性炎症性疾病:阴道炎等妇科慢性炎症刺激也是常见原因。
长期腹泻:经常腹泻,粪便刺激肛周,可引起炎性反应。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为结缔组织外痔的诱发因素,会导致其发作或加重。
久坐、久立、久蹲。
饮食不节:长期大量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内裤过紧或过度运动摩擦。
内裤的材质为化纤。
卫生状况差。
饮酒、吸烟。
主要症状
结缔组织性外痔较大者,可有肛门部异物感。如果该结缔组织外痔受到物理和化学物刺激,可出现水肿,引起明显疼痛。
肛周皮赘
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可引起肛门外肿块突出,即肛周皮赘。
肛周皮赘色暗,弹性好。
肛门部异物感、疼痛
突出肛门肿块较大,不能回纳,可有异物感。
由于摩擦或刺激等原因导致结缔组织
外痔皮赘水肿,可造成肛门突发剧烈肿痛。
其他症状
便血
可能会因摩擦、炎症等原因,导致出现厕纸带血或仅在大便表面留下血丝痕迹。
瘙痒
分泌物刺激可引起皮肤红肿而发生瘙痒。
擦便不尽现象
肛周皮赘可引起大便排出不畅,造成擦便不尽现象。
分泌物刺激也会出现反复大便擦不干净。
并发症
结缔组织外痔可能会并发
肛周湿疹、肛周皮肤感染等疾病。
肛周湿疹
由于结缔组织外痔导致肛周皮肤容易积聚粪便等污染物,不易清洗,容易引起肛周湿疹。
直肠或阴道分泌物长期刺激肛周皮肤,也容易引起肛周湿疹。
可出现肛周瘙痒、疼痛、肛门潮红、湿润、肛周皮肤破溃等症状。
肛周皮肤感染
结缔组织外痔周围皮肤的污染物较多,不易清洁,容易引起肛周皮肤或皮下感染。
直肠和阴道炎性分泌物刺激损伤的皮肤,也可引起感染。
可出现肛周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就医科室
肛肠科
当患者出现肛周皮赘、肛门部异物感、疼痛、瘙痒、便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普外科
出现上述症状,如医院没有肛肠科,也可以到普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建议排空粪便、清洁肛周。
穿宽松棉质内裤,减少肛周皮肤摩擦。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肛周皮赘?
是否有肛门部异物感、疼痛?
是否有瘙痒、便血?
是否有擦便不尽现象?
病史清单
是否有久坐、久立、久蹲的习惯?
是否患有肛肠疾病、妇科炎症疾病、
血栓性外痔、便秘、腹泻?
是否曾行肛门部手术?
是否长期大量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是否卫生状况差?
是否内裤过紧、内裤是化纤材质?
是否过度运动?
是否长期饮酒、吸烟?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隐血试验、术前四项、凝血功能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有久坐、久立、久蹲的习惯。
患有肛肠疾病、妇科炎症疾病、
血栓性外痔、便秘、腹泻。
曾行肛门部手术。
有长期大量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
卫生状况差。
内裤过紧、内裤是化纤材质。
过度运动摩擦刺激肛周。
长期饮酒、吸烟。
临床表现
大便偶见表面有血丝或厕纸带血。
医生肛门视诊
就诊时,医生在问完病史、症状后,会进行肛门视诊。
蹲位排便后症状会加重,清洁后医生对肛门进行视诊,可以更直观的确定痔块大小、数目、部位及局部皮肤黏膜情况。
医生直肠指检
医生进行直肠指诊,可排除直肠内有其他病变,如
直肠癌、
直肠息肉、肥大肛乳头、
肛窦炎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评估是否有感染等情况。
大便常规+隐血试验
评估是否有便血。
结缔组织外痔痔疮出血时,便隐血试验阳性。
术前四项、凝血功能检查
是为手术做准备,术前四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梅毒抗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的检查。
如表现为凝血功能不佳,表示手术有严重出血的风险。
内镜检查
肛门镜检查
可观察痔核、直肠黏膜,是否有溃疡、出血、
肛乳头肥大、异常分泌物等情况。
可检查出痔的程度,以及肛管和远端直肠有无
肛瘘、
息肉等。
阴道镜、肠镜检查
可排查阴道炎等妇科慢性炎症,以及肛门、直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鉴别诊断
静脉曲张性外痔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肛门外肿块突出。
不同点:静脉曲张性外痔表现为蓝色、曲张的静脉丛的肿块,质地较软,没有触痛,即可鉴别。
炎性外痔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肛门外肿块突出。
不同点:可见肛门皱襞充血、肿胀等炎症症状,常有少量分泌物、肛周灼痛、肿胀明显,行走后加重,即可鉴别。
血栓性外痔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肛门外肿块突出。
不同点
血栓性外痔比较常见,常于排便或用力后,在肛周出现一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疼痛剧烈,活动或排便时疼痛加重。
肿块表面常为暗紫红色,质地稍硬,可有明显触痛、异物感,即可鉴别。
肛周尖锐湿疣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肛门外肿块突出。
不同点
肛周尖锐湿疣患者有不洁性交史。
开始表现为肛周有米粒大小、柔软的淡红色丘疹。
后逐渐增大且数量逐渐增多,逐渐发展呈乳头瘤样、菜花样、鸡冠样或蕈样的赘生物(突出物)。
表面高低不平,质地柔软,常有脓液,散发腐臭气味。
肛周脓肿
相似点:二者均可表现为肛门疼痛。
不同点
肛周脓肿常表现为持续加重性
肛门剧痛,初期为灼痛,脓肿形成时有跳痛,如鸡啄。
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体格检查可触及有波动感的包块,有助于鉴别。
直肠息肉
相似点:二者均可表现为肛门外肿块突出。
不同点
直肠息肉蒂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上部位,表面为直肠黏膜。
肛门镜检有助于诊断、鉴别。
治疗目的:重在缓解肛门疼痛、瘙痒等症状,同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减少肛周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原则:主要为药物治疗,辅以一般治疗,根治需要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温水
坐浴、多休息、保持肛门周围清洁、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等能改善结缔组织
外痔的症状及减少复发。
治疗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妇科慢性炎症(如阴道炎)、便秘、腹泻、
血栓性外痔等基础疾病。
温水坐浴
可以放松肛门括约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也可清洁肛周,减轻局部炎症、水肿,缓解
肛门瘙痒、肛周肿痛等症状。
休息、保持清洁
发病后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避免肛门皮肤摩擦,加重疼痛。
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尤其是肛周皮肤,避免加重感染。
饮食疗法
调整饮食结构,摄入足量的水和膳食纤维。
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戒烟、戒酒。
改善生活方式
避免排便用力或时间过长,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次排便后清洁肛门,可使用柔软的纸巾或湿厕纸,避免摩擦肛周皮肤。
避免久坐、久站、久蹲。
可练习提肛运动(吸气收腹,有规律地往上提升收紧肛门)。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是改善结缔组织外痔症状的主要方法。
常应用缓泻剂缓解便秘、局部外用药物缓解疼痛等症状。
缓泻剂
可以有效软化粪便,减轻排便困难,缓解症状。
不建议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药物依赖。
局部外用药物
包括栓剂、乳膏、洗剂,主要为外用中药、激素类药物,可以在急性期缓解症状,不能长期或预防使用。
外用中药
可以消肿、止痛。
激素类药物
可暂时缓解疼痛等症状。
使用不能超过一周,长期使用激素会有肛周、肛门黏膜损伤的风险。
手术治疗
适应证
结缔组织外痔过大影响肛周清洁卫生或反复水肿疼痛者,可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一般采取痔切除术。
禁忌证
疼痛合并急性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者,禁行手术。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需要注意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定期换药、复诊、拆线。
术后疼痛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
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止痛。
治愈情况
不能自愈。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但可缓慢进展。
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即可缓解,经过手术治疗后,才能够达到治愈。
部分患者合并习惯性便秘、肛肠及妇科慢性炎症等疾病时,可再次复发。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有利于促进排便。
避免吸烟、饮酒。
生活管理
避免熬夜、劳累,注意休息。
保持肛周清洁,穿宽松棉质内裤。
日常生活中需要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纠正久坐、久站、久蹲习惯,练习提肛运动。
随诊复查
康复期间应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变化。
随诊时间: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
预防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长期便秘、腹泻、肛肠和妇科慢性炎症性疾病等。
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可多摄入富含
纤维素的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有利于大便通畅。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或排便用力。
便后注意清洁肛门。
穿宽松棉质内裤。
避免吸烟、饮酒。
避免久坐、久站、久蹲,进行提肛锻炼。
避免熬夜、劳累,注意休息。
适当运动:一周内至少运动五天,每次运动约半个小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