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是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
表现为颈前部包块,通常无自觉症状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辐射等有关
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定义
甲状腺腺瘤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肿瘤。
多为单发,偶为多发,可累及左右两叶,右叶稍多于左叶,最常位于下极,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压迫周围组织。
分类
根据瘤组织形态学特点分类
单纯型腺瘤
包膜完整,由与成人正常甲状腺相似的滤泡构成。
胶样型腺瘤
由大滤泡或大小不一、充满胶质、可互相融合成囊的滤泡组成。
胎儿型腺瘤
主要由似胎儿甲状腺组织的小滤泡构成。
胚胎型腺瘤
瘤细胞小,大小较一致,分化好。
嗜酸细胞型腺瘤
又称许特莱(Hürthle)细胞
腺瘤,较少见,电镜下见Hürthle细胞。
非典型腺瘤
瘤细胞丰富,有轻度非典型增生,可见核分裂象。
发病情况
此病在全国散发,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稍多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好发于30~45岁的青壮年人群。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6)。
致病原因
目前甲状腺腺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性别、放射线损伤、
促甲状腺激素(TSH)过度刺激、遗传因素等有关,好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活动期。
放射线损伤
放射线外照射头颈部,同时未能及时用铅屏障遮挡颈部,可能会造成甲状腺损伤,可能与甲状腺腺瘤的形成有关。
促甲状腺激素(TSH)过度刺激
摄碘过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这可能与TSH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增生的因素有关。
实验证明,长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状腺增生,形成结节和癌变。
遗传因素
该病的发生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甲状腺腺瘤可见于一些家族性
肿瘤综合征。
主要症状
以颈前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无其他自觉症状。
颈前部包块
当瘤体直径>1厘米时,可在无意中或体检时触及颈前部包块。
通常无痛,没有任何症状。
包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为单发,边界清楚,局限在一侧腺体内,表面光滑,有包膜,质地较周围甲状腺组织稍硬,能随吞咽上下移动。
并发症
甲状腺腺瘤可并发
肿瘤内出血、压迫周围组织,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有时有恶变成
甲状腺癌的可能。
肿瘤内出血
甲状腺腺瘤有时可因囊壁血管破裂,而突发肿瘤
内出血。
肿瘤体积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并出现压痛。
压迫周围组织
发生出血时会因肿瘤体积增大而压迫周围组织。
如果短期内增长迅速,可局部出现胀痛及气管压迫症状(呼吸困难)、喉返神经压迫症状(声嘶、
哽噎感、吞咽困难)等。此时需警惕腺瘤恶变的可能,需及时就诊。
胸骨后的甲状腺腺瘤压迫气管和大血管后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头颈部及胸部水肿、面部充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
少部分甲状腺腺瘤能够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素,且不受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制约,具有功能自主性,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可出现心动过速、消瘦、乏力、腹泻等表现。
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瘤有恶变为甲状腺癌的可能。
可出现肿瘤逐渐长大、质地变硬、活动受限或固定、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表现。
就医科室
甲状腺外科
当发现颈前部包块或体检发现甲状腺肿物时,建议及时就医。
普外科
出现上述症状,也可就诊于普外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切勿挤压包块,以免引起出血。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颈前部包块?
包块出现多久了?
包块大小有无明显变化?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超声、甲状腺CT、磁共振成像(MRI)。
病理检查:甲状腺病理组织学检查。
诊断依据
病史
20~45岁青壮年人群,尤其是女性,若出现无症状的颈前部包块,首先要考虑甲状腺腺瘤可能。
临床表现
颈前部有无痛性包块。
包块呈圆形或椭圆形,一般为单发,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较周围组织稍硬,能随吞咽上下移动。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测
可了解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
术后亦需要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评估是否需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影像学检查
甲状腺超声检查
为首选检查,准确性及重复性好。
可了解瘤体的位置、大小、性质等。
在超声下多表现为等低回声,质地均匀,有包膜,可伴有晕环,以实性多见,其次为囊实性,纯囊性少见。
甲状腺CT或MRI
对于较大腺瘤、有局部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的甲状腺腺瘤,可帮助诊断。
在CT上常表现为低密度类圆形结节,边界较清晰,与周围正常高密度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
在MRI上表现为甲状腺实质内单发的长T1、T2结节影,信号均匀,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
注意事项
检查前需去除身上一切高密度或金属物品,如皮带硬扣等。
若患者使用金属心脏起搏器、支架或体内存在钢板等,尽量不行MRI检查,如确有必要做MRI检查,必须如实告诉工作人员体内有何种金属物,评估能否行此项检查。
病理检查
通过细针穿刺、手术等方式获取标本后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也有助于鉴别有无恶变。
病理检查获取标本的方法有创,可出现出血等并发症。
鉴别诊断
当出现颈前部包块时,考虑甲状腺腺瘤时,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结节性甲状腺肿
相似点:均可出现颈前部包块。
不同点
甲状腺腺瘤一般发生在40岁以下女性,常为单发。
行活检或手术,通过病理诊断可明确鉴别。
甲状腺癌
相似点:均可出现颈前部包块。
不同点
甲状腺腺瘤的肿块边界清、表面光滑,可随吞咽上下活动。
手术后病理诊断可明确鉴别。
治疗目的:尽早切除,明确性质,防止恶变。
治疗原则:甲状腺腺瘤有引起恶变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故一旦诊断,提倡尽早外科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
适应证
一旦诊断甲状腺腺瘤,只要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均提倡外科手术切除。
禁忌证
存在尚未纠正的凝血功能紊乱或出血倾向。
一般情况较差,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存在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
手术方式
单侧腺瘤
如腺瘤毗邻甲状腺峡部可行一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
双侧腺瘤
临床上有下列几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决定。
行双侧腺叶大部切除。
对主要病变侧行腺叶切除术,对侧作腺瘤摘除或大部切除。
行甲状腺全切术。
注意事项
凡保留部分甲状腺者,都需对切除的标本做病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
超过一叶范围的切除术可能会造成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并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术后可能会留有引流管,注意引流管的固定。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左甲状腺素
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需给予左甲状腺素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个性化用药。
过量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因此治疗中要定期监测血清
促甲状腺激素(TSH)。
治愈情况
甲状腺腺瘤未治疗无法自愈。
经及时手术切除后大多预后良好。
未及时治疗有引起
肿瘤内出血、压迫周围组织的可能,甚至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率约20%)及恶变(发生率约10%),预后欠佳。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术后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等。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确保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生活管理
术后伤口愈合前应避免剧烈活动。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病情监测
术后应注意术区有无渗血、压迫感及呼吸困难,若出现以上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术后留置有引流管的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若突然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术后注意观察是否再次出现颈前部包块,若再次出现,要及时就医复诊。
随诊复查
甲状腺腺瘤的患者应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时间需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
复查的项目有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超声等。
预防
甲状腺腺瘤可能与放射线损伤、
促甲状腺激素(TSH)、遗传因素等有关,好发于青年女性,采取以下措施有可能减少该病的发生。
避免接触放射线(如X射线),必须接受X线检查时应注意甲状腺部位的防护。
日常生活中保证碘的摄取量,避免摄入过多或过少的碘。
甲状腺疾病患者注意积极治疗,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注意定期体检,尤其是有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癌等家族史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