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后患者感到被切除的肢体仍然存在,且在该处发生疼痛
主要表现为出现幻觉、幻觉痛、触发带现象及心理异常等
与疾病或外伤引起截肢以及心理精神压力大等有关
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及其他治疗等
定义
幻肢痛是指因外伤或疾病等病因截除相关肢体后,病人时常主观感知到已经被截除的肢体仍然存在,且伴随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疼痛。
疼痛多在断肢的远端出现,疼痛性质表现多样,如电击样、切割样、撕裂样或烧灼样等,疼痛为持续性,且呈发作性加重。
幻肢痛的痛苦感受是真实存在的,与残肢痛不同的是,幻肢痛是在缺失的身体部位感到疼痛,而残肢痛是发生截肢的人体部位,其通常是由于神经损伤或者神经受压所致。
发病情况
幻肢痛在截肢后的发生率为50%~80%,其中5%~10%是严重的幻肢痛。
通常发生在截肢后一周或数周内,也可能在数月、数年后,截肢术后1个月内和1年后是两个发作高峰期)。
多发生在残肢的远端。
致病原因
目前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与疾病因素及心理因素均有关。
疾病因素
幻肢痛主要是由于截肢后引起,考虑幻肢痛与肢体缺失有关。
心理因素
心理、精神压力大可能会引起幻肢痛。
诱发因素
幻肢痛可因天气变化、情绪激动、触摸肢体残端等因素而诱发。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危险因素者,为幻肢痛的高危人群。
有截肢病史的患者。
情绪波动、精神压力大的残肢患者。
截肢前已有肢体疼痛的人群。
有残肢痛病史的患者。
发病机制
目前, 幻肢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理因素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周机制
损伤部位异常的伤害性神经信号传入
大脑对截肢之前的各种感觉(包括疼痛)保留有记忆,截肢后的残存外周神经仍然会发放感觉信号,结合之前的记忆,大脑可能会将其识别成损伤前的原位感觉,并据此认为失去的肢体依旧存在。
残端神经瘤体产生
神经纤维损伤后所释放的致痛物质,如P物质、
组胺、神经生长因子和缓激肽等,可直接刺激外周伤害性感受器,导致神经冲动频率显著增强,诱发幻肢痛。
脊髓背根节神经元功能异常
截肢后残端神经瘤的异常放电也会持续刺激脊髓背根节神经元,诱导神经元去极化,引发幻肢痛。
交感神经异常放电
交感神经的异常放电,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残端神经瘤的电活动水平。
中枢机制
脊髓机制
主要有外周神经损伤后的脊髓背角神经元持续敏化、突触重塑及脊髓中枢的去抑制作用减弱等。
高位中枢机制
主要有大脑皮质功能重组理论、丘脑调控、神经可塑性理论、机体图式理论、本体感觉记忆假说。
心理机制
幻肢痛可能也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及过去的生活经验有关。
主要症状
幻觉肢感
表现为患者可以感受到非正常的肌肉运动,如感觉肢体不在正常位置,也常感觉到肢体长度、大小和温度的变化。
幻觉痛
疼痛部位位于已被截除肢体的远端,如手指和手掌或足趾和足底部,正中神经或胫神经的分布区域疼痛常常最严重。
疼痛性质可呈灼痛、锥穿痛、刀割样痛或放射性痛,多呈阵发性发作或反复加重,夜间发作较多。
触发带现象
截肢后刺激体表某些非疼痛区域可能诱发幻肢感,这些区域称之为“触发区”。刺激触发区,可引发幻肢痛。
幻肢痛越严重,其触发区的数量就越多。触发区的大小可随时间推移而改变,但始终与幻肢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例如,一侧上肢高位截肢并伴有幻肢痛者在双侧面部、颊部、上胸部和上背部可发现多组触发区。
心理异常
患者在截肢后初期,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事实,无法摆脱伤肢带来的心理创伤,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焦虑、恐惧、抑郁多见,严重者有精神异常。
其他症状
一些幻肢痛的患者的会合并残肢痛,表现为肢体残端有明显的压痛,有的可触及
瘢痕、硬结,残端近侧的神经干也常有压痛。
这些患者的肢体残端局部皮肤极为敏感,轻微触压可引起放射性幻肢痛。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当出现幻觉、幻觉痛、抑郁等表现时,建议及时就医。
骨科
当出现肢体残端有明显的压痛等表现时,建议及时就医。
疼痛科
当出现幻觉痛等异常表现时,也可就诊于疼痛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及之前截肢诊治的相关信息,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幻觉?
是否出现残肢远端幻觉痛的症状?
是否出现抑郁、恐惧等心理异常?
上述症状持续多久了?
上述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因素?
病史清单
是否有截肢前已有肢体疼痛的病史?
是否有残肢痛的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NMDA受体拮抗药(N-甲基-D-
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
右美沙芬。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可能会有以下病史,但病史不是诊断所必需。
有血管疾病、外伤、肿瘤病史。
有截肢病史。
截肢前已有肢体疼痛的病史。
有残肢痛病史的患者。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幻肢觉,感觉患肢出现随意运动,并有肢体刺激的感觉。同时会伴有幻觉痛,呈撕裂、烧灼、锥穿等,疼痛多为发作性疼痛,阵发性加重。
患者由于截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精神异常。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目的:检测幻肢症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排除其他
颅内肿瘤、占位等引起的异常感觉。
意义:病人截肢后大脑初级感觉及初级运动区的活性显著增强,联系大脑双侧感觉运动区的皮质厚度和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却减低,且这种减低趋势会随着截肢时间的延长而愈发明显。
注意事项:检查前嘱咐病人取下义齿、戒指、耳环等一切金属物品。
鉴别诊断
残肢痛
相似点:疼痛部位均可出现在截肢的残端。
不同点:
残肢痛的疼痛部位局限于截肢的残端,行诊断性神经阻滞,局部压痛点注射或局部神经阻滞常可使残端痛缓解。且手术后残端痛很少出现触发带现象。
幻肢痛的疼痛部位常位于截肢的残端或非残端,行诊断性神经阻滞,局部压痛点注射或局部神经阻滞不能使幻肢痛缓解。
关节炎
相似点:肢体均可出现疼痛。
不同点:
关节炎表现为关节部位出现疼痛、压痛,关节处活动受限。
幻肢痛的疼痛部位常位于已经截除部位的远端,感觉已经截除的肢体出现疼痛。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具体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评估,可选择药物治疗、手术及介入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目前没有权威的特效药物,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缓解症状。
抗抑郁药
药物的作用: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疼痛的抑制,降低其兴奋性,从而达到减轻或减缓疼痛的作用。
用药的注意事项:服用抗抑郁药要严格遵医嘱服药,严格掌握剂量。
抗惊厥药
药物的作用:通过抑制感觉与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异常放电来缓解或治疗幻肢痛。
用药的注意事项:长期使用会有耐药性。
局部麻醉药
药物的作用:通过阻断神经动作电位传导,使神经元所接受支配区域的感觉传入暂时消失。
用药的注意事项: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压、
心电图及血清电解质。长期用药时应监测血药浓度。
NMDA受体拮抗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
药物的作用: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的
谷氨酸受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
用药的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镇静、恶心、烦躁不安、幻觉等不良反应。
阿片类镇痛药
药物的作用:此类药物可以作用于脊髓、延髓、中脑和丘脑等痛觉感知和调控区的阿片受体,借此提高机体的痛阈,降低疼痛感知。
用药的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手术及介入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目的:减少或阻断幻肢痛患者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
适应证:
神经干周围阻滞适用于发病早期且幻肢痛较轻者
腰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适用于下肢幻肢痛。
注意事项:通过反复阻滞,疼痛逐渐减轻的患者,应持续进行治疗。
其他介入治疗
脊髓电刺激、深部脑刺激以及运动区电刺激等多种神经介入疗法亦可以达到有效减轻幻肢痛的目的。
物理治疗
低、中频脉冲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超短波电疗等物理疗法对于截肢侧肢体疼痛或疼痛区域较为局限的中枢性疼痛患者,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心理治疗
镜像视觉治疗
目的:解除截肢造成的心理负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作用机制:通过解决大脑中的视觉本体感觉解离来帮助减轻疼痛记忆,从而治疗幻肢痛。
优点:简单有效,安全易操作和低成本。
缺点:要求病人必须是单侧肢体截肢且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去执行口令。
其他治疗
中医治疗
原理:截肢后经脉损伤,导致身体气血运行不畅,淤阻不通而痛。幻肢痛病人常表现为气弱贫血,脉道血流不畅及筋肉失养,并常伴心情低落和郁郁寡欢等消极情绪。
方法:通过针刺疗法可以治疗经脉,达到疏通经络,通经镇痛的作用。除了针刺,还可以通过中药按摩推拿等方法来缓解幻肢痛。
注意事项:幻肢痛缓解后应注意固本培元,注意调养身心,时常针灸或揉按百会、足三里、关元、气海等补益穴位,可提高人体健康素质,以防止幻肢痛复发。
VR技术疗法
VR技术是一种广泛用于创建和自主体验虚拟现实世界的新型计算机自动仿真模拟系统,它能够模拟包括视、听、触等多种虚拟感觉。
通过使病人身体沉浸于虚拟世界中,增强病人的触觉感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进而减轻在真实环境中感受到的消极和痛苦感的体验,达到降低疼痛的目的。
其他
除此之外,安慰剂、催眠疗法以及假肢的使用也都会对幻肢痛有一定治疗效果。
治愈情况
幻肢疼痛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最终,它可能会完全消失。
慢性疼痛会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但药物和其他疗法的组合可以缓解疼痛。
少数幻肢痛患者的疼痛周期可能比较短暂,常常在数月后缓解;部分患者的疼痛会在一年左右消失,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往往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
预后因素
一般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患者病情:病情轻重,是否及时治疗。
医疗条件:包括诊断、治疗、护理水平。
家庭支持:情绪上体谅、陪伴。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少食多餐,避免摄入过甜、过咸、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生活管理
避免吸烟、酗酒、咖啡、浓茶等不良生活方式。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不仅有利于残肢功能恢复,而且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先练习呼吸运动、健肢的运动和残肢部分肌肉的运动,伤口拆线后立即进行残肢肌肉的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以及截肢侧关节的活动练习和按摩,并在残端处均匀的压迫、绑扎,促使残端软组织收缩,
可用残端蹬踩,逐渐增加残端的负重,以强化残肢面的韧性及肌肉力量,促进新血管形成,减少幻肢疼痛。
心理支持
热情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注重语言安慰,消除不良心理刺激,淡化患者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的情绪,建立健康向上的情感,通过语言交流,从而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劝慰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流泪、埋怨、焦虑、着急等,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要求家属和周围的人了解患者,理解患者,从各方面帮助患者,使其感到温暖,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性质、程度,皮肤的异常改变,患者的情绪,是否出现幻觉等,并每日进行记录、比较。
随诊复查
患者应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等治疗方案。
随诊时间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
预防
幻肢痛无法预防,但是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疾病的宣传,引起更多人对心理疾病的关注,同时,做到以下几点可能有助于降低发生风险。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截肢局部皮肤极为敏感,轻触即引起
放射性疼痛,教育患者注意保暖,使用保护套防止不良刺激。
指导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耐力。
保持情绪稳定,截肢是为了保全生命,要逐渐敢于正视截肢的事实。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