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肱骨近端的一种骨折
常与外伤直接相关,也可由间接外力引起
对于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外科颈骨折,可保守治疗;严重者可手术治疗
行动不便、骨质疏松较重的老年人多见
定义
肱骨外科颈位于肱骨头和肱骨结节远端的窄缩部位。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厘米,胸大肌止点以上,为解剖上的薄弱环节,易发生骨折。附近有臂丛神经、腋血管通过,有发生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一类。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老年人多见。
分类
根据上下骨折端相互关系分类
无移位骨折:无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有裂缝骨折、嵌插骨折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直接暴力常导致裂缝骨折,间接暴力中手掌向上传递,常导致嵌插骨折。
外展型骨折: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间接暴力向上传导引起骨折。临床上较多见。
内收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常为间接暴力所致。当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力沿上肢向上传导,撞击肩部,同时身体向前侧方倾倒,引起内收型骨折。
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这类骨折常常发生于强大暴力之后,或骨质疏松者受到轻微打击所致。
发病情况
在中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肱骨近端骨折占成人骨折总数的5%~6%。
致病原因
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均可导致患者出现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间接暴力:好发于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多因跌倒时以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传导至致肱骨外科颈引起骨折。
直接暴力:这种情况多见于年轻患者,其受伤暴力度较大,常伴多发损伤。当肩关节受到直接暴力时,也可以发生肱骨近端骨折。
电击伤:一种少见的原因是电击伤,可致骨折或骨折脱位,尤其是后脱位。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高危因素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重度骨质疏松者。
绝经较早的老年女性。
癫痫等精神类疾病。
心脑血管及运动系统疾病导致行动不便者。
参与滑雪,滑板,轮滑,攀岩等极限运动者。
肱骨外科颈骨折一般都有手或肘部着地摔伤史,或肩部直接暴力击伤史,引起以肩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异常表现,因肩部软组织较厚,畸形表现不明显。
主要症状
疼痛
主要症状为受伤后肩部剧烈疼痛,肱骨大结节周围明显压痛。
肿胀、瘀斑
肿胀出现较快,有时极为广泛,可出现肩部甚至整个上肢的极度肿胀。
运动障碍
肩关节外展、手臂上举困难,上肢无法活动。
可出现异常活动。用一手固定肱骨头,另一手于腋部轻轻旋转肱骨干,可感觉到肱骨头不随同肱骨干旋转。
感觉障碍
手指可能出现发凉、发热等温度觉异常,以及手指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
畸形
可见患侧上臂缩短,固定在一处。患肢肩关节处可见畸形。
如果伴有
肩关节脱位,可见关节囊空虚,肱骨头从其他地方突出。
并发症
损伤性骨化:关节内或关节附近骨折,因损伤较重,或固定不良,或整复操作粗暴,致使血肿机化,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产生广泛的骨化,影响关节活动。
关节僵硬:若肩关节被长期固定,易形成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引起关节活动障碍。
损伤性关节炎:骨折线波及关节面,
软骨损伤,或肩关节内骨折整复不良,畸形愈合,均能使关节面不平或负重的关节面承受不均匀的压力,引起受累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迟发性神经损伤:可因骨折畸形愈合,致神经受长期牵拉或骨折处的神经受骨痂压迫和包埋,导致在骨折的中后期逐渐出现症状。
缺血性骨坏死:骨折后,由于骨折端的血供障碍,可发生骨缺血性坏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如受外伤出现肩部疼痛,怀疑骨折,尤其是伴有大量出血、肢体皮温下降,或者发生在夜间,需要就诊急诊科。
骨科
如受伤后出现肩部及上肢疼痛,无法活动,也可就诊骨科。
如果所在医疗机构设有创伤骨科,可以于创伤骨科就诊。
如果是小儿出现上述情况,可就诊小儿骨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就诊前已经在其他医院拍过片子,做过化验等检查,就诊时一定要携带。
就医时尽量穿着宽松,方便穿脱的衣服,便于医生检查。
受伤后避免活动患肢,必要时用木板等进行固定,立即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肩部能抬起来吗?肩部皮肤没有知觉?上肢感觉麻不麻?
前臂、上臂、肘关节是否出现疼痛、肿胀?
腕关节、手指能动吗?感觉正常吗?
是否有皮肤温度下降、上肢无力、活动受限?
肩部是否有畸形?
是否受过创伤?
受伤后是否进行相应措施?
病史清单
是否为运动员,或者热爱羽毛球、网球等运动或对抗性运动?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艾瑞昔布、塞来昔布、布洛芬缓释片。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手或肘部着地摔伤史,或肩部直接暴力击伤史。
症状
主要有肩部肿胀、疼痛、感觉异常、局部畸形及活动受限。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CT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
撕脱性骨折等。三维CT重建可以更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对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帮助很大。
磁共振成像检查: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但对于
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
鉴别诊断
在诊断肱骨外科颈骨折时,需要注意与其他肩部外伤如脱位、软组织挫伤等相鉴别。
肩关节脱位
肩部软组织挫伤
相似点:均有上肢近端肿胀,疼痛,瘀斑。
不同点:肩部挫伤为直接暴力所致,局部皮肤有擦伤、瘀斑、肿胀,挫伤一般不伴有骨骼损伤。根据X线片可鉴别诊断。
治疗目的:恢复骨连接结构,恢复肩部和上肢功能,减少关节僵硬和肱骨头坏死的发生。
治疗原则:可采取药物及复位后外固定治疗,粉碎性骨折需手术,并注重早期功能锻炼。
一般治疗
肩部剧烈疼痛,进行肩部制动,可间断冷敷患侧减轻肿胀疼痛。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非甾体抗炎药
目的:缓解患肢疼痛。
注意事项:注意连续用药不要超过两周,且有胃肠道刺激,有胃炎或胃肠道溃疡者慎用。
抗生素
目的:如伴有
开放性损伤,可预防性使用以防止继发感染。
常用药物:通常选择头孢菌素,如过敏者,可选用
克林霉素。
闭合复位固定
闭合复位和外固定
无移位的骨折只需颈腕吊带或三角巾悬吊即可,疼痛减轻后可逐步功能锻炼。
手法复位
外展型骨折:复位时,一个助手用布带绕过患者腋部向上提拉肩部,患肘屈曲90°,前臂中立位,另一助手以双手握骨折部,术者两拇指按于骨折近折段远端的外侧,其余各指按于骨折远折段近端的内侧,在助手对抗牵引和内收肘部下捺正骨折两端使之复位。
内收型骨折:在助手牵引外展肘部同时,术者用手指拉骨折远端外展,使之复位。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或用小夹板做超关节固定,也可用带肩的
石膏托固定。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切开内固定的固定方式包括钢板及髓内针。
第三代髓内针经皮入路植入治疗移位的2部分骨折疗效较好6]。肱骨颈移位性骨折的常规手术方法是从外侧向肱骨头插入直钉。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60岁及以上肱骨近端移位2部分骨折患者,2年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无显著差异{9}
假体置换
对于累及肱骨头的粉碎骨折,主要关节面骨块没有或仅有很少软组织附着的老年患者,也可使用人工假体置换术。通常建议使用骨水泥型假体。
康复治疗
根据骨折类型、是否脱位及手术固定方法、牢固程度决定功能锻炼方法。
第一阶段:术后1~2周,开始练习握拳伸指,以防止肌肉萎缩和促进血液循环。锻炼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和疲劳为宜;逐渐可做腕、肘关节的活动。这一时期以静止性的肌肉收缩为主,作用是在制动阶段能有效地保持肌力,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加速骨痂的形成。
第二阶段:术后3~4周开始练习肩部前屈后伸。一手按住肩部,一手扶住肘关节,先轻度活动,逐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
第三阶段:术后5周后如无不良反应情况下,外固定解除后,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①肩关节的环转活动;②肩内旋运动;③肩内收、外旋运动;④肩外展、内旋、后伸运动;⑤肩外展上举运动。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正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恢复正常的肩关节功能。但是若诊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肩关节功能差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愈情况
绝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可治愈。
预后因素
患者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
危害性
肱骨外科颈骨折不仅会造成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还可出现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导致关节活动障碍,极端情况下甚至需要截肢。恢复较差的甚至可能留有残疾。骨折畸形愈合还可以导致慢性疼痛。
日常管理
心理护理
患者要树立自信心,患者要自觉地维持有效的外固定配合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生活管理
休养期间注意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患肢固定后,前臂宜屈90°中立位悬吊于胸前。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遵医嘱合理使用患肢,不擅自做剧烈的活动,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饮食管理
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有利于身体恢复。建议食用牛肉、牛奶,不建议喝骨头汤,因为骨头汤里大多数是脂肪,不是最佳的补钙食物。
病情监测
夹板或
石膏固定者,观察伤口及患肢的血运情况和手指活动、皮肤感觉的改变情况。
随诊复查
复诊目的: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指导功能练习。
复诊时间:保守治疗者1~2周复查,待四周后可改成一月复查一次,持续三个月。手术治疗者一般一个月复查一次,持续三个月,然后半年后再复查一次。
复查项目:放射线学检查。
预防
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中避免跌倒损伤,必要时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具。
老年人或者骨密度下降人群,需要积极补充
钙剂、维生素D,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晒太阳。
家中地面避免过滑,或者有很多遮挡物,以免不慎跌倒。老年人出门可使用拐杖等辅助用具。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