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内上髁骨折是肘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0%,仅次于
肱骨髁上骨折与
肱骨外髁骨折,占肘部损伤的第三位。骨折多发生在少年和儿童。这个年龄组,肱骨内上髁系属骨骺,尚未与肱骨下端融合,故易于撕脱,通称肱骨内上髁骨骺撕脱骨折。
肱骨内上髁骨折易损伤的神经是什么
肱骨内上髁骨折易损伤的神经是尺神经。肱骨内上髁骨折是发生在肱骨远端,外髁上方2cm处的骨折。
由于肱骨内上髁处于松质骨与皮质骨交界处,其内后方有尺神经通过,该处结构扁薄,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隔一层薄骨片,为应力上的弱点。
该处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骨折后骨折断端易刺伤或挤压周围血管神经,从而引起周围血管神经损伤,故尺神经容易受损。
肱骨内上髁骨折多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多因跌倒所致,成人相对少见。多发生于运动伤、交通事故等。目前该处骨折治疗上可选择手术治疗或石膏外固定治疗,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X片或CT检查并由专业医师确定。
常为平地跌倒或投掷运动致伤。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4度。
Ⅰ度损伤:仅有骨折或骨骺分离,移位甚微。
Ⅱ度损伤:骨块向下有移位,并向前旋转移位,可达关节水平。
Ⅲ度损伤:骨折块嵌夹在关节内,并有肘关节半脱位。
Ⅳ度损伤:肘关节后脱位或后外侧脱位,骨块夹在关节内。
儿童比成年人多见。受伤后肘内侧和内上髁周围
软组织肿胀,或有较大
血肿形成。临床检查肘关节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存在。疼痛,特别是肘内侧局部肿胀、压痛、正常内上髁的轮廓消失。肘关节活动受限,前臂旋前、屈腕、屈指无力。合并
肘关节脱位者,肘关节外形明显改变,功能障碍也更为明显,常合并有
尺神经损伤症状。
发生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时肘关节内侧组织如侧副韧带、关节囊、内上髁和尺神经等均可能损伤。肘关节内侧肿胀,疼痛,局部皮下可见淤血。压痛局限于肘内侧。有时可触及骨摩擦感。肘关节伸屈和旋转功能受限。
肱骨内上髁骨骺与肱骨下端内髁部分离、移位或旋转移位,并据骨折片移位情况判断其移位程度。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较易与肱骨内髁、桡骨小头撕脱骨折有移位者相混淆,儿童肱骨内髁骨骺尚未出现之前(通常6岁),骨化中心的征象不能在X线片显示出来,骨骺线未闭合,更增加了鉴别诊断难度,必要时拍对侧肘关节X线片。详细体格检查,询问受伤情况,结合年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诊断并选用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X线诊断十分重要,应注意仔细观察。
Ⅰ度骨折有时可能漏诊,但有以下情况存在应考虑有骨折存在的可能:
1.当有脂肪垫征出现时,即肘部伤后出血或渗出物将冠状窝和鹰嘴窝内脂肪垫推开呈“八”字型;
2.骨骺与干骺端不平行;
3.骨骺边缘不清楚,特别是发现有薄层干骺端骨折片;
4.肱骨下端内外侧突起对称者,因正常的肱骨下端内外侧突起形状是不对称的,内上髁向内突起较多。
Ⅲ、Ⅳ度骨折应注意观察内上髁骨骺是否存在,如有困难应强调拍摄双侧同位置的正侧位或斜位X线片,观察双侧关节间隙是否等宽,双侧内上髁是否对称。5岁以下的儿童,因肱骨内上髁的骨化中心尚未出现,故较难与
肱骨内髁骨折区别。严重损伤时应注意有无合并桡骨头、尺骨鹰嘴、肱骨外上髁骨折存在。
尺神经走行于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内,骨折时尺神经可能被牵拉、辗挫,甚至连同骨折块一起嵌入关节间隙,造成尺神经损伤。
损伤类型:根据撕脱骨折片移位及肘关节变化,可分为四度。
Ⅰ度:肱骨内上髁骨折,轻度分离或旋转移位。
Ⅱ度:内上髁骨折片,牵拉移位明显,可达肘关节水平位,并可能有旋转移位,手法复位较困难。
Ⅲ度:骨折片撕脱,瞬间外翻暴力较大,使关节内侧张开,骨折片嵌夹在关节间隙内,此骨折片与关节囊粘在一起,如纽扣样进入关节,很难手法整复。
Ⅳ度: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伴肘关节脱位,为内上髁骨折最严重的损伤,少数有合并尺神经损伤。
主要进行查体及X线检查:
1.全面体检
注意有无休克、软组织伤、出血、检查创口大小、形状、深度及污染情况。有无骨端外露,有无神经、血管、颅脑、内脏损伤及其他部位的骨折。对严重伤员必须快速进行。
2.X线检查
除肘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像及健侧肘关节正侧位片,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外伤史,肘关节内侧肿胀,疼痛,皮下淤血及局限性压痛,有时可触及骨折片,X线检查可确定诊断。同时应注意有无合并其他损伤,如桡骨头、颈、
尺骨鹰嘴骨折等。
本病根据其外伤病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一般能够做出诊断,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则仍然需要仔细的鉴别。尤其是要与肱骨内上髁骨骺相鉴别,肱骨内上髁骨骺在6~10岁时出现,18岁左右闭合,但亦有不闭合者,应注意与骨折鉴别。
本病容易合并其他损伤,包括桡骨头、颈、
尺骨鹰嘴骨折等。而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肘内翻。有时伴有
肘关节脱位,注意尺神经有无损伤。
无移位的肱骨内上髁骨折,无需复位,仅用长臂
石膏托或超关节小夹板固定3~4周,拆除石膏或夹板后进行功能锻炼。Ⅱ度以上骨折应先利用手法复位,失败者再手术。
1.手法复位。
2.经皮撬拨复位固定
除Ⅰ度骨折一般不会移位外,其他类型骨折复位后不稳定,可发生再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闭合穿针固定;如骨折片有旋转,手法难以复位者,可采用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并用1~2枚克氏针作内固定,术后用石膏托或超关节小夹板外固定3~4周。
3.切开复位
适用于骨折分离较明显,或骨折片嵌入关节腔手法难以解脱,旋转移位手法未能纠正及合并
尺神经损伤者。合并尺神经挫伤应予以检查,如较严重可同时做尺神经前置手术。术后用石膏托固定4~5周,拆除石膏托拔除钢针后进行功能锻炼。
注意日常生活安全,无其他有效预防措施。而尤其要注意的是,本病容易并发肘内翻,因此对本病的患者,除了积极进行治疗外,还要注意预防肘内翻的发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