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大者可如篮球
可由炎症、外伤、肿瘤和寄生虫病等导致,部分原因不明
采用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穿刺抽吸)和手术治疗等
婴儿多可自愈,成人经过治疗多数预后较好
睾丸鞘膜积液是什么?
定义
睾丸鞘膜积液是指睾丸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增多,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性病变。
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从腹膜后下降进入阴囊。在此过程中,附着在睾丸的腹膜一起下降,形成鞘状突。
鞘状突在出生前后部分闭合,原来附着在睾丸周围的鞘状突则形成鞘膜囊。
分类
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和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
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
病因不明,发展缓慢,可能与慢性炎症、创伤等有关。
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
有明确原因导致的睾丸鞘膜积液。
发病情况
睾丸鞘膜积液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也是鞘膜积液最常见的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男性,但以小儿多见。
睾丸鞘膜积液会影响生育吗?
睾丸鞘膜积液可能会影响到生育。
鞘膜积液较少时,阴囊张力不大,对睾丸的发育影响甚微;但积液较多造成压力升高,将压迫睾丸及周围血管网,造成睾丸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导致睾丸功能障碍,影响精子质量,因而影响到生育。
小孩的睾丸鞘膜积液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一般而言,1岁以内的小孩,因为腹膜鞘状突还有闭锁的可能,睾丸鞘膜积液有自行吸收的可能性。
大于1岁的小孩,如果睾丸鞘膜积液张力较高,摸上去较硬,需要由专业医生评估决定是否手术。
如果包块较大、积液张力较高,合并疝气或积液感染等时,要尽早手术。如果积液不明显,可以择期手术,考虑到麻醉的影响,2~3岁手术比较合适。
新生的男宝宝“蛋蛋”特别大,一定是睾丸鞘膜积液吗?
胎儿时期,男宝宝的睾丸还在腹腔,快要出生前,睾丸下降到阴囊里面,随睾丸一起下降的还有包围在睾丸外面的鞘状突,形成一个通道。正常情况下,睾丸降到阴囊后,鞘状突就闭合了,如果没有闭合,腹腔和阴囊之间就会形成一个通道,通道很宽会形成腹股沟斜疝,通道很窄则会形成鞘膜积液。
致病原因
睾丸鞘膜积液的直接病因是睾丸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增多,超过正常量。
部分睾丸鞘膜积液形成的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
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的原因明确,常见原因如下:
睾丸、附睾、精索的炎症。
结核病。
梅毒。
局部创伤等。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鞘状突在出生前后部分闭合,原来附着于睾丸周围的鞘状突则形成鞘膜囊。鞘膜囊内有少量液体,由鞘膜分泌和吸收,液体量维持相对稳定。
如果鞘膜分泌过多或吸收过少,则可导致液体增多,最终形成睾丸鞘膜积液。
发育延迟:婴儿
鞘膜积液常与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待发育完善后可自然消退。
睾丸鞘膜积液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大者可如篮球。巨大睾丸鞘膜积液时,阴茎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行走和劳动。
典型症状
阴囊囊性肿块
患侧阴囊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甚至达到篮球大小。
多只出现在一侧。
如果由
睾丸炎、
附睾炎等引起,发病较急,积液量相对较小,可伴有局部胀痛、发热等症状。
巨大睾丸鞘膜积液时,可影响排尿、行走、劳动及性生活等。
阴囊不适
积液量多时,可出现阴囊不适,如下坠、胀痛、牵拉感等。
其他症状
如果是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还可能出现致病原因中原发疾病的相关症状。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当出现患侧阴囊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时,建议及时就医。
儿科
儿童出现上述类似症状时,可就诊于儿科或儿童医院的泌尿外科等科室。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就诊时需要进行阴囊等检查,请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阴囊囊性肿块,多长时间了?
肿块有没有增大?
肿块大小与体位变化有没有关系?
肿块是否影响排尿、行走及性生活?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过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
影像学检查:睾丸超声。
其他检查:睾丸触诊、透光试验、积液穿刺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疾病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大多可根据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诊断,还可能做影像学检查以排除
肿瘤等。
病史
可有急慢性睾丸炎、
附睾炎,精索炎,
腮腺炎,
血吸虫病、血丝虫病,结核病,梅毒,
睾丸肿瘤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患侧阴囊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大者可如篮球。巨大睾丸鞘膜积液时,阴茎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行走和劳动。
体征
体格检查可触摸到阴囊内大小不等的肿物,呈梨形、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弹性和囊样感,无按压疼痛,不能清晰地摸到患侧的睾丸和附睾。
透光试验:在暗室内用光源贴着肿物一侧照射,如果肿物内是清亮液体,可看到透亮的表现,为透光试验阳性,多数睾丸鞘膜积液为阳性结果;如果看不到光亮,则为阴性结果,可能与肿物是实性的,或内有血性、乳糜液体等有关,不能完全排除睾丸鞘膜积液。
影像学检查
B超
B超是一种方便、快捷、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排除睾丸肿瘤、
腹股沟疝等情况,并帮助确诊。
鞘膜积液在B超下可表现为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可发现暗区与睾丸有明显分界。
CT或磁共振成像(MRI)
如果怀疑其他部位肿瘤继发鞘膜积液,可进行CT或MRI检查。
其他
穿刺检查
如果透光试验为阴性,怀疑有
丝虫病、血肿等情况,可能会进行穿刺检查。
穿刺检查是有创检查,有导致出血、感染等风险,因此医生会谨慎评估是否要进行这一检查,目前临床已经较少使用。
鉴别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需要与睾丸肿瘤、精液囊肿、睾丸梅毒、睾丸鞘膜血肿、腹股沟疝等鉴别。
睾丸肿瘤
相同点:均可表现为阴囊肿物。
不同点:睾丸肿瘤为实性肿块,透光试验为阴性;质地较为坚硬,病侧睾丸有沉重感;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帮助鉴别。
精液囊肿
相同点:均可表现为阴囊肿物,透光试验可为阳性。
不同点:精液囊肿常在附睾头的位置,体积较小,较大者可感觉阴囊坠痛,体格检查可触摸到睾丸。
睾丸梅毒
相同点:均可出现阴囊肿大。
不同点:睾丸梅毒者常有不洁性生活史,触诊可发现睾丸肿大,有硬结,梅毒血清学检查可为阳性。
睾丸鞘膜血肿
相同点:均可出现阴囊肿大。
不同点:睾丸鞘膜血肿者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可见皮肤
瘀斑等,血肿可逐渐吸收。
腹股沟疝
相同点:当肠管或大网膜组织降入阴囊时,腹股沟疝也可出现阴囊肿大。
不同点:腹股沟疝多伴坠胀不适感,肠管嵌顿时可有剧烈腹痛;透光试验多为阴性,平卧位按压后可消失,站立位可重新出现,听诊可有
肠鸣音。
睾丸鞘膜积液可根据患者年龄、有无症状等情况,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非手术治疗
观察、期待治疗
成年的睾丸鞘膜积液者,如果病情发展缓慢,积液量少,甚至长期不增长,且没有明显症状,可以按照医生要求观察,暂时不行手术治疗。
1岁以内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常可自行吸收。
穿刺抽液治疗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明显,自行吸收缓慢,可能影响睾丸发育者,以及有明显阴囊胀痛者,可以进行穿刺抽液治疗。
其他
阴囊胀痛等不适可以使用阴囊托等抬高阴囊,减轻症状。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婴幼儿鞘膜积液伴有先天性
腹股沟疝,或有可能发生睾丸病变者,应早期手术。
小儿有较大睾丸鞘膜积液,并有症状而影响正常生活者,也可进行手术。
手术方式
鞘膜翻转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切除大部分鞘膜,留小部分足够翻转,再缝合,可与鞘膜切除术联合进行,术后并发症较少,但不适用于鞘膜明显增厚者。
鞘膜切除术:切除全部壁层鞘膜,不用再翻转,适合鞘膜明显增厚者。
鞘膜开窗术:切开鞘膜形成“窗口”,手术简单且创伤较小,但如果鞘膜切除过少,容易复发。
鞘膜折叠术(Lord手术):适合鞘膜较薄者。
术后并发症
术后可能发生睾丸水肿、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大多可自行消失。
治愈情况
睾丸鞘膜积液经过治疗多可痊愈。
危害性
巨大的睾丸鞘膜积液可影响正常排尿、活动等。
小儿的睾丸鞘膜积液如果不吸收,可能会影响睾丸正常发育。
日常生活
术后护理
如果手术后情况稳定,可早期下床活动;伤口愈合后可恢复运动。
保持伤口清洁,愈合前不要用手触摸或用水清洗,定期消毒、换药。
选择宽松的内裤,排便后注意保持阴囊干燥,防止尿液等刺激皮肤。
伤口愈合前尽量避免性生活。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避免吸烟、饮酒。
适当吃富含
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其他
手术恢复后可进行正常活动、工作等。
未进行手术治疗者不必有心理负担,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即可。
小儿有
鞘膜积液者,需要监护人注意肿块有无增大、小儿有无异常哭闹等情况,按时复诊。
预防
积极治疗睾丸、附睾、精索的炎症,积极治疗
腮腺炎、结核病、睾丸梅毒,
睾丸肿瘤等疾病。
注意安全,防止下腹、会阴部创伤,受外伤后应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