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腹腔内容物由股环经股管出卵圆窝形成的疝
常有腹股沟区肿块,可伴有胀痛等症状
常由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异常增高等引起
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药物治疗
定义
腹腔内容物被下坠的腹腔器官推向下方,进入股环,穿过股管,出卵圆窝,突出于体表的疾病,称为股疝。
最常见的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和小肠。股疝右侧占60%,左侧占30%,双侧同时发生占10%。
股管是大腿前内侧的一个狭长间隙,由大腿内侧肌群及皮肤筋膜等围成,有上下两口。
股管上口称股环,有股环隔膜覆盖。
股管下口为卵圆窝,是阔筋膜薄弱部分,覆有一层薄膜,称筛状板。
分类
根据疝内容物的病理变化分类
易复性股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
难复性股疝:疝内容物不容易或部分回纳入腹腔。
嵌顿性股疝:疝内容物被卡在疝环处,不能回纳入腹腔。在
腹外疝中,股疝嵌顿者最多,高达60%。
绞窄性股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发生血运障碍,最终变黑、坏死。
发病情况
女性患股疝者比男性多,约为5:1。
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经产妇发病率为非经产妇的2倍。
偶有发生于儿童者,极少见。
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
致病原因
腹壁强度降低
股动静脉穿过股管,降低了股管内口封闭的强度。
围成股管内口、外口的结构,如韧带、阔筋膜,因手术、外伤、感染、神经损伤等原因出现结构缺损或异常,造成强度下降。
老年、体弱多病、肥胖等原因,导致腹壁肌肉萎缩,造成强度下降。
女性由于骨盆较相对更宽、肌肉及韧带组织相对薄弱,更容易出现股管上口宽大松弛,造成强度下降。
腹内压力增高
生理性因素:妊娠、举重、婴儿频繁哭闹等。
病理性因素:包括慢性咳嗽、频繁便秘、
排尿困难费力、大量腹水、腹腔内
肿瘤等。
腹内压增高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是妊娠,尤其是中晚期妊娠。
发病机制
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对着股管上口的腹膜,被下坠的腹内脏器推向下方,经股环向股管突出而形成股疝。
疝块进一步发展,即由股管下口顶出筛状板而至皮下,可见体表突出。
疝内容物常为大网膜或小肠。
常见症状
腹股沟区肿块
位置:常位于大腿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外侧,即卵圆窝处。
形状:呈半球形突起。
特点
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消失。立位或咳嗽时,疝块会出现或增大。
由于疝囊外脂肪堆积,部分股疝即使平卧回纳,疝块也不能完全消失。
由于疝囊颈较小,咳嗽时触摸包块冲击感不强。
部分肥胖患者发生易复性股疝时,由于皮下脂肪较厚,可能无明显包快出现。
疼痛
多位于股疝疝囊处,同时可能向腹股沟区及会阴部放射。
以胀痛为主,当发生嵌顿及绞窄时,可出现剧烈绞痛。
其他症状
消化不良和便秘
由于肠道反复遭受机械性刺激,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恶心呕吐
多见于嵌顿性股疝、绞窄性股疝等胃肠道卡压较为严重的临床分型。
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
多见于股疝合并脓毒血症及坏死穿孔等情况。
并发症
绞窄性疝
可出现腹股沟区肿块剧烈绞痛,按压时疼痛,有时可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
肠梗阻症状。
肠梗阻
当股疝的内容物肠袢发生嵌顿时,除包块处明显绞痛外,同时伴随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多见于嵌顿性股疝、绞窄性股疝等临床分型。
肠袢坏死、穿孔
如果疝内容物为肠管,嵌顿后,随着肠管受压时间延长,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可导致肠管坏死、穿孔。
穿孔、坏死后,肠道内细菌、消化液等渗出,可导致
腹膜炎、脓毒血症,表现为剧烈腹痛、
腹肌紧张、发热等,重者可出现休克等,危及生命。
就医科室
普外科
若出现腹股沟区肿物、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若腹部包块突发剧烈疼痛、呕吐、休克等危急症状时,建议立即就诊于急诊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急性腹痛就诊前,尽量不服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镇痛药物,以免掩盖腹部症状,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建议不要佩戴金属饰品:以免影响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建议穿着宽松、方便暴露检查部位的衣物:就诊过程中需要对腹部及腹股沟(大腿内侧上部)进行查体。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大腿内侧肿块出现多长时间了?躺下或按压后是否会消失?
肿块处是否有疼痛?是否会随着某些行为或动作加重或减轻?
腹部是否存在疼痛?疼痛时是否合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有腹部、大腿内侧、会阴部等处手术、外伤、感染等病史?
是否有长期慢性咳嗽、频繁便秘、排尿费力、大量腹水、腹腔内
肿瘤等病史?
是否有怀孕、举重、肥胖史?
婴儿是否频繁哭闹?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药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物: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依托考昔。
典型的股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确诊。诊断不明或有困难时可进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既往存在腹部、大腿内侧、会阴部等处手术、外伤、感染等病史。
有长期慢性咳嗽、频繁便秘、反复排尿费力等病史。
有大量腹水或存在腹腔内较大占位性病变。
有怀孕、举重、肥胖史。
婴儿有频繁哭闹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大腿内侧卵圆窝处有半球形肿块,可随躺下缩小或消失。
久站或咳嗽时,肿块处可有胀痛。
体征
腹股沟内侧下缘,股三角处可触及肿块,按压后可能会减小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
一般无明显异常。
如果结果显示
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出血、贫血。
检查前无需空腹。
便常规+潜血试验
如果结果显示有便潜血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出血。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一般腹股沟区域的疝通过体格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诊断有困难时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
有助于确定解剖位置以决定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可确定疝环位置和大小、疝内容物性质、腹腔与疝囊的容积壁、腹腔内情况等。
CT检查
偶尔超声检查诊断有困难时,可应用CT检查来确定诊断。
可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等及其与胃肠道的关系。
鉴别诊断
当出现腹股沟区包块时,考虑股疝时,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腹股沟斜疝
相似点:都有腹股沟区肿物,伴随疼痛等症状。
不同点
用手指探查腹股沟管外环(浅环),发现外环扩大,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影像学检查可见
腹股沟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内方突出,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脂肪瘤
相似点:肥胖人群股疝疝囊外常伴随增较厚的脂肪层,卧位查体时即使疝囊回缩,仍可能遗留以脂肪组织为主的包块,有被误诊为
脂肪瘤的可能。
不同点:脂肪瘤的肿块根部不固定,活动度相对较大,股疝根部固定而不能被推动。
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
相似点:卵圆窝处大隐静脉结节样膨大也会出现在站立增大,卧位减轻或消失等易复性疝表现。
不同点:压迫股静脉近心端,肿块出现膨胀表现的为
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肿块无变化的是股疝。
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相似点:脊柱或
骶髂关节结核所致寒性脓肿,可能会沿腰大肌之间的腔隙蔓延到腹股沟区附近,导致该区域肿块。此类肿块可能会在咳嗽时出现冲击感,同时也会随久站出现胀痛。
不同点:腹股沟区髂腰部结核性脓肿多位于腹股沟外侧部及偏骼窝处,且触诊时可有波动感。影像学检查可见髂腰部病灶周围脓肿形成。
治疗目的:还纳疝内容物,解除肠道等组织嵌顿,封堵异常增大的腔隙。
治疗原则: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可暂不手术。
成人股疝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痊愈,非手术方法通常无法根本治愈。
适应证
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又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若无相关禁忌证,应尽早手术治疗。
确诊为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应紧急手术。
手术方法
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
也可采用组织间的张力缝合修补术、单纯平片修补术、网塞平片修补术、腹腔镜手术等。
手术目的
还纳疝内容物,解除肠道等组织嵌顿。
封堵异常通道,降低复发概率。
禁忌证
手术区域存在感染病灶或全身处于急性感染期。
存在严重心衰、
肝功能衰竭合并严重腹水等基础疾病严重的情况,无法耐受手术。
手术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包括术区血肿、阴囊血肿或积液、
膀胱损伤、输精管损伤、
尿潴留、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等。
晚期并发症:慢性疼痛、迟发性补片感染、补片移位等。
注意事项
具体选用何种术式需要医师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切勿因抗拒手术方式而拒绝治疗。
因股疝多为难复性疝,易嵌顿和绞窄,另外腹腔镜修补对于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所以目前更多还是以开放手术为主。
非手术治疗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尤其对于合并有严重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衰、慢阻肺等,应该治疗和处理这些疾病后再行手术。
止痛
当明确诊断后,应用止痛药物来改善疼痛症状。
常用药物:布洛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
用药注意事项
疾病未明确诊断前,禁止使用。
合并有消化道溃疡、穿孔、出血者禁用,药物过敏禁用。
抗感染
药物的作用
对有感染可能的高危人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对有脓毒血症等感染性疾病者,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包括高龄者、糖尿病、体弱、多次
复发疝、化疗或放疗后等状况。
通常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开始静脉给药。
药物过敏者禁用。
儿童禁用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
通便
对于存在便秘者,可使用
乳果糖、
液体石蜡等药物进行通便。
佩戴疝带
高龄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佩戴疝带以缓解症状。
治愈情况
一岁以下的婴幼儿随着身体生长,腹壁可逐渐加强,疝有自愈可能。
成人股疝难以自愈。
股疝经及时手术干预后,通常是可以治愈的。
股疝手术后,有一定复发的可能,传统疝修补方法术后复发率约为10%~15%,应用人工合成材料行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率约为2%~3%。
危害性
股疝进展为嵌顿性疝或
绞窄性疝,容易导致肠道缺血坏死或穿孔出血。
肠道缺血坏死或穿孔出血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全身脓毒血症及严重
腹膜炎,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手术前后,需要在医师指导下禁食禁水一定时间。通常情况下,手术之前需要禁食8~12个小时、禁水4小时。
手术后需要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摄入清水、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软食等性质食物。
注意多吃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豆类等产气食物。
多喝水,不吸烟,不饮酒。
生活管理
高龄人群需要预防
压疮出现,建议定期进行翻身,手术后尽早下床行走。
术后6个月内不建议参加重体力劳动,避免持久站立及负重。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受凉引起咳嗽。
心理支持
尿潴留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出现尿潴留时,不要焦虑,可采用轻揉下腹部、听流水声、温水清洗会阴等方法促进排尿,必要时导尿。
手术前后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建议家属多和患者沟通、疏导。
随诊复查
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等。
随诊时间
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一般为手术后、出院后1、3、6个月。
若出现切口处疼痛、异常包块等症状,建议立即进行复查。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C反应蛋白、超声检查等。
预防
股疝多继发于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异常增高,采取以下措施可减少股疝的发生。
存在慢性咳嗽、腹水、
排尿困难等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建议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孕妇、老年人、体弱多病者、肥胖者。
防止便秘
多食纤维含量高的蔬菜、水果。
通过腹部按摩、改善饮食结构等方式保持排便通肠,避免用力排便。
避免久立、久坐、久蹲以及长时间排便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