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位于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之间骨干的骨折
多由跌倒或外力撞击等因素所致
表现为大腿疼痛、畸形、肿胀、短缩,严重时可有出血和休克
可采取支具固定、手术等方法治疗
定义
股骨干骨折是指位于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之间骨干(可以理解为股骨中间比较直的部分)的骨折。
股骨近端起于髋关节,远端止于膝关节,它是人体最长和最坚强的骨,骨折多由强大暴力引起。
股骨干中部为其好发部位,可为横断、斜面、螺旋、粉碎和
青枝骨折。
分类
根据骨折断端的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
横行骨折:多数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线为横行。。
嵌插骨折:骨折断端短缩、嵌插。
青枝骨折:指儿童骨干处有骨折线,无明显的断裂和移位。
(2)不稳定性骨折
螺旋形骨折:多数由强大旋转暴力所致,骨折线为螺旋形。
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在3块以上者。
斜行骨折:多数由间接暴力所致,骨折线为斜行。
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软组织发生破损,深及骨质或者骨折断端外露。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软组织未见破损,皮肤完整。
根据AO分类
A型
又称简单骨折:仅有一条骨折线,不伴有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包括:
螺旋形骨折
斜行骨折:指骨折倾斜角度≥30°。
横行骨折:指骨折倾斜角度<30°。
B型
又称楔形骨折:存在3个或以上骨折块,断端之间有骨块接触。包括:
完整性斜形骨折
粉碎性楔形骨折
C型
又称复杂性骨折:存在3个或以上骨折块,断端之间没有骨块接触。伴有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需要尽早手术探查治疗。包括:
节段性骨折
骨干广泛粉碎骨折
按骨折粉碎程度分类
Ⅰ型:小蝶型骨片,对骨折稳定性没有影响。
Ⅱ型:碎骨片较大,但骨折的远、近端仍保持50%以上皮质接触。
Ⅲ型:碎骨片较大,但骨折的远、近端少于50%接触。
Ⅳ型:节段性粉碎骨折,骨折的远、近端无接触。
按骨折部位分类
股骨干上1/3骨折:在肌肉牵拉作用下,近折端向前、外及外旋方向移位,远折断向内、后方向移位。
股骨干中1/3骨折:由于内收肌群牵拉,骨折端向外成角。
股骨干下1/3骨折:近折端向前移位,远折端向后方移位,形成短缩畸形。
发病情况
股骨干骨折占成人骨折的2.2%。
双侧股骨干骨折通常合并其他系统损伤,死亡率可高达1%~5%
运动员、高空作业者、骨质疏松患者多见。
40岁以下人群多遭受暴力撞击导致(如交通事故),40岁以上人群可由低能量创伤导致(如跌倒)。
致病原因
直接暴力:如重物直接打击、车轮辗轧、工业事故、火器性损伤等直接暴力,可引起股骨干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同时可引起广泛
软组织损伤。
间接暴力:如高处坠落、机器扭转伤,可引起股骨干斜行或螺旋形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
高危人群
具有以下危险因素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驾驶员
运动员或对抗性运动爱好者
在建筑工地工作或机器制造业
高空作业者
骨质疏松症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
疼痛、肿胀
大腿局部疼痛,按压疼痛加重。局部组织可出现充血肿胀。
在移动时,骨折处疼痛加剧,并有明显疼痛。
下肢活动受限
因剧烈疼痛、肿胀,下肢无法自如活动。
如果损伤严重,伤及下肢神经,也可能导致下肢无力,活动受限。
骨折特有表现
搬动时有骨摩擦音或明显的异常活动。
骨折断端可出现向前或向后移位,下肢缩短、变形。
全身表现
发热
骨折后短时间内体温一般正常。
严重损伤、出血量较大者,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多不超过38℃。
开放性骨折如出现了感染,可表现为持续发热,甚至
高热。
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休克
股骨骨折可能会引起大出血,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微弱、皮肤湿冷、尿量远少于平常、
意识障碍(即不知道自己在哪,对他人的呼唤没有反应)。
脂肪栓塞综合征
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发绀,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和死亡。
感染
大腿处疼痛:除了骨折本身引起的疼痛外,若发生感染,疼痛会加重。
大腿红肿:大腿发红、肿胀,触之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全身症状:如高热、寒战。
远期症状:如果感染时间过久且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
慢性骨髓炎,大腿局部皮肤形成窦道、流脓。
重要血管损伤
可导致腘动脉,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损伤,出现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趾颜色发白、足趾温度降低等症状。
周围神经损伤
如果下肢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足趾屈伸活动异常,下肢无力,可能损伤了神经。
晚期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
主要发生于骨折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特别是老年人,主要表现为
咳痰不利,痰液黏稠,易于
呛咳。
压疮
长期卧床不起,身体骨突起处受压,局部软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皮肤出现颜色改变、轻度水肿,严重时坏死、溃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肿胀
下肢皮肤颜色发红,皮肤温度比健侧下肢高。若肿胀严重,皮肤呈青紫色或花斑样,局部可出现水疱。
疼痛和压痛
患侧下肢持续疼痛,按压时疼痛明显。
浅静脉曲张
皮下静脉比之前变粗,突出皮肤表面。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最严重的情况。患肢剧烈疼痛,皮肤发亮,出现水疱或血泡。
刚开始患肢皮肤颜色为青紫色,皮肤温度较平常低,称为股青肿;股青肿进一步发展,皮肤变白,则称为股白肿。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为骨折晚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期一般为3个月,超过3个月还未愈合即为延迟愈合.
超过9个月还未愈合,连续观察3个月仍然没有愈合则称为
骨折不愈合或者骨不连。
相邻关节僵直
如膝关节僵直,当周围肌肉、筋膜损伤,以及病人早期因疼痛拒绝锻炼。
骨折出血后血肿机化、粘连、骨折的固定等,使周围肌肉萎缩、关节囊粘连,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
缺血性骨坏死
骨折后血液供应被切断,严重者导致
缺血性骨坏死,多见于大的蝶形骨块。
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导致重要
动脉损伤,或固定过紧、时间过长,肌肉出现缺血坏死机化,形成瘢痕组织,逐渐挛缩形成特有畸形。
就医科室
骨科
在遭受高强度外力撞击,如高空坠落、受到外力创伤、不慎跌倒后出现大腿部疼痛、肿胀、畸形,不能活动,建议及时就诊骨科。
如果所在医院骨科分科较细,出现上述症状可就诊创伤骨科。
急诊科
如受伤后大腿不能活动,肢体大量出血,甚至出现脉搏微弱、意识不清的情况,需要由陪护人员拨打120求救电话,或有亲属紧急送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现场可使用夹板、绷带或者衣物、毛巾等固定受伤部位。
受伤的腿不可自行移动,为避免搬动时加重损伤,可把受伤下肢与正常一侧捆绑固定。
如果出现休克,应该注意保温并且尽量减少搬动。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大腿有无疼痛、肿胀?持续多久了?
大腿有无畸形?
大腿是否难以活动?有没有感觉异常?
上述情况是怎么出现的?请介绍具体过程。
受伤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2)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之前腿部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3)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4)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受过交通伤、坠落伤,或跌倒、运动损伤等损伤。
临床表现
伤后大腿剧痛、肿胀,活动障碍,有异常活动,大腿短缩畸形,远端肢体常外旋。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目的:了解股骨干骨折的损伤部位和畸形情况,侧位X线片可以观察骨折的分离和重叠情况。
包括骨盆正位、膝关节正侧位和整个股骨的正侧位。
注意事项:拍片时间应由医生决定,孕妇和儿童过多接触X线会造成身体损害。
(2)CT和MRI检查
目的:可帮助诊断关节内骨折、骨骺损伤、神经损伤、
血管损伤、病理骨折等。
意义:能更好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周围
软组织损伤情况。
注意事项
CT检查时,身上的金属物品不能佩戴。
行MRI检查时不能带着支具或者
石膏检查核磁共振,会干扰成像;但是骨折以后进行钛质内固定治疗的,可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鉴别诊断
股骨干周围软组织损伤
相似点:主要表现为肌肉拉伤、撕裂伤,损伤肌肉局部肿胀压痛,下肢活动稍受限。
不同点:无纵向叩击痛,无骨摩擦音或大腿的异常活动,抗阻力试验阳性。借助X线检查可鉴别。
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点:损伤肌肉局部肿胀,下肢活动受限。有纵向叩击痛,有骨摩擦音或大腿的异常活动。
不同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疼痛点主要在大粗隆处,较股骨干骨折的疼痛部位要偏外。与较股骨干骨折相比,肿胀更加明显,而且多会出现淤青的表现。借助X线片检查可鉴别。
股骨远端骨折
相似点:损伤肌肉局部肿胀,下肢活动受限。有纵向叩击痛,有骨摩擦音或大腿的异常活动。
不同点:膝关节和髁上部位肿胀,可能合并
胫骨骨折以及膝关节不稳定。借助X线片检查可鉴别。
治疗目的:改善症状,恢复下肢功能。
治疗原则:复位、固定、促进结构和功能恢复,避免并发症发生。
非手术治疗
由于儿童处于成长期,骨折后自我矫正能力强,愈合速度快,所以儿童股骨干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
儿童股骨干骨折
小夹板固定
对无移位或移位较少的新生儿产伤骨折,将患肢用小夹板固定2~3周。对移位较多或者成角较大的骨折,可稍行牵引,再行固定。
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适用于3~4岁以下患儿,牵引3~4周后,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去掉牵引。
水平皮牵引法
适用于5~8岁患儿。牵引4~6周后,X线片复查骨愈合情况。
骨牵引法
适用于8~12岁病人。
成人股骨干骨折
牵引法
牵引法分为骨牵引和皮牵引。皮牵引用于下肢损伤时的急救和转运。骨牵引作为骨折早期固定的临时方法。
当全身条件不允许进行手术治疗时,可进行骨牵引治疗。
牵引8~12周,待骨折临床愈合后,去除牵引,逐渐扶拐行走,至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为止。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进行下肢骨牵引治疗,以便稳定患肢和消肿。
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
如果伤后几天行手术治疗,可以先使用
石膏托或者支具临时固定。
手术目的: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功能。
适应证
牵引不能达到有效复位。
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
多发骨折,尤其是在同一肢体的多发骨折。
治疗方式
钢板螺丝钉固定
适用于股骨干中、下1/3骨折或者短
斜形骨折。也适用于不适宜髓内固定的患者。
该方法术后需外固定保护,术中骨膜破坏较多,骨折愈合速度较慢。
中央性髓内钉固定
当骨折是多段骨折,在股骨上1/3及中下1/3的稳定或者不稳定骨折,应首选此内固定方式。
外固定架固定
对于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多发创伤,可首选外固定架临时固定,待伤口无感染(2周),将外固定变成内固定方式。
若骨折碎裂严重,无法用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继续固定治疗。
康复治疗
术后康复
从第2天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背伸活动。
从第2周开始练习抬臀。
第3周两手吊杆,健侧足踩在床上,收腹、抬臀,使脊柱、腿部成一条直线,增大髋膝活动范围。
从第4周开始可以扶床架练习战立。待骨折临床愈合,逐渐扶拐行走。
术后2个月,根据X线检查判断,如果骨折线模糊,可进行部分负重行走练习。约12周后达到临床愈合,可自由负重。
保守治疗
在保守治疗(如牵引)4~6周后行功能锻炼,以直腿抬高为主,佩戴支具逐渐负重活动。
治愈情况
未治疗
股骨干骨折未治疗容易出现畸形愈合或者骨不连,可能会出现肢体短缩、
关节活动受限,导致跛行,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后
股骨干骨折对线良好,肢体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因股骨干局部血液循环非常丰富,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比较容易愈合,一般预后良好。
部分对线不良,或治疗后过早负重活动,骨折固定不牢固,可能会出现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及骨折畸形愈合的情况。
少数患者会在治疗后残留后遗症,如患肢髋
膝关节僵硬、长期疼痛、无法正常负重等。
预后因素
全身因素
年龄
不同年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很大,新生儿股骨干骨折2周后即可愈合,成人则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
儿童骨折愈合快,老人慢。
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欠佳,尤其是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症、恶性肿瘤及钙磷代谢紊乱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长。
局部因素
骨折的类型
螺旋形和斜行骨折,因其骨折断面接触面大,愈合较快。横行骨折接触面小,愈合较慢。
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愈合较慢。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股骨干骨折后局部血液循环非常丰富,因此骨折愈合过程通常比较顺利,但应确保骨折端稳定。若骨折端完全丧失血液供应,则发生
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就较大。
软组织损伤程度:若软组织损伤严重,损伤了骨折端附近的肌肉、血管、骨膜,破坏血液供应,则影响骨折的愈合。
软组织嵌入:血管、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骨折端之间,阻碍骨折端的对合和接触,骨折难以愈合甚至不愈合。
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导致骨折愈合延迟的原因之一。
治疗不当
骨折固定不牢固,骨折端发生移位,不利于骨折愈合。
过早或者不恰当的功能锻炼,可妨碍骨折部位的固定而影响骨折愈合。
危害性
股骨干骨折未积极治疗可导致下肢活动障碍,甚至难以负重,可能出现畸形愈合,出现
下肢短缩、畸形,影响日常生活。
股骨干骨折是
开放性损伤,失血过多时可造成休克,危及患者生命。
股骨干骨折合并
血管损伤可能导致远端肢体血供障碍,甚至坏死;神经损伤可表现为下肢的感觉异常和
运动障碍。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
睡觉翻身时妥善保护好伤处,避免发生骨折移位。
睡姿以平卧位为主,受伤的肢体在膝盖或者股骨的后侧垫薄枕头,从而使股骨处于抬高位,能够促进下肢的静脉回流,从而促进局部肿胀的消退。
术后有坚强的内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侧卧位。例如是左侧的
股骨骨折,可以采取右侧卧位,同时侧卧位之后必须要在两个下肢之间垫枕头,从而防止两个下肢的皮肤接触,或者骨性部位接触之后导致
压疮的形成。
日常活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日常生活中避免磕碰及外伤。老年人家中建议安装扶手,防止不慎跌倒。
心理支持
有情绪不稳定、心理压抑等情况时,及时向亲友倾诉,得到理解和支持。
也可以和医生沟通病情,了解疾病知识,讨论合理治疗方案。本病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不必过于紧张。
饮食管理
术后早期胃肠蠕动减慢,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注意营养均衡。后期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早期(术后1~2周):饮食清淡,进食易消化食物有营养食物,如鱼汤。
中期(术后3~4周):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豆制品、奶制品、核桃等。
后期(5周以上):可以补充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如豆制品、瘦肉、鸡蛋等。
病情监测
测量血压并严密动态观察,以防休克,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和远端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
如果出现伤口红肿、疼痛、有异常分泌物,可能有伤口感染。如果下肢有发紫及肿胀,难以消失,或患肢出现疼痛且有移位情形,都需要及时就诊,进行相关处理。
随诊复查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都应在治疗期间、治疗后定期复查,以观察病情进展、治疗效果。
复诊目的:关注骨折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预防后遗症发生。
复诊时间:骨折出院后,一般在术后1、2、3个月及6个月分别复查一次。
复查项目:查体和X线检查,主要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
预防
本病大多数是因外伤导致,无特殊的预防措施,避免外伤是关键。
日常出行注意交通安全,从事高空作业及工地作业者做好自身防护,配戴相关防护措施。
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需要补充钙,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生活中要注意防止跌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