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骨组织逐渐被增生变性的纤维组织及编织骨所替代的一种良性瘤样骨病
可出现酸胀感和骨痛、肿胀、病理性骨折、畸形等表现
确切病因未明,大多数学者均倾向于成骨的间充质发育异常学说
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髓内良性的纤维性-骨性病变,可累及单骨或多骨,以骨纤维异常增殖变性为特征。
骨的髓腔内有纤维骨、病灶内为稠密的纤维组织,排列紊乱而无定向,在纤维结缔组织内有化生的骨组织,呈纤维骨或编织骨。病灶内有时可见黏液样变性、多核巨细胞和软骨岛。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发生于全身骨骼任何部位,好发于长骨、颅面骨、肋骨、骨盆等,可累及单个或多个骨骼。非真性
肿瘤,而是一种发育异常。
分型
根据受累骨骼的数量和部位分型
单骨型:单处骨骼受累,该型最常见,约占75%~80%,多发生于颅面骨、肋骨等。发生于面骨者,以上颌骨最多见,下颌骨次之,个别发生于颞骨乳突部。
多骨型:多处骨骼受累,该型较少见,约占20%~25%,多发生于四肢长骨,也可伴发于扁平骨(如颅骨、骨盆、肋骨等),常有一侧发病的倾向。
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征型:该型合并有皮肤色素沉着和性早熟,偶兼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即Albright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这种类型发生率较低,约3%左右。
发病情况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多发生在10~30岁骨骼生长阶段,也可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
本病发病率目前尚无公认的数据,有报道称约为1/30000。
致病原因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确切病因未明,大多数学者均倾向于成骨的间充质发育异常学说。
也有人认为,多骨型纤维异常增殖症可能与先天性骨异常发育有关;单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则可能是局部外伤所引起,纤维变性乃发生于外伤后的一种骨局部修复性反应。
近年来分子机制研究表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由于染色体20q13.3上GNAS基因位点的偶发性激活突变引起的马赛克失调症。
易患因素
年龄:10~25岁的儿童及青年,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外伤、感染:外伤或感染累及骨膜血流,可造成骨膜血流供应的骨纤维异常发育,从而诱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患有Albright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早期常无明显症状。疾病进展后,可出现临床症状。发病部位及受累骨骼不同,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
主要症状
疼痛、肿胀
部分患者浅表部位存在患处骨骼膨胀变形,可伴有局部酸胀、疼痛或压痛。
畸形
病变沿髓腔纵深发展和骨软化,常可表现出不同的畸形,如股骨近端受累时可出现患肢短缩畸形,反复骨折愈合,可出现膨胀性弯曲畸形,被称为“牧羊人手杖”畸形;发生于头颅时可见颅面骨的畸形,发生于脊椎骨时可引起脊柱侧弯或后突畸形。
内分泌异常
约1/3病例尚有形状不规则的咖啡色皮肤色素沉着及性早熟等症状。大多数见于女孩,可出现乳腺及外阴部发育过早,月经提早出现等。
伴随症状
肢体活动障碍、跛行
当下肢骨骼受累时,下肢骨骼结构的完整性被弱化而发生弯曲,出现患肢缩短等,可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是跛行。
鼻窦淤血、感染
鼻窦局部骨骼受累,组织受压,影响鼻窦通畅性,导致鼻窦淤血、感染。
出现鼻塞、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头痛、眩晕、眼球突出、视力受损、听力障碍
颅面部骨骼大量异常纤维组织增生压迫颅脑血管,导致脑供血不足,可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压迫听神经和(或)视神经,还可导致眼球突出、视力受损、听力障碍等症状。
并发症
病理性骨折
为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骨折处可有显著的疼痛感。
还可伴有肿胀、骨骼畸形、活动受限等表现。
恶变
极少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会发生瘤样恶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就医科室
骨科
如有严重骨痛,影响睡眠或者休息后不能缓解,伴有局部肿胀、畸形、行走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前往骨科就诊。
神经内科及颌面外科
如有头痛、头晕,或伴有听力、视力下降,建议到神经内科就诊。
口腔颌面外科
如果有头面部畸形,建议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
内分泌科
如有多食、易饥、消瘦、易怒、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提早出现等内分泌异常症状时,也可前往内分泌科就诊。
耳鼻咽喉科
如果有鼻塞、鼻分泌物增多、
鼻中隔偏曲、耳后或外耳道内隆起、中耳炎、听力障碍等症状,可就诊耳鼻咽喉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出现局部疼痛等症状,不要盲目听信“偏方”、“秘方”,不要自行服药,以免掩盖病情,建议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局部畸形、异常活动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骨折,不要自行复位处理,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局部疼痛或按压痛?疼痛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断出现?
是否存在关节或骨骼畸形?正常活动是否受限?
是否存在局部肿胀?
是否出现皮肤
色素沉着、乳房增大、月经来潮等?
是否出现视力下降、听力受损等?
病史清单
既往骨骼系统是否受过外伤或感染?
是否有先天性骨或关节疾病?
家族成员中是否有类似症状?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塞来昔布等。
诊断依据
病史
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可有外伤或感染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轻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可无症状,通过检查意外发现。
常见表现有病骨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行走困难。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乳房发育、视力下降。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最基础的辅助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患处骨骼的病理变化及特征。
X线表现为受累骨骼膨胀变粗,密质骨变薄,典型特征是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界限清楚。一般没有软组织受累和
骨膜反应。
CT检查
CT检查定位病灶更精确,不仅对病变内囊性破坏、钙化和骨化的显示较敏感,还可显示由于骨皮质破坏伴有的
软组织肿胀,而且克服了X线平片组织重叠的缺点,可用于重叠较多部位如头颅、骨盆等的检查。
本病患者CT检查多为典型的毛玻璃样变和膨胀透亮样变,亦可为硬化样骨或囊性骨。
MRI检查
MRI能更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受累的情况,了解病灶的位置和范围,能通过病灶信号特点评价其病理成分,为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MRI表现比较复杂,病灶内所含组织的比例不同,表现也不同,多数表现为T1WI和T2WI呈不均匀的低信号,T2WI压脂像上呈中等信号。
全身骨显像检查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可以了解全身骨骼受累情况,有助于了解病灶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但特异性差。
对于初次就诊的儿童患者,建议行骨扫描,明确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的病变。
实验室检查
主要为血
碱性磷酸酶(ALP)检查、尿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钙等。
ALP是骨生化转换指标之一,可反映成骨细胞的活跃程度,升高提示骨病变的存在。
组织病理检查
用穿刺针在病变处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分析细胞的结构和排列,是确定骨纤维发育不良诊断的最可靠检查。
镜下可见杂乱散布的未成熟骨小梁和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少见。
鉴别诊断
内生和外生软骨瘤
相似点:都可出现局部肿胀、畸形等表现。
不同点:
软骨瘤倾向于单侧肢体分布,可出现多个无痛性肿块,骨畸形等病灶,X线为透光区,活检为软骨组织。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鉴别。
骨巨细胞瘤
相似点:都可出现局部疼痛、
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也可有骨组织的膨胀性改变。
不同点: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常见原发性
骨肿瘤,多发生于骺板愈合后的长管状骨的骨端,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远端,其次是胫骨近端。多发生于20~40岁年龄段,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临床多表现为进行性疼痛。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鉴别。
骨化性纤维瘤
相似点:都可出现局部疼痛、压痛等表现。
不同点:
骨化性纤维瘤起源于骨髓腔,是由纤维结缔组织与骨组织构成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为单发,为孤立性骨损害,也可见多发,多发生于长骨骨皮质内或骨皮质下。有家族史,发展缓慢,起病后长期无症状,因其他原因检查或因
病理性骨折而发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嗜酸性肉芽肿
相似点:都可出现局部疼痛、压痛等表现。
不同点:嗜酸性肉芽肿为一良性孤立的非
肿瘤性溶骨损害,起源于网状内皮系统。常见于额骨、顶骨和下颌骨。结合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可以鉴别。
治疗目的:缓解患者疼痛、肿胀等症状,纠正已出现的畸形,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骨骼病变如无显著症状,原则上不需治疗,观察即可。已出现畸形或功能障碍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
限制活动
对于负重骨疼痛、肿胀明显者,限制病骨活动,以减轻疼痛症状。
减轻负重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病变部位易发生骨折,所以要减轻负重,避免病骨受力,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双膦酸盐类药物
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并促进其凋亡,进而阻碍溶骨性破坏,有效缓解骨痛症状,增强骨强度,适用于出现骨痛症状的患者。
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发热、“流感样”症状(如鼻塞、流涕等),还包括恶心、乏力、头晕、胸闷等,对本类药物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
降钙素
作用:可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溶解,有助于骨质钙化,还有减轻骨痛的作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且14岁以下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眩晕等。
维生素D与钙剂
可以根据病情使用
碳酸钙等
钙剂和维生素D,辅助增强骨质矿化。
非甾体抗炎药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镇痛、抗炎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如果患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可以选择塞来昔布、
美洛昔康等对胃黏膜刺激比较小的药物类型。
糖皮质激素
首选用于治疗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继发的眼内炎等
视神经病变急性期,降低对视力的损害。
手术治疗
刮除植骨术
适应证:适用于病灶范围小,且不伴有病理性骨折及畸形者。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患处功能和美观影响小等优势。
若刮除病灶不彻底,存在复发可能。
刮除植骨内固定术
适应证:用于病理性骨折和畸形不严重者。
取患者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进行植骨,后加用钢板或髓内钉等内固定,可以为病骨提供机械支撑,获得早期稳定,让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
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应证: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股骨头颈部受累严重,
髋内翻等畸形明显的患者,以及髋关节截骨手术失败、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年龄较大的患者更加适合。
可根治疾病,显著改善功能,减少病灶复发可能。
手术创伤较大,可能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
刮除植骨截骨矫形内固定术
适应证:严重畸形伴或不伴有病理性骨折患者,可采取刮除植骨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
可能出现截骨处骨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风险。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如何治疗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治疗方法有:定期复查;药物治疗,如应用二磷酸盐;手术治疗,如病灶清除植骨等。
1.定期复查:对于无症状的成年患者,若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且无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可定期拍摄X线复查。
2.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二磷酸盐类药物,如阿伦磷酸钠、帕米磷酸钠等,可缓解骨痛。在应用药物的同时要注重功能锻炼,保护患肢,避免病理性骨折。
3.手术治疗:目的是矫正畸形,预防病理性骨折,切除或刮除病灶,手术切除病灶后可植骨。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治疗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而定,建议患者及时医院就诊,完善检查,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治愈情况
经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疼痛、肿胀等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特别是行手术刮除病灶后,疾病可治愈。术后复发率为10%~30%,手术切除范围越广复发率越低,手术时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恶变率约为0.05%。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一般无法自愈。部分青少年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灶在15岁之后停止生长,而成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灶何时停止生长未见报道。
危害性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情不断发展,可能导致患者出现
病理性骨折、畸形加重等,患者日常出行严重受限,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少部分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可以恶变,严重者危及生命。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一般无需特殊调理,保证营养均衡即可。
可适当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比如乳制品、豆类及豆制品等,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等。
生活管理
家属应做好术后的陪护,防止患者跌倒发生
病理性骨折。
日常活动时注意幅度,避免磕碰,避免病骨过度承重,尤其是有骨痛症状或骨折时,应限制活动。
情绪管理
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不同程度地损害外观及功能,进而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情绪不稳定、心理压抑等情况时,及时向亲友倾诉,也可以向医务人员需求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以免由于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病情监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原先骨痛、肿胀、畸形等症状持续不见好转或加重,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随诊复查
复诊目的:检查相关症状是否好转,评估病变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复诊时间:无症状的患者半年或1年定期随访即可。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建议术后每个月复诊一次,具体复诊时间应遵医嘱。恢复期间如有不适,可及时就医,不必严格参照上述时间。
复查项目:局部X线片、CT检查、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尿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
碱性磷酸酶、血钙等实验室检查。
预防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具体病因至今未明,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手段。儿童及青少年在骨发育阶段尽量避免发生外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