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一般是指骨的,是一种瘤样病变。溶骨病损内含有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累积,好发年龄为青少年,好发部位为颅骨,肋骨、脊柱、肩胛骨等。长骨病损多见于干骺端和骨干。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骨科
临床症状
疼痛和肿胀为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因
病理性骨折就诊。
危害
肢体嗜酸性肉芽肿影响行走功能,导致病理性骨折。
并发症
病理性骨折等。
检查
血常规、
红细胞沉降率、血清钙磷和
碱性磷酸酶、X线检查、CT及三维重建、MRI、活组织检查。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X线检查、CT及三维重建、MRI、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原则
病灶内注入制剂;刮除植骨术或放射疗法。
治愈性
可以治愈,放疗效果佳。
饮食建议
营养均衡,合理膳食。
病因
病因不明。
流行病学
大多数患者为30岁以下男性,以5~10岁较多。
典型症状
临床症状的变异较大。一般发病较慢,发病属隐匿性,出现症状前,可有较长的病史,有的仅轻度疼痛,功能障碍。位于浅表部位则肿胀明显。各骨可触到骨质变化,长骨隆起肥厚,大范围的颅骨破坏,手摸可触到骨质凹陷。位于脊椎的病变可并发侧弯或后凸,活动受限,压迫脊髓可以出现
脊髓压迫症。
其他症状
诊断依据
1.青少年及儿童骨嗜酸细胞肉芽肿患者,如患部有轻微疼痛,X线片上呈现边缘锐利的溶骨性破坏,有不规则的新生骨,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应考虑本病。2.本病的单发性患者应与
尤文肉瘤、慢性及
骨结核相鉴别;多发性嗜酸性肉芽肿病应与及瘤相鉴别。
治疗方针
骨嗜酸细胞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在病灶内注入缓慢吸收的制剂,包括已确诊、局部复发或继发病灶。
放射治疗有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病灶内注射入缓慢吸收的制剂,包括已确诊、局部复发或继发病灶,注射疗法均有效。通常只需注射1~3次,6~12个月内病变停止发展,然后完成病灶修复。对于多发病不适于手术及放射治疗者可局部或全身应用泼尼松和制菌剂治疗。
放化疗
对特殊病例或不宜手术部位可行放射治疗,或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
当诊断有疑问时,可行组织活检术及病灶
刮除术,同时局部注入泼尼松,必要时可进行植骨,多可治愈,极少复发,对某些部位功能次要的骨,如肋骨和腓骨等,可行边缘性瘤段切除术。
预后情况
本病预后尚可。
日常护理
肢体保护,预防病理骨折。
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合理膳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