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坏死

更多功能

骨坏死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骨坏死指人体骨骼中骨组织成分失去活性的现象
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会出现外形的改变
病因包括创伤和非创伤因素
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定义
人体骨骼中骨组织成分失去活性的现象称为骨坏死。
骨坏死可发生在股骨,肱骨头,膝关节,椎体,及足、踝、腕、手和面部骨骼。
分类
骨坏死一般根据病因分为两类。
创伤性:由外伤或手术原因造成的骨坏死。
非创伤性:其他原因造成的骨坏死,其中原因不明者称为特发性骨坏死。
发病情况
骨坏死尚无总体的流行病学数据,不同类型的骨坏死发病情况有所不同。
首次在国内开展的大规模非创伤性骨坏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累计已达812万。男性患病率(1.02%)显著高于女性(0.51%),北方居民患病率(0.85%)高于南方居民(0.61%),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
腕骨坏死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体力劳动者多见。
静脉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发生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率约为1%~10%,口服双膦酸盐药物患者发病率小于1%,口内有创伤将导致发病率升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