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骨恶性淋巴瘤是一类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是淋巴瘤晚期全身播散的表现,有时两者很难区分。近年来,国外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及患艾滋病的患者增多,上述人群中淋巴瘤骨侵犯较为常见。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肿瘤科、骨科
临床症状
骨恶性淋巴瘤患者常见症状为疼痛,主要表现为
钝痛、胀痛。有些患者以局部肿胀、包块为首诊症状,随后会有
关节活动受限的表现。
危害
颌骨、股骨、四肢长骨是易发部位,患者会有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严重者可造成截瘫。
并发症
检查
血常规、
红细胞沉降率、肾功能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X线片、放射性核素扫描、CT及MRI等。
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及X线片表现出的骨质侵蚀性破坏范围广等标准可诊断。
治疗原则
放疗和化疗治疗对本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
原发性骨淋巴瘤特别是单一长骨病变采取手术切除病变,辐以放疗、化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治愈性
原发单骨淋巴瘤经过放疗、化疗联合治疗后预后良好。
饮食建议
均衡饮食,摄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的各类营养素,多食新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病因
病因不明。
流行病学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主要见于20~40岁,男女之比为2:1。
典型症状
1.发病年龄骨淋巴瘤各年龄组均可累及,多见于成年人,20~60岁发生率较高,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发生率较低,但也以成年人为主,儿童少见。2.发生部位淋巴瘤侵犯骨的部位较广泛,几乎全身各骨均可累及,其中颌骨、颅骨、骨盆、脊柱、股骨等部位较常见,颌骨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四肢长骨中,股骨最常见,也是原发性骨淋巴瘤常见的发生部位。3.症状与体征骨淋巴瘤患者常见症状为疼痛, 约2/3的患者疼痛为首要症状,甚至为首诊症状,表现为
钝痛、胀痛。有些患者以局部肿胀、包块为首诊症状。发病早期,疼痛较轻,呈间歇性,因此有些患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可达16个月以上,一般4~8个月。病程晚期,疼痛可发展为持续性,并有夜间疼痛现象。四肢长骨淋巴瘤具有一般恶性肿瘤的特点,除局部疼痛外,局部可有肿胀及软组织包块,表面有静脉怒张,皮温高,压痛明显等。体征部分骨淋巴瘤患者可伴有发热、无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诊断依据
单从临床表现和影响特点上诊断原发恶性骨淋巴瘤是相当困难的。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虽对发现是否多发病灶有很大帮助,但在对于疾病病种的诊断上并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检查只有助于同白血病的鉴别,骨髓象的意义也不大。最根本的诊断方法还是依赖活检,包括淋巴结活检或结外病变组织的活检。它不但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明确病理分类,以利于进一步的治疗。
治疗方针
原发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不是单一的,普遍认为放疗是控制其发展的较好方法。骨淋巴瘤对放疗较敏感,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放化疗
淋巴瘤对放疗、化疗均较敏感,特别是放疗,是多数学者推荐使用的治疗方法,骨淋巴瘤也遵循这一原则,包括
原发性骨淋巴瘤。常用的放疗剂量是35~45Gy,范围应包括
肿瘤周围4~5cm边界,如伴有
淋巴结肿大,可同时行放疗。放疗可以不受年龄的限制,根据国外报道有些年龄小于10岁的儿童患者行放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化疗引入淋巴瘤的治疗中,也包括骨淋巴瘤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等。
预后情况
骨淋巴瘤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资料,无论是放疗、化疗和化疗联合应用或手术治疗辐以放疗、化疗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日常护理
1.以心理指导为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2.患者体质往往较差,应加强营养,改善全身状况。3.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和心理压力。4.适量、适时的运动可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有利于调整机体内在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摄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的各类营养素,多食新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