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HLD),也称
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也是至今少数几种治疗效果较好的神经遗传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角膜色素环及肾功能损害等,本病患病率为0.5~3/10万。
1.血常规
肝硬化伴
脾功能亢进者血常规出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或(和)红细胞计数减少。
2.尿常规
3.肝功能检查
除某些WD患者早期肝功能正常外,多有不同程度
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
血清总蛋白降低,γ-球蛋白增高等。
4.肾功能检查
5.铜代谢相关的生化检查
(1)血清
铜蓝蛋白:正常值为200~400mg/L,患者一般低于150 mg/L(多数低于100 mg/L),女性患者妊娠或接受雌激素治疗,或WD患者同时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其血清铜蓝蛋白可大于200mg/L。某些情况如出生后至2岁、20%的WD基因携带者以及慢性严重消耗性疾病等,血清铜蓝蛋白可低于200mg/L。如<80mg/L是诊断WD的强有力证据。
(2)24小时尿铜:正常人为100μg以下,未经治疗WD患者多数尿铜量在200~400μg之间,个别高达1200μg。
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肝病,尿铜量可增高。典型的WD患者24小时基础尿铜量>100μg,若发现尿铜>40μg/24h,提示WD可能,应行进一步检查;当怀疑WD,但尿铜检查<100μg时,应行
青霉胺负荷试验。WD患者服排铜药后尿铜可增高,铜大量排出后尿铜量渐降低,24小时尿铜量测定有助于WD的诊断,也可作为临床调整排铜药剂量参考指标。
(3)
血清铜:血自由铜的检测,能用于WD患者的筛查、诊断和监测。
(4)肝铜量测定:高肝铜是诊断WD重要指标,不作为常规检查。对于生化检查不能确诊的病例,测定肝铜量是必要的,正常肝铜含量50μg/g(肝干重),WD患者多为250μg以上/g(肝干重),杂合子及肝病患者肝铜含量可在100~250μg/g(肝干重)之间,注意肝穿刺取组织活检存在一定的创伤风险。
6.基因检测,本病的致病基因位于13q14.3,可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技术进行ATP7B基因突变检测,WD基因全序列检测是目前WD基因诊断中最常用、最准确、最直接的的方法。还可用WD 基因突变的DNA 微阵列芯片方法。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