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及膈肌水平以下主动脉的夹层病变
部分无症状,部分可能出现急性腹痛、腹胀等表现
高血压、主动脉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主动脉局部手术或外伤等可引起
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腹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发生在主动脉内膜受损的情况下。由于内膜受损,血流通过破损进入动脉壁中的内膜和中膜之间,导致主动脉夹层形成。腹主动脉夹层主要发生在腹主动脉,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
分型
根据发病机制
原发性腹主动脉夹层:也称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AAD),临床上较为罕见,原发破口位于腹主动脉。又可因病因分为自发性(79%)、医源性(7%)、创伤性(14%)三种类型。
继发性腹主动脉夹层:也称复杂性腹主动脉夹层,继发于胸主动脉夹层,大多数胸主动脉夹层病例主动脉中膜撕裂病变会延续至腹主动脉,因而临床上比较常见。
根据腹主动脉夹层破口的位置
Ⅰ型:破口位于腹腔干开口近端主动脉壁。
Ⅱ型:破口位于腹腔干与肾动脉开口之间区域,可能位于主动脉壁,也可能位于内脏动脉管壁。
Ⅲ型:破口位于肾动脉开口远端主动脉壁。
按照发病时间分期
急性期:发病小于或等于14天。
亚急性期:14天至90天。
慢性期:大于90天。
发病情况
主动脉夹层很少局限于腹主动脉。与升主动脉夹层(70%)、降主动脉夹层(20%)和主动脉弓夹层(7%)相比,原发性腹主动脉夹层在各种主动脉夹层病变中占比为1%~4%,发病率约5.1/100万人年。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高龄、
遗传性疾病等可增加胸主动脉发生的风险。
致病原因
以下因素可增加发病风险。
高血压
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龄
随着年龄增长,本病发生风险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
遗传性疾病
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瓣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遗传性血管疾病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主动脉炎或心内膜疾病
巨细胞动脉炎、特发性主动脉炎、白塞病、梅毒、主动脉周围组织感染、感染引起的
心内膜炎、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病变等导致主动脉结构发生异常,使本病的发生风险增高。
主动脉局部治疗或外伤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介入治疗等局部治疗,外伤等造成主动脉损伤,都可以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孕产因素
妊娠和分娩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吸烟
长期吸烟可能损害动脉壁,增加夹层风险。
发病机制
腹主动脉内膜结构发生改变,容易形成破口。
内膜形成破口后,血液向破口内流入,使内膜和中膜分离,形成夹层。
腹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和夹层的严重程度而异,部分无症状。
主要症状
剧烈腹痛
通常是腹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症状。
突发严重、持续性的腹痛。
多为剧烈疼痛,常难以忍受。
疼痛性质为刀割样、针刺样、撕裂样。
背痛
腹主动脉夹层可引起背部疼痛,尤其是在下背部。
腹胀
由于腹主动脉扩张,可出现腹胀。
其他症状
胸痛
部分腹主动脉夹层还可表现为胸痛。
下肢缺血
夹层影响下肢动脉血流,导致下肢缺血和坏死。
可出现下肢疼痛、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部分患者可会出现截瘫。
血压变化
大部分会出现血压升高。
双上肢、上肢和下肢血压数值差距较大。
严重时可出现低血压。
并发症
休克
腹主动脉夹层持续扩大会导致腹主动脉壁破裂,引发大出血和休克,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紧急情况。
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四肢皮肤湿冷、短时间意识丧失。
肾功能衰竭
腹主动脉夹层会导致肾动脉受压,影响肾功能。
出现腰痛、血尿、少尿、无尿。
肠缺血
腹主动脉夹层影响肠道血供,导致肠缺血和坏死。
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粪便发黑、粪便含有血液等症状。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持续存在的夹层破口会导致假腔内的持续血流,阻碍假腔血栓化和主动脉重塑,导致
主动脉瘤形成。
如果出现剧烈腹痛、腹胀、血压变化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医生会询问症状、病史、既往检查和治疗情况。
就医科室
普通外科
如果出现腹痛、腹胀,建议前往普通外科就诊。
急诊科
如果出现剧烈腹痛、血压升高、晕厥、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血管外科
如果明确有腹主动脉夹层,需要治疗,可以前往血管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请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严格控制活动量,以防止病情加重。
未经医生许可,切勿滥用药物,以免药物影响相关检查,干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哪些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出现?
是撕裂样腹痛吗?
是否有烦躁、大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
既往是否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瓣畸形?
近期是否进行过心血管介入手术?
腹部是否受过外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
影像学检查:腹部CT、CTA、DSA。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诊断依据
病史
既往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
患有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畸形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临床表现
腹部突发性剧烈的撕裂样或刀割样锐痛。
部分有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心悸、面色苍白。
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昏迷。
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增强CT
检查血管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可发现血管存在夹层、血流异常的情况。
此方法需要使用碘造影剂,对于碘过敏及心功能不良患者无法使用。
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有药物过敏史,应提前告知医生。
主动脉造影
通常在介入治疗前进行,不作为诊断的首选。
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有药物过敏史,应提前告知医生。
彩色多普勒超声
属于一种无创、安全以及简便的影像学手段,结合超声造影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鉴别诊断
急腹症
相似点:均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粪便发黑。
不同点:
急腹症是腹腔内器官发生急性病变引起的综合征,腹主动脉多无异常。通过生化、血管超声、CT、
腹部超声等可以鉴别。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相似点:恶心、呕吐、腹痛、粪便发黑。
不同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是胃或十二指肠发生溃疡并引起出血的疾病。腹主动脉多无明显异常,可通过胃镜等进行鉴别。
治疗目的:尽快修复受损腹主动脉、缓解症状、降低严重情况发生的风险。
治疗原则:根据夹层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一般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联合其他措施来严格控制患者血压、降低患者心率,控制和改善临床症状。
在后续保守治疗中积极观察患者疾病进展,随时准备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对任何怀疑或已经诊断为腹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均应给予重视,做好相应治疗方案及预案。
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心律及出入液量。
卧床休息。
对症处理:镇静、镇痛。
药物治疗
降压治疗
静脉应用
硝普钠应慎重。硝普钠可以迅速将收缩压降至100~120mmHg或更低,预防夹层血肿的延伸,但同时有加快心率的副作用。如果使用,应与β受体拮抗剂联用。
必要时使用其他降压药,如α受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
血压应降至能保持重要脏器灌注的最低水平,避免出现少尿、
心肌缺血及精神症状等。
降低左心室张力和心肌收缩力治疗
β受体拮抗剂或钙通道拮抗剂在降压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左心室张力和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至60~80次/分,避免夹层进一步进展。
对于β受体拮抗剂不能耐受的病人,可使用
地尔硫䓬、维拉帕米等代替。
手术治疗
包括开放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术。
患者满足以下情况时,均需积极手术治疗:
经过内科积极治疗后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
腹主动脉直径≥30 mm。
出现脏器缺血情况(包括下肢缺血等)。
术后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左右(1 mmHg=0.133 kPa)。
血管腔内治疗
随着腔内修复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腔内修复手术已经成为主流。
包括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手术(EVAR)、多层裸支架(MFM)手术、支架开窗技术与烟囱技术、平行支架技术等。
适应证:
腹主动脉夹层存在破裂或先兆破裂表现。
患者腹主动脉夹层存在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的疼痛及脏器缺血等表现。
经过保守观察,发现腹主动脉夹层进展。
锚定区可以满足目前腔内介入器材的需求。
腹主动脉分叉直径≥18 mm时选择分体式支架植入;腹主动脉分叉直径<18 mm时选择一体式支架或单分支支架(AUI)联合股-股转流术。
开放手术
以下情况需要行开放手术:
腔内介入后出现移植物感染。
患者存在治疗适应证且无法行腔内介入治疗。
包括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转流术和腹主动脉-单侧髂动脉转流术联合股-股转流术。
腹主动脉夹层进展较缓慢,一般保守治疗。如密切监控、规范治疗,预后尚可。
治愈情况
腹主动脉夹层进展较缓慢,夹层瘤样扩张及破裂发生率远低于胸主动脉夹层。目前多以控制血压为基础的保守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但会存在假腔持续扩张,内脏、肢体灌注不足,夹层破裂等潜在风险,长期随访病死率达16.7%。
腔内治疗腹主动脉夹层主要并发症包括截瘫、内脏失灌注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
下肢动脉闭塞、夹层破裂、造影剂相关肾病等,发生率均不高,总体安全性好。
研究发现腹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与腔内介入治疗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二次手术的概率。
预后因素
腹主动脉夹层的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患者的年龄、夹层类型、治疗方式以及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
危害性
腹主动脉夹层持续可导致主动脉壁逐渐变薄,从而增加破裂的风险。一旦腹主动脉破裂,会大量出血,引发休克,危及生命。
腹主动脉夹层可能压迫或阻塞邻近的血管,导致周围器官或肢体缺血,引发肠缺血、肾功能不全、下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截瘫。
腹主动脉夹层可导致主动脉局部形成瘤状扩张,即
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会继续扩张并最终破裂,增加生命危险。
腹主动脉患者需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管理
生活方式
合理均衡饮食,进食低盐、低脂和优质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戒烟、戒酒。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术后按照个体耐受逐渐增加运动量。
保持情绪稳定。
病情监测
保守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以及临床症状,如果出现腹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密切观察。
随诊复查
保守治疗者,定期复查CTA,具体为发病后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重点了解腹主动脉直径及真假腔变化情况。
预防
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避免肥胖。
高血压病人及家属学会家庭
血压测量方法,及时监测血压。
高血压病人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出现严重腹痛时及时呼叫急救帮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