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

更多功能

腹外疝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形成
腹壁薄弱部位出现肿块,屏气、咳嗽时肿块大小会改变,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可缩小或消失
引起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可引起
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疝多发生于腹部,以腹外疝为多见。
腹外疝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
疝囊是壁腹膜的憩室样突出部,由疝囊颈和疝囊体组成。疝囊颈是疝囊比较狭窄的部分,是疝环所在的部位,也是由疝突向体表的门户,又称疝门,亦即腹壁薄弱区或缺损所在。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为最多见,大网膜次之。此外如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横结肠、膀胱等均可作为疝内容物进入疝囊,但较少见。
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腹壁组织。
分类
根据疝内容物回纳的难易状况分类
易复性疝:疝内容物自行或用手推后可以完全回纳入腹腔。
难复性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
嵌顿性疝:腹内压骤然升高,疝内容物大量突出并被卡在疝环处而不能回纳者。如疝内容物嵌顿后发生血运障碍,即转化成绞窄性疝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
腹股沟疝: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又分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股疝是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复合疝是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切口疝: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
脐疝:发生于肚脐处,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
腰疝:内脏器官或脂肪组织通过腰三角间隙膨出而形成的腹外疝。
白线疝:发生于腹壁正中线(白线)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上,也称上腹疝。
根据发病原因分类
先天性疝:因先天性解剖异常引起的腹外疝。
后天性疝:因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引起的腹外疝。
发病情况
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
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占腹股沟疝的85%~95%。
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
切口疝的发病率是腹外疝的第三位,腹部手术后切口获得一期愈合者,切口疝的发病率通常在1%以下;如切口发生感染,则发病率可达10%;伤口哆开者甚至可高达3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