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间隙指横膈以下、盆膈以上,腹后壁和后腹膜之间的区域,常简称为“腹膜后”。是一个疏松组织构成的大间隙,包含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交感神经和脊神经,淋巴管和淋巴结,肾、肾上腺和输尿管,以及胰、十二指肠等多种器官和脂肪、纤维结缔组织。腹膜后间隙疾病指上述组织的病变,但不包括肾、胰等内脏器官的病变。腹膜后间隙组织的疾病和外伤并不少见,又由于间隙伸缩性大,出血或感染均易扩散,
肿瘤也可长得很大。
腹膜后可有许多疾病,包括损伤、出血、炎症、
肿瘤等。
1.腹膜后损伤
腹膜后器官在
腹部创伤时可被波及。
腰椎骨折及
骨盆骨折常引起
腹膜后出血,血液在间隙内广泛浸润,形成巨大血肿,引起腰背痛、腹痛,并可导致休克。空腔脏器损伤,如十二指肠和升、降结肠及直肠腹膜后部分的损伤,易导致严重感染,均应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2.腹膜后感染
多由肾或结肠等邻近脏器损伤穿孔或炎症蔓延所致;经血行及淋巴途径的感染(如
髂窝脓肿等)较少见。因感染易于扩散,病情较严重,有全身感染中毒的症状,并可伴有腰背痛或腰大肌刺激征,如髂窝脓肿时出现髋关节屈曲。
3.腹膜后肿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并不少见,可来自腹膜后脂肪、筋膜、血管、淋巴、神经和结缔组织,约2/3 为恶性。因腹膜后肿瘤位置深在,又有扩展余地,早期常易漏诊。肿瘤增长后,可有腹胀及脏器受压的症状。压迫直肠,可产生里急后重感;压迫严重者,可出现
肠梗阻、
肾盂积水、腰背痛、会阴痛及下肢痛等症状。少数有分泌功能的肿瘤,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如
嗜铬细胞瘤可有阵发性高血压的症状。
4.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腹膜后广泛纤维化,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与自身免疫反应、肠道或腺体炎症反应、以及对药物(主要是治头痛的
麦角衍生物)的过敏反应有关。病变部分呈坚硬灰白色的纤维膜
斑片,使腹膜后的空腔脏器受压而发生梗阻,产生相应的症状。输尿管最易受压,此时出现肾盂积水;肠管受压,可出现不全肠梗阻;血管淋巴亦可受压,如下腔静脉受压出现下肢肿胀等。
1.血液检查
2.尿液检查
尿常规一般正常,如尿液检查有蛋白、脓细胞及细菌,则提示同时有
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
3.X线检查
腹部X线摄片可发现软组织肿块影,腰大肌显影不清,或脓肿内有气体及液平,
脊柱侧凸或
肠梗阻表现。肾盂造影可显示肾、输尿管偏移或梗阻,以及造影剂外漏等。
4.B超或CT检查
CT检查是最可靠的快速诊断方法。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抽液,做脓液生化学、病理学、细菌培养等检查,或向脓腔内注入造影剂,以了解脓腔的大小及形态。
1.腹膜后损伤
腹膜后器官在
腹部创伤时可被波及。
腰椎骨折及
骨盆骨折常引起
腹膜后出血,血液在间隙内广泛浸润,形成巨大血肿,引起腰背痛、腹痛,并可导致休克。空腔脏器损伤,如十二指肠和升、降结肠及直肠腹膜后部分的损伤,易导致严重感染,均应及时诊治。
2.腹膜后感染
因感染易于扩散,病情较严重,有全身感染中毒的症状,并可伴有腰背痛或腰大肌刺激征,如
髂窝脓肿时出现髋关节屈曲。诊断性穿刺和B超检查可协助定位。
3.腹膜后肿瘤
约90%以上的患者均可触及腹部肿块,一般均不活动,可据此作出初步诊断。少数有分泌功能的肿瘤,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如
嗜铬细胞瘤可有阵发性高血压的症状。有助于了解肿瘤组织类型。腹部CT以及MRI可以诊断腹膜后肿瘤位置以及肿瘤类型。
4.腹膜后纤维化
患者出现
尿路梗阻、肠道梗阻或者下腔静脉梗阻时,要考虑到本病。但是往往手术中才能确诊。
1.腹膜后损伤
一般用非手术治疗,如输液输血、抗感染。血肿较大或可能存在空腔脏器损伤时,需行手术治疗。
2.腹膜后感染
抗感染治疗。
3.腹膜后肿瘤
4.腹膜后纤维化
多数患者需手术松解粘连,或作肾造口术、胃肠短路术等,并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