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

更多功能

腹股沟疝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表现为腹股沟区肿块,可伴胀痛,发生嵌顿时肿块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
主要和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有关
以手术治疗为主,特殊情况可选择非手术治疗
多可治愈,预后良好,但有复发的可能
腹股沟疝是什么?
定义
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股沟区的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称为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的下界是腹股沟韧带,内界是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
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前”是指身体正面,“外”是远离身体正中线的方向,“下”则是指站立时身体的下方。
典型的腹股沟疝有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覆层。
分型
根据疝发生的部位分类
斜疝:腹腔内组织自腹股沟内环突入腹股沟管形成的疝,又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直疝:腹腔内组织自腹股沟管后壁、直疝三角区域突出形成的疝,大的直疝外观依然可进入阴囊。
股疝:根据“肌耻骨孔”的概念,以及腹膜前补片修补术的应用,股疝也逐渐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腹股沟疝。
复合疝: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疝。
股血管周围疝:位于股血管前方或外侧的疝。
根据疝内容物回纳难易程度分类
易复性疝:直立或活动时,疝内容物常突入疝囊,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腹腔。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部分与疝囊壁粘连,平卧或手推均不能完全回纳。难复性疝有一种类型,其部分疝囊壁是由腹腔内脏(如盲肠)构成,称为滑动性疝
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不能回纳,伴有腹痛和消化道梗阻等表现,并且已有部分血运障碍,嵌顿性疝又可以分为
部分肠壁嵌顿疝(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即便发生嵌顿或绞窄,也可能没有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小肠憩室嵌顿疝(Littre疝):嵌顿的疝内容物是小肠憩室(通常为梅克尔憩室),这一类型的疝容易发生绞窄。
逆行性肠袢嵌顿疝(Maydll疝):有两个或更多的肠袢进入疝囊,其间的肠袢位于腹腔内,呈“W”状,位于疝囊内的肠袢血运可正常,但腹腔内的肠袢可能有坏死。
阑尾嵌顿疝(Amyand疝):疝内容物为阑尾,因阑尾常可并发炎症、坏死和化脓而影响修补。
绞窄性疝:嵌顿性疝没有及时处理,病程延续,疝内容物可发生肠坏死、穿孔、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根据是否进入阴囊分类
进入阴囊的疝:多为有长期病史的斜疝,疝囊容积较大。
未进入阴囊的疝:疝囊容积大多较小。
腹股沟疝国内分类法
I型:疝环缺损≤1.5厘米(约1个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
Ⅱ型:疝环缺损最大直径1.5~3.0厘米(约2个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
Ⅲ型:疝环缺损≥3.0厘米(大于两指),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或薄而无张力或已萎缩,腹股沟管后壁缺损。
Ⅳ型:复发疝
其他分类法
腹股沟疝有许多其他分类方法,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有CHARTS、Nyhus、Bendavid、Stoppa、EHS等分型系统。Nyhus分类法将腹股沟疝分为以下几型。
I型:斜疝,内环正常。
Ⅱ型:斜疝,内环扩大,后壁完好。
Ⅲ型:直疝;斜疝,内环扩大,影响后壁完整;股疝。
Ⅳ型:复发疝,可以是直疝、斜疝、股疝、混合疝。
发病情况
腹股沟疝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
腹股沟疝微创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腹股沟疝微创手术后,在伤口没有愈合之前需要保证清洁干爽,不要过早沾水,避免细菌感染,同时可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防止伤口感染发炎。
另外手术之后,肠胃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不要吃辛辣刺激和过于油腻的食物,同时避免便秘。术后三个月之内也应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
腹股沟疝可以运动吗?
如腹股沟疝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如腹股沟疝症状较为明显,出现剧烈疼痛、肿胀等症状时,此时不建议运动,应该及时就医。另外,如刚做完腹股沟疝手术,也不建议运动,避免牵扯伤口,加重病情。
腹股沟疝可以自愈吗?
婴幼儿腹股沟疝伴随身体的逐渐生长,部分可以逐渐消失自愈,但也要定期观察如出现症状或未自愈,要及时就医治疗。
成年人腹股沟疝自愈的可能性比较小,一般建议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等手术治疗,术后多可恢复正常。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