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
可有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局部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以直接暴力为主或少有间接暴力因素,少数病理性骨折也可发生
可通过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大部分需手术治疗
定义
粉碎性骨折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
分类
按骨折处皮肤完整性分类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完整,骨折端与外界不相通。
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已发生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按骨折端移位程度分类
成角移位:两骨折端纵轴线交叉成角。
缩短移位:两边的骨折端相互重叠或者嵌插缩短。
旋转移位:远侧(远离躯干的一侧为远侧)的骨折端绕纵轴发生旋转。
侧方移位:以近侧(靠近躯干的一侧为近侧)的骨折端为准,远侧骨折端向侧方发生移位。
分离移位:两骨折端在纵轴上分离形成间隙。
致病原因
以下因素可导致粉碎性骨折。
直接暴力
因不慎摔倒、交通事故、施工事故、重物压砸、暴力打击等外力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致粉碎性骨折,常伴
软组织损伤。
间接暴力
不慎摔倒后,当上肢撑地或下肢跪倒时,力会传导到肢体上,肢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骨折。
高危因素
以下因素为粉碎性骨折的高危风险因素。
老年。
骨质疏松。
主要症状
粉碎性骨折一般会引起局部症状,严重可导致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
局部疼痛
外界暴力可直接导致剧烈疼痛。
骨折后,炎症反应等可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
移动骨折的肢体时,疼痛可加重;按压受伤部位时也会有明显疼痛。
肿胀
骨折时,血管破裂出血,可在骨折处形成血肿,出现肿胀甚至伴皮下
瘀斑。
损伤部位皮肤可呈青色、紫色或黄色等。
功能障碍
局部疼痛和肿胀常使人不能、不敢运动。
可能会导致受伤肢体完全失去活动功能。
骨折特有表现
局部可见畸形,出现关节范围之外部位的反常活动。
骨折后完整的骨骼可能分成多段,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有
骨擦音或
骨擦感。注意:不要主动检查此特征,以免加重患者疼痛和组织损伤。
全身症状
骨折处出现皮肤苍白、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或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
并发症
骨折早期并发症
休克:皮肤苍白、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或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
脂肪栓塞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功能障碍、发绀(嘴唇、指甲等处青紫)、烦躁不安、嗜睡等。
重要组织损伤:如重要
周围神经损伤、
脊髓损伤等,可出现局部或一个身体平面以下感觉减退、麻木、无力等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表现,可发展为缺血性肌痉挛。
晚期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者容易发生,尤其是有慢性病、体弱、老年人,可出现发热、咳嗽、
咳痰、呼吸困难等表现。
压疮:容易发生在长期固定姿势卧床者,表现为受压部位红肿、皮肤破溃等。
感染:常见于开放性骨折,可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表现。
损伤性骨化(
骨化性肌炎):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可在关节内广泛骨化,严重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常发生在肘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如果不能达到正常解剖复位,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可导致关节负重时出现疼痛。
组织粘连:患肢长时间固定,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关节囊和周围肌肉组织挛缩,导致关节活动障碍。
急性骨萎缩:关节损伤导致关节附近骨质疏松,手、足骨折后好发,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后者早期皮肤温度升高、水肿、汗毛和指甲生长加快,之后出现皮肤温度偏低、多汗、皮肤光滑、汗毛脱落等。
缺血性肌痉挛: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很容易导致严重残疾。可出现肌肉异常抽搐。
就医科室
骨科
在日常生活中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若因外伤出现休克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开放性骨折断端若已被污染,但没有压迫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不应盲目将其复位,以免将污物带到伤口深处,应至医院清创处理。
受外伤后出血伤口可用清洁布包扎。一般闭合性骨折可不必脱去衣袜,同时减少搬动患肢。
若病肢肿胀严重可用剪刀将其衣袖裤脚剪开。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哪个部位疼痛?有无压痛?疼痛多长时间了?
受伤部位是否肿胀?
受伤部位能不能正常活动?受伤部位和正常肢体是否对称?
有无皮肤苍白、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
病史清单
最近有无外伤病史?怎么受的外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核素显像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凝药:华法林等。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明确外伤史。
临床表现
骨折部位疼痛、肿胀、淤血,可见局部畸形。
肢体活动不利,正常情况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可出现异常活动。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男性<120 g/L,女性<110 g/L)可提示贫血。
白细胞>10×109 /L,提示有感染。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首选且属于常规检查。
可帮助了解骨折端移位情况,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见明显骨折线提示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考虑粉碎性骨折。
CT检查
对骨折部位复杂情况或常规的X线难以检查的部位,能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尤其是三维CT,有着分辨率高、无重叠和图像后处理的优点。
显示周围碎骨分离移动提示粉碎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所获得的图像有着清晰,分辨率高,信息量大的优点。
可发现X线及CT未能发现的骨折。
若结果显示脊髓异常则提示骨折并发有脊髓损伤。
鉴别诊断
部分粉碎性骨折病史及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应予以鉴别。
关节脱位与损伤
相似点:均有外伤史,外伤处有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史。
不同点:
关节脱位一般可有特殊姿势,X线检查明确外伤骨折情况后多可鉴别。
化脓性关节炎
相似点:均有疼痛和功能障碍表现。
不同点:
化脓性关节炎一般没有外伤史,有寒战
高热等症状,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关节间隙早期增宽、晚期变窄。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予以鉴别。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等。
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骨折的复位
一般行闭合性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对于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需要显露骨折处的视野,在直视下将其复位。
粉碎性骨折骨片应仔细加以处理,小骨片需根据骨折块有无软组织连接谨慎处理,较大尤其与周围组织联系的骨片予以保留。
骨折的固定
交锁髓内钉固定
手术目的:通过与骨的纵向多个部位相接触,增加稳定性避免发生畸形。
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术后尽早恢复患肢功能,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肢体消肿,早期活动,但不能过早负重。
适应证:长管状骨处粉碎性骨折。
钢针和钢丝固定
手术目的:通常用作临时性骨折固定或确定性骨折固定。
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术前术后在护理人员帮助下,定时进行翻身,经常进行患肢按摩,避免
压疮、
深静脉血栓形成。
石膏绷带外固定
手术目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
注意事项:应在
石膏下垫置枕头,抬高病肢;石膏绷带未凝固前不应改变肢体位置;石膏过松失去固定作用应及时更换。
康复治疗
是防止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及早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以下肢康复为例介绍:
早期阶段
骨折后1~2周内,加快病肢的血液循环,消除周围组织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功能锻炼主要是卧床让病肢的肌肉主动舒缩活动,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
中期阶段
骨折2周后,肿胀已消退,局部的疼痛减轻,可逐渐加强功能锻炼的强度和范围,在助步器或医护人员帮助下可在床旁活动,活动骨折处上下关节。
晚期阶段
骨折达临床愈合的标准,且外固定已拆除,此阶段是康复治疗关键时期,加强患肢关节主动活动,可辅以物理、药物治疗,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骨质疏松药
药物的作用:钙补充剂、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
适应证:已有骨质疏松症或有脆性骨折史等。
用药注意事项:双膦酸盐类药物停用后,其抗骨质疏松作用会保持数年,用药超过5年会增加下颌骨坏死等风险;钙剂长期用药会导致便秘、结石等发生。
非甾体类抗炎药
药物的作用:止痛,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敏感性减低。
药物注意事项:长期用药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或者
皮疹、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阿片类止痛药
药物作用:止痛,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产生作用。
药物注意事项:长期服用可出现多汗、头晕、恶心、呕吐、口干等不良反应,甚至也可成瘾。
治愈情况
总体预后情况
未治疗
粉碎性骨折一般不会自愈,严重可能出现
骨坏死,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治疗后
骨折对线良好,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局部无压痛和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模糊。
固定不良、术后护理不佳、过早活动等因素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或者不愈合。出现慢性疼痛、活动不利等情况,影响预后。
预后因素
全身因素
年龄:老年人骨折愈合所需时间长。
健康状况:健康状况差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吸烟和长期吃精神类药物会影响骨愈合。
局部因素
以下情况会影响骨折愈合。
骨折断面接触面小。
骨折部位血液供应差。
软组织嵌入阻止骨折两端的对合。
多次复位损伤局部软组织和骨外膜。
切开复位过多剥离软组织或骨膜。
清创过多摘除碎骨片,造成骨质缺损。
骨折固定不牢固,干扰骨痂形成。
过早或不当的功能锻炼妨碍骨折固定。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多吃些含钙、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菠菜等)。
骨折后疼痛较重,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预防
预防交通事故。交通、工作、生活过程中注意安全,减少可能受巨大外力伤害的风险。
老年人、绝经期女性等,应当补充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适度运动、晒太阳,预防骨质疏松。
从事高空作业等工作者,务必做好自身防护,防止意外伤害。加强安全生产检查以防创伤。
老年人活动时注意安全,必要时可使用助行器等辅具等进行保护,防止外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