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手术造成的三叉神经、动眼神经支配障碍
患者主要表现为静止时上睑下垂,张口时不自主眨眼,并可伴有斜视,弱视
暂不明确,可能与神经发育中出现异常神经分化、遗传和后天损伤有关
轻度患者不需要治疗,中重度可考虑手术治疗,视力受影响需进行治疗干预
定义
下颌瞬目综合征属于一种脑神经支配障碍疾病。该综合征最早由 Marcus Gunn于1883年所描述,故又称Marcus Gunn综合征。
下颌即下巴,瞬目即眨眼。下颌瞬目综合征是指下巴(下颌)运动时引起上眼皮(上眼睑)的运动,由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的异常联系所引起。
患者主要表现为下颌静止时上眼睑有一定程度下垂,眼睛半睁半闭;而在做张嘴、咀嚼等下颌运动时,上
眼睑下垂会短暂消失,眼睛睁大,然后再次下垂。
本病通常单侧发病,左侧多见,也可双侧发病。
分型
根据严重程度分型
可依据下颌瞬目程度进行分型,即张口时测量患侧上、下眼睑之间形成的裂隙(眼裂)抬高的高度。
本病可分为轻度(<2mm)、中度(2~5mm)和重度(>5mm)三型。
依据联动机制分型
依据联动机制可将MGJWS分为翼外肌-眼睑联动和翼内肌-眼睑联动,前者较多见。
翼外肌可以使下颌骨向前向下运动,翼内肌可以上提下颌骨。此两种联动模式可分别在下颌骨向前下运动,或向上提时造成眼睑联动。
发病情况
上睑下垂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大部分是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国内文献报道发病率在0.56%,即每2000人中就有一位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中MGJWS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国外研究报道MGJWS占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发病率的5%,我国的数据为2%-3%。
虽然MGJWS在出生时就可出现,但其发病年龄范围很广,男女发病率相同。
多发生于左侧。
致病原因
此疾病多为先天性,可能与脑神经异常分化有关。
也有一些患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相对罕见。
此外,外伤或者眼科手术也可引起继发性下颌瞬目综合征。
诱发因素
无明显诱因或尚未明确诱因。
高危因素
有相关家族病史者易患此病。
发病机制
目前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较受认可的一种假说认为,患者在脑神经发育过程中,其第5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部分分支进入第3对脑神经(动眼神经)内,与其中支配上眼睑的神经纤维混合,并异常分化,从而引起下颌运动与上睑闭合联动的情况。
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研究也发现本病患者的脑干结构存在异常,进一步支持了本假说。
常见症状
上睑下垂
常为单侧,静息状态下出现;也可见于双侧。
下颌瞬目联动
下颌运动时同步引起眼部活动。
常引起这种联动的运动包括张口、咀嚼、吮吸、吞咽、咬紧牙关、下颌向外伸出或向对侧移动。
眼部活动包括上眼睑抬高,眼睛睁大,随后再下垂;在眼球向下看时,眨眼幅度增加。
斜视
斜视是指双眼不能一起运动,共同看同一物体的情况。主要由于眼外肌力量不均衡,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
在下颌瞬目综合征的患者中,双眼睁开时,由于眼肌均衡受力不会出现斜视的情况,多在遮盖正常一侧眼睛时,患侧因为肌肉力量不均衡出现斜视。
次要症状
两眼视力疲劳
见5%-25%的患者。患儿可能因为两眼视力不等,需要眯起眼睛才能看清楚东西。
Morning glory综合征
又称牵牛花综合征,为先天性单侧视乳头异常,眼底视乳头呈牵牛花样。
患儿有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等表现。
眼球后退综合征
属于眼肌运动障碍性疾病,常常并发牵牛花综合征和弱视。表现为眼球内转时出现后退的情况,同时眼裂变小;而眼球外转时受限。
患儿可出现眼球转动异常、眼球后退、外展受限等情况,部分患儿会为看清物体主动旋转头部,出现异常头位。
并发症
弱视
弱视是指没有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通过佩戴眼镜、训练和充分矫正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视力的情况。
下颌瞬目综合征的弱视可能继发于斜视、屈光不等以及眼睑的遮挡,造成的视网膜发育不良。
患儿可有视物不清的表现,需要及时纠正,否则可能导致失明的情况。
心理疾病
多见于青少年,可由于外观与正常人有差异,双眼不对称等造成自卑、焦虑心理或者抑郁状态等。
也可由于视力异常,影响学业等造成焦虑情绪。
就医科室
眼科
如出现单侧
眼睑下垂、尤其眼睑活动与下颌运动联动相关,要考虑此疾病可能性较大,建议及时就医。
儿科
如患儿出现类似眼肌异常情况,或者视力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整形外科
如出现眼睑下垂,影响视野,或有美容需求,建议于整形外科就诊咨询。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早就诊,明确诊断,进行合理治疗。
就医前准备好相关病历资料,尤其关注患者家族病史情况。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单侧或双侧眼睑下垂的情况?
是否有下颌运动时,如张口、咀嚼食物、左右扭动等情况下,一侧眼睑出现一同运动的情况?
是否有眼睛向下看时,出现频繁眨眼的情况?
是否有视力异常,如视疲劳、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等情况?
是否两侧眼皮平视时有不对称或者两眼不能同时看同一物体的情况?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情况的患者出现过?
有无眼部检查异常病史?
是否曾有眼部外伤或者进行过较大眼部手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眼科检查:视力、屈光、瞳孔检查、眼底检查、眼球运动测试等。
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少数患者有本病家族史。
症状
下颌运动时出现同侧眼睑联动的情况。
遮盖正常眼时出现另一侧斜视的情况。
查体
视诊
眼部外观:双眼外观是否对称,有无眼睑下垂,双侧瞳孔是否一样大、一样圆。本病会有典型的单侧或双侧眼睑下垂。
头部位置:由于
上睑下垂,患者可能会抬起下巴以提高视力;如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未出现此代偿动作,需要检查视力排除弱视等情况。
眼球运动
医生在患者前方40~60cm用手指引导其向左、右、上、下及正前方注视,观察其眼球运动的幅度、范围是否正常。
并在患者向下凝视时,观察是否有眨眼频繁等情况。
本病患者可能出现斜视、眨眼等情况。
脑神经功能检查
患者配合医生完成眼球运动、睁闭眼、鼓腮、吞咽等一系列动作和测试,判断脑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下颌眼睑联动
使患者完成张口、咀嚼等运动,观察眼睑是否有联动情况。
本病患者会出现下颌与眼睑联动的情况。
检查检验
眼科相关检查
常用项目:视力、屈光、眼底、瞳孔检查等。
常见结果:可有单侧视力下降、弱视、
视乳头水肿等情况,婴幼儿尤其需要排查。
注意事项:婴幼儿进行眼科检查需家属配合,协助患儿进行视力检查,保持安静。
上睑下垂评估
测量静息位置两侧睑裂的高度,取差值。
常见结果:轻度(下垂较对侧<2mm)、中度(2~5mm)和重度(>5mm)。
注意事项:此项检查时需将下颌固定在中心位置,评估时不能眨眼。
提上睑肌力测量
被检者轻轻闭眼,用力压住眉毛的位置,拿一把直尺放在其眼前(垂直放置),0刻度位于眼皮边缘处,再让被检者睁开眼睛,确认上眼皮边缘位于哪一个刻度水平上。可用于评估提上眼睑肌力。
常见结果:眼睑偏移>12mm,提示上睑肌力极好;;8-12mm,为肌力较好;4-7mm,为肌力一般;<4mm,为肌力差。
注意事项:进行此项检查医生会按压患者眉毛,消除额肌收缩的干扰。
电生理检查
常见检查项目: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
常见结果:部分患者可出现患侧瞬目反射波幅较对侧减低,但面神经传导速度一般正常。
注意事项:婴幼儿进行此项检查时需家属帮忙安抚、控制,使患儿在安静状态下完成测量。
影像学检查
常见检查项目:头颅CT、头部磁共振检查(MRI)。
常见结果:本病患者无明显异常,常用于鉴别脑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注意事项:MRI检查时不能将任何金属物品带入检查室,有金属假牙、金属植入、心脏支架等异物,需提前告知放射科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能行MRI检查。CT检查有一定辐射,孕妇、婴幼儿不建议进行。
鉴别诊断
Marin-Amat综合征(颌动瞬目综合征)
相同点:此疾病也可出现吃饭、说话时眼周围的连带运动。
不同点:此疾病属于
面神经麻痹后遗症,多于患者面神经麻痹恢复后2~6个月,可能出现面肌用力后(如咀嚼、张口等)眼裂缩小的情况,但下颌偏向健侧时眼裂无变化,且静止状态下无眼睑下垂。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相同点:静止状态也会出现眼睑下垂的情况
不同点:眼肌型
重症肌无力的眼睑下垂与劳累有关,休息、冰敷均可改善肌无力症状,且活动下颌不出现眼睑联动。
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改善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但对下颌瞬目综合征无效。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CPEO)
相同点:均可能出现上睑下垂症状,儿童起病。
不同点:CPEO为线粒体肌病的一种亚型,表现为双侧逐渐加重的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活动下颌不影响上睑下垂的情况,可以鉴别。
治疗目的:改善视力,满足美容需求。
治疗原则:症状较轻时不需要干预,中重度患者可考虑手术,并密切监测视力情况。
一般治疗
本疾病在症状较轻时不需要干预。
如出现弱视,可通过遮盖法治疗,即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使用。但使用此方法时须密切观察被遮盖眼视力的变化,避免发生遮盖性弱视。
如出现屈光不等的情况,可使用
屈光参差矫正,比如硬性的角膜接触镜(OK镜)或者角膜塑形矫正治疗。
定期针对弱视患者进行眼科检查,密切随访。
注意眼部保护、用眼卫生,可适当使用滴眼液等保护角膜。
手术治疗
如上睑下垂为中度至重度,则可采用双侧
额肌悬吊术切除上睑提肌,对于消除联动状态及改善面部对称性均有帮助。
如出于美容需求,对于有中重度(>2mm)的下颌瞬目联动者,即便静止时上睑下垂为轻度,也可考虑通过手术改善。
本手术无绝对禁忌证,但通常不用于伴有眼睑不能闭合、角膜感觉降低及干眼症者,以避免术后角膜长时间暴露,引起
角膜炎,影响视力;2岁以下儿童手术麻醉风险相对较大,也需要谨慎进行。
手术后可能存在矫正不足、矫正过度、损伤提上睑肌造成眼球下垂、不对称眼睑褶皱和
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
治愈情况
下颌瞬目综合征的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需要手术者经过手术治疗均可改善
上睑下垂症状。
但30%-60%的患者可出现弱视,需进行积极干预。
此疾病治疗后不会复发。
预后因素
患者整体预后与视力损伤程度有关,如弱视或
屈光不正较严重,则需要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视力恢复相对较慢。
危害性
下颌瞬目综合征可能由于单侧上睑下垂或者面部异常动作影响美观,对部分患者造成心理影响。
部分患儿由于视力下降,无法正常学习,影响学业。严重者,未及时干预者还存在失明风险。
一旦发现本病,需及时干预治疗。
日常管理
本病患者在饮食方面无需特殊干预。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从事正常工作、社交活动和运动,儿童、青少年可正常上学。
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外貌的影响引起
心理障碍,需要家人进行心理支持,包括经常沟通、参与互助小组、必要时心理疏导等,维持良好心态。
病情监测
主要针对视力改变进行监测,每3个月进行视力检查,评估视力是否有恶化。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
眼睑闭合不全、
眼干、视力下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确认是否出现角膜损伤等。
随诊复查
如视力受影响,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有不适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预防
先天性下颌瞬目综合征难以预防。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优生优育。
继发的下颌瞬目综合征主要与外伤、眼部手术有关,日常生活注意防护,规范驾驶安全。
眼部手术后发现异常需及时复诊、积极诊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